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奕
◇《共产党宣言》手稿的一页
◇马克思写的《共产党宣言》第三章计划草稿
“纠股办事之人,其权笼罩五洲,突过于君相之范围一国。”这是《共产党宣言》里的一段中译文字。
在100多年前的1899年,上海的《万国公报》连载了一个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翻译的一篇叫《大同学》的文章,其中就翻译并引用了《共产党宣言》里的这段文字。当然,用的是文言文。这是史料所见《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中译文。换成当下通行译法,这句话就是:“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大同学》中还提到了马克思的名字:“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大概因为马克思长期居住英国,文章作者显然对马克思的信息掌握并不全面,在这里弄错了他的国籍。不管怎样,跟《共产党宣言》一样,这是马克思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报刊上。
然而,这还不是《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最早接触,两者的缘分可以追溯更早。
1896年,英国伦敦有个30岁的年轻中国人,因在国内无处存身,被迫流亡到这里。由于对清王朝统治下灾难深重的祖国和个人命运前途未卜的忧虑难以释怀,他经常步行到大英博物馆,埋首于各种丰富的著述之中,广泛了解欧美各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和欧洲社会主义运动。正是在这一研究的过程中,这个年轻的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及其活动情况,第一次读到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后来,这个年轻人“根据他当时的理解,制定了他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宋庆龄语)。
这个年轻人,就是孙中山。正是这位中国革命伟大的先行者,率先揿动了《共产党宣言》与百年中国命运紧密纠葛的按钮。而《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奇才刚刚开始。在孙中山的影响下,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纷纷重视和研究《共产党宣言》的思想。
◇1909年8月,孙中山在伦敦
1903年2月15日,由日本东京的中国留学生主办的杂志《译书汇编》第2卷第11号,发表了资产阶级革命派马君武的《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一文。文章在介绍西方著作时列举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的著作目录,是迄今所知中国人最早介绍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书单。文章还写道:“马克司者,以唯物论解历史学之人也。马氏尝谓阶级竞争为历史之钥。”
1905年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后,朱执信、宋教仁、叶夏声、廖仲恺等人先后在《民报》撰文,介绍《共产党宣言》及共产主义运动。1906年,宋教仁署名勥斋在《民报》第5号发表《万国社会党大会略史》一文,介绍《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的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稍后,更有无政府主义派以及中国社会党,也撰文介绍《共产党宣言》。
当然他们此举,决非赞成马克思主义,自觉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只是出于改变中国的强烈愿望,认为《共产党宣言》是西方众多进步学说中的重要著作,应该加以研究。于是,《共产党宣言》的有关内容便不断出现在他们的文章中。
◇李大钊
◇刊于《新青年》杂志的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共产党宣言》真正引起国人高度重视,进行全面广泛的研究和传播,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1919年3月25日,谭平山在《新潮》第1卷第5号上发表了《“德莫克拉西”之面面观》,介绍了《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4月6日,在李大钊和陈独秀创办的《每周评论》第16号“名著”专栏中,成舍我发表了以白话文体摘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二章的最后几段文字,包括十大纲领全文,标题是《共产党的宣言》,译者署名为“舍”。5月、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5、6号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章的第五、六部分介绍并摘译了《共产党宣言》的重要思想。该文在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起了重大的启蒙作用。
在李大钊、陈独秀等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加入到研究和宣传《共产党宣言》的行列之中。
陈望道,浙江义乌人,是《共产党宣言》完整中译本的首位译者。
