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围绕促进学生发展开展,转变教学观念,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教学效果;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3-011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3.07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践行生本教学理念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现、分析和形成过程,带领学生领略数学的魅力,感受学习数学带来的乐趣,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提出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有效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思考问题,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平行四边形也属于四边形的范畴,和正方形、长方形这些之前学习的图形具有相同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总结概括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进而推导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平行四边形具有哪些性质吗?”然后将时间交给学生自由探究,借助量角器和直尺这些学习测量工具学生就能认识到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对边相等且平行等基础特征,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知识理解会更加深刻,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巧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能够起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效果,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小组合作是指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安排学习计划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还能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培养,是实现高效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在分组的时候,要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营造竞争的氛围,让每一名小组成员都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有的学生负责收集资料,有的学生负责整理数据,有的学生负责总结汇总,还有学生负责结果展示,明确分工,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另外,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课题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实现合作学习的意义。例如,在教学“统计图”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由于绘制统计图需要三个步骤,分别是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所以,这节课的学习十分适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首先,教师要从实际生活出发,选择一个学生熟悉的主体作为统计对象,例如,统计学生的零花钱,这个主体就非常受大家的欢迎和喜欢。然后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保证每个小组之间的水平都处在同一层次上面,让小组成员每人负责一个环节,一个学生负责收集资料,一个学生负责整理数据,一个学生负责绘制统计图,一个学生负责结果展示,这样一来,为了集体的荣誉,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专长,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获得能力的提升。另外,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可以根据主体的不同进行成员分工的调整,让学生负责不同的任务,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联系实际生活,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首先,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对象,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时候,先为学生出示天平、蝴蝶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物的一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猜想图形的另一半,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总结这些图形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学生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引入生活实际问题,突出数学知识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将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引入生活实际问题,满足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突出数学知识的价值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的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已知有一块梯形的空地,需要多少平方米的草皮才能将空地铺满?然后让学生自主测量数据,带着问题去探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为此,我们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帮助学生同化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巧设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例如,在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有这样一道题目:小明一共有40本书,首先借给了小红8本书,然后又借给了小华5本,那么此时小明還有多少本书?看到这个问题后学生很快就能想到用书的总数减去两次借出去的书的本数,但是又提出了要求:“同学们,你们在计算的时候都是运用了两次减法,你们能不能动脑筋,用一次减法解决这个问题呢?”经过思考,学生发现可以将小华和小红借走的书加起来,这样就是小明一共借出去的书,然后再利用总数减去借出去的书,就能求出剩下的书了:7+5=12(本),36-12=24(本)。
总之,我们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坚持探究,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探索高效的教学途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
[1] 王生.浅谈生本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4(28).
[2]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J].异步教学研究,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