文碧平
【摘要】本文以《5的乘法口诀》教学为例,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领悟乘法的本质意义,通过语言表征积累感性经验,通过观察思考积累数学经验,通过应用拓展积累解题经验。
【关键词】《5的乘法口诀》 数学经验 积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A-0110-02
语言表征,是语言材料所承载的信息在神经中枢内的存储形式。人教版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入门课。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很多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意义,生活中也不乏以数字“5”为基本单位的计数习惯。如果照本宣科,显然辜负了教材编者的深意。基于此,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多轮操作活动,让学生领悟乘法的本义,并逐渐让学生通过语言表征的复制累积来积累感性经验,为编制新口诀打牢基础。
一、在活动中积累语言表征
探究活动1:拼接1个图形需5根火柴棒,拼接2个同样的图形,共需几根火柴棒?要求学生边拼接边说明意图,然后列式计算。有的学生列式为:5+5=10,有的学生列式为5×2=10或2×5=10。教师板书:拼装一个图形用火柴棒( )根,有( )个构图,共用( )根?为学生的语言表征提供理性材料。
探究活动2:每幅构图用5根,组接3幅构图。要求学生先审题解说,再提问列式。学生列式为:5+5+5=15,5×3=15或3×5=15。
探究活动3:每幅构图用5根,组接4幅构图。要求学生心算出小棒数,并追问“为什么”,让学生领悟4个5合并是20,并且领会“4×5=20”或“5×4=20”的意义。
探究活动4:每幅构图用5根,组接5幅构图,共需多少根小棒?学生列式为:5+5+5+5+5=25,5×5=25。辩论:算式中两个因数“5”的含义一样吗?这一过程不仅强化学生对题干中“每幅5根、5幅构图、小棒总量”各数量的理解,同时深化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在循序渐进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感知“每图5根×构图数量=总根数”这一数量关系,复制累积乘法意义的语言表征。同时,也让学生在操作活動中真切感知1个5、1个5逐渐加码增值的过程,为探究乘法口诀奠定基础。另外通过“为什么还要回溯到加法”的辩论,让学生意识到“乘法”是若干个加数相同的加法的简算形式。
二、在观察中积累感性经验
现实情境既是学生列式的根据,又是选择算法的依据,学生解题时应该清楚地了解情境特性,才能读懂题意,正确解答。为此,在观察情境图、提取数学信息与发现数学问题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通过画点阵图来解构题意,感受各个数据的特点,为后续探索乘法口诀积累感性经验。笔者分三步引导学生观察。
步骤1:观察情境图1,解析题意,列式计算
学生解读:每排蒙牛酸奶有5瓶,有4排,共有几瓶蒙牛酸奶?每摞碗有5只,有2摞,共有几只碗?每打衣架有5枚,有3打,共有几枚衣架?每个礼盒有5个福娃,有5个礼盒,共有几个福娃?
在观察与分析的过程中,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同时,“每份数×份数=总数”的数量关系更加入脑入心。
步骤2:引进点阵图,画一画
在学生进行上述探究后,接着讨论。
师:如果简化上述情景,删繁就简,提取精华,还可以画出更精炼的简图吗?
师:可以用多彩小圆点表示。
学生画出并观察每幅点阵图(如下图2、图3、图4、图5所示)。
步骤3:逐渐抽象,推出乘法口诀
在点阵图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表征形式载体从现实情境转化为图形、符号和语言,积累抽象经验。
探讨图2的点阵图时,教师引出:2×5=10或5×2=10,2个5合并是10,随后及时点拨:2个5合并是10,比用图和算式表示更简洁的还有“乘法口诀”,即“二五一十”。在你们的印象中,口诀“二五一十”短短四个字中含有哪些信息?
生1:“二五”就是2个5,分别标识两个乘数。
生2:“一十”标识积为10。
生3:书写时用大写数字。
生4:乘法口诀简单易记,为以后的复杂乘法计算服务。
在学生明晰了“乘法口诀”内涵后,教师要求学生带着经验和原理编出余下的几句口诀。在独立编创、相互交流、指正修改、展示汇报后,教师出示“5的乘法口诀”(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五九四十五)。
三、在应用中积累解题经验
引导学生在运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时,除了围绕“每份数、份数与总数”等数量关系解答,笔者还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如图6所示)。
教师问:每组5个圆圈,有5组图形,一共有多少个圆圈?生答:5×5=25(个),口诀是“五五二十五”。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这句口诀的?”学生感知到“乘法中的两个因数均可作为口诀的线索”,提高了运用乘法口诀的灵活度和效率。
同理,如图7,每纵列5个,有4列,一共有几个?5×4=20(正)或4×5=20(副);将前图进行翻转,呈现图8,改列为行,有4行,每行5个,一共有几个?4×5=20(正)或5×4=20(副)。
这样拓展“5的乘法口诀”的意图是:一方面用点阵图将数量关系从复杂的情境图中解放出来,简化为数学模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转换视角观察图形,体会观察的角度不同,乘法口诀中两个因数的含义可以置换。这样教学,不但让学生积累了观察经验,而且得知每份数与份数的相对关系,自然而然地将“几个几”与“行与列”对应起来。
教学至此,教师还可以先单独呈现图6、图7、图8并单独探讨,然后一起呈现3幅图,要求学生提问列式并求解。随着“一共有几个点子”的问题提出,出现了25+20+20=65转化为25+20×2=65,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还涌现了20×3+5=65这样的创意算式,这是对“25+20+20=65”的变通处理,说明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运用已经很精通熟练了。当然,“13×5”的出现,是基于对“每个单元图5个点子,共有13幅单元图,总共有13×5个点子数”这一数量关系的深刻解读后得到的,即“每份数×份数=总数”的再运用。
如此拓展,不仅重申了加法与乘法的亲缘关系,深究了乘法意义的本质,而且让学生感受到观察、思考、转换等对于解决问题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不断积累实用经验。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