陈望道是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那批知识分子中的一员。早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就读期间,他就结识了日本早期的社会主义者河上肇、山川均等人,并阅读了他们翻译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深受其影响。回国后,他先在浙江一师任语文教员,后因学潮辞职回到家乡分水塘村。
潜居乡间的陈望道接受《星期评论》杂志的委托,为其翻译《共产党宣言》。他选择了家中僻静的柴房作为工作室,开始专心致志地翻译《共产党宣言》。其后,该译文经陈独秀、李汉俊等人校阅,由陈独秀在上海筹建的“又新印刷所”承印,并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正式出版发行,时间是1920年8月。这就是《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首个完整中文译本。
陈望道最早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的过程,以及初版时间的确定,甚至译本所参照的底本,在很长的时间里学界都存在争议,有的至今未有定论。
关于陈译本首版时间的确定,说起来饶有趣味。不少人曾认为是在1920年4月。毛泽东在谈到自己思想转变时,就曾多次讲到他在1920年春第二次旅居北京时,读到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甚至连陈望道本人也回忆说,该书是1920年4月在上海出版的。由于有当事人的回忆,这个说法曾经广有市场。
但这个问题在前些年已经澄清。因为发现了俞秀松1920年6月27日写的关于校对这本书的日记,以及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维经斯基8月17日给共产国际关于《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已经出版的信件。而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则是8月版初译本在各地的陆续发现。到目前为止,这个版本在全国一共找到11册,分别在北京图书馆、山东广饶、上海档案馆、浙江上虞、广东兴宁等处被发现,被称为“红色中华第一书”,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收藏单位的镇馆之宝。
珍藏在山东东营市博物馆的首版《共产党宣言》,是最早发现的首版之一。1975年秋由广饶县文管会从该县刘集村的一户农户家收集而来。平装本,长18厘米、宽12厘米,小32开本,共56页,采用竖排形式,3号字体印刷,定价大洋一角。封面正中印着马克思的半身像。上端自右而左横印着“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接着是书名,再下署“马格斯 安格尔斯合著”“陈望道译”等字样。书中第一句话与现在流行的句式不同,译为:“有一个怪物,在欧洲徘徊着,这怪物就是共产主义。”最后一句则是:“万国劳动者团结起来呵!”关于翻译所据底本,20世纪50年代陈望道曾告诉过周恩来,主要是英译本,也参考了日译本。
事实上,这些都不算这个版本最大的特点,它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封面上明晃晃的书名印刷错误——《共党产宣言》。
显然,这个明显的印刷错误并没有影响到它的销量。它一问世,就在思想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初版印的1000册很快售完。因供不应求,一个月后再版,又印1000册,仍然售空。9月的再版本与初版只有两处不同:一是封面中马克思微侧半身肖像的底色由水红色变成了蓝色;二是纠正了封面书名的印刷错误。此后,应广大读者的一再要求,到1926年5月止,陈译本已重印达17版之多。其间,该书三易书名,四改译名,六换单位,冲破了一次次查禁封锁,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传奇。
而陈译本之后,陆续又有新的译者翻译的全译本面世,销量都非常惊人。由于翻译底本和译者个人背景、气质、素养、经历的不同,各个译本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这里不妨介绍一下陈译本之后国内流传的几个主要译本的特点。
◇从山东省广饶县刘集村收集到的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版
◇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1920年9月版
◇20世纪20—40年代伪装出版的革命书刊
华岗译本。这是继陈译本后的第二个版本。华岗长期担任中共党、团宣传部门的领导要职。1928年,他在莫斯科参加完中共六大回国后,被要求按照恩格斯校阅的1888年英译本,重新翻译《共产党宣言》。1930年,由华岗翻译、上海华兴书局发行的译本出版面世。基于当时的白色恐怖,该译本采取伪装本的形式,书名为《宣言》,没有“共产党”3个字,出版社署名为“上海中外社会科学研究社”。该版本首次采用英汉对照形式出版,在书的后半部附有恩格斯亲自校阅的1888年英文版全文,第一次向中国读者翻译介绍了《1872年序言》《1883年序言》《1890年序言》这3个德文版序。
华岗译本和陈望道译本相比,译者对《共产党宣言》已有了更深的研究,并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实践有了更多的体会和认识。翻译水平有明显提高,用词更加准确,文字更为流畅,尤其是他将译文的结尾句,由陈望道的“万国劳动者团结起来呵!”改译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力量倍增。此后几十年中的各种译本,这一句均采用了华岗的译法,只在“无产阶级”以及“无产者”之间,做过细微的调整。
成仿吾、徐冰译本。1938年,成仿吾在延安陕北公学任校长,徐冰在《解放日报》任编辑。当时中央宣传部觅得德文版的《共产党宣言》,认为从原文直接翻译会更加准确。于是,译本由成仿吾译前半部,徐冰译后半部,该年8月由延安刚成立的解放社作为《马恩丛书》第4种出版。
从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江淮社1941年出版的成、徐译本来看,可以看出与华岗版本相比又有许多不同。《共产党宣言》的第一句话,成、徐本是这样译的:“一个巨影在欧罗巴踯躅着——共产主义底巨影。”这和华岗译的“有一个怪物正在欧洲徘徊着——这怪物就是共产主义”有着明显的不同。最后一句也改译为“一切国家的无产者,联合起来呵。”该版本第一次出现了横排版。
博古译本。博古是党内著名才子、理论家。该译本是他为配合延安整风运动,在党内大兴学习之风、大量出版马列原著时翻译的,1943年8月由延安解放社首次出版。这个版本较前最大的不同是增译了一篇1882年俄文版序言。文中第一句是这样译的:“一个幽灵在欧罗巴踯躅着——共产主义底幽灵”。把成、徐译本的“巨影”改译成“幽灵”。最后一句把“国家”改译成“国度”。该译本被中共中央规定为高级干部必须学习的5本马列原著中的一本。许多解放区都有翻印本,影响较大。
莫斯科译本,又称为“百周年纪念版”译本。194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00周年,设在莫斯科的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用中文出版了《共产党宣言》100周年纪念版。译本为竖排平装本,书前有马克思、恩格斯肖像。内容包括《共产党宣言》正文4章和马克思、恩格斯为此书写的7篇序言。与以往译本相比较,这个译本是内容最全、翻译质量最高的一个版本。以至于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时博古译本《共产党宣言》还是“干部必读”书之一,而到了该年11月,“干部必读”中《共产党宣言》的译本就开始使用莫斯科译本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翻译、出版达到了新的高峰。1949年中央宣传部成立了“斯大林全集翻译室”。不久,中央决定成立“列宁著作编译局”。1953年两个翻译机构合并,成立“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主要任务是有计划、有系统地翻译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在中央编译局和理论界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共产党宣言》共有6个新译本先后问世。
据学者统计,加上民国时期的6个译本,到2008年,这本书在中国一共拥有12个译文不完全相同的全译本。而在最新译文中,第一句被译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最后一句则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一个多世纪以来,从翻译片断到全文,从秘密出版到公开发行,从在少数精英中流传到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从伪装本、手抄本到纪念版、珍藏版,从译为汉语到译为多种民族语言,《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经历了何等艰难曲折、生动宏大的过程。从来没有哪一本书,能像《共产党宣言》那样,如此深刻地影响着百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共产党宣言》,直接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在陈独秀等人出版陈望道译本的同一个月,他们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大地上最早的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名字就叫“中国共产党”,它实质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陈独秀还亲自执笔,起草了一份《中国共产党宣言》。这份文件直接以《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为依据,宣告中国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并以“中国共产党”来命名,这为中国共产党的筹建奠定了重要基础。
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重要标志诞生的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毛泽东在延安与斯诺谈话时曾回忆说,有3本书使他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其中之一就是《共产党宣言》。1939年的时候,他又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共产党宣言》。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核心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曾深情地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170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百年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使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当孙中山在大英博物馆首度翻阅这本书时,当陈望道在家中柴房里专心翻译时,他们也许并不知道,这个作品在此后一个多世纪的漫长时光里,将会如此深刻地改变中国的命运,持续影响无数人的选择,而且还将继续下去。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