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共生式课堂教学的实践分析

2018-05-28 12:24余艳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摘要:教学实践证明,以单一目标为依托的课堂教学形式,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容易使学生感到课堂单调无聊。因此我们强调共生式课堂的贯彻落实极具现实意义。现以语言和精神共生、内容与思想共生、教与学共生三个方面,对高中语文共生课堂常规方法进行梳理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共生课堂;教学方法

当前教育已经进入到一个依赖学生、依托学生的全新时代,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给学生以必要的知识传授,另一方面也需要让知识、技能和情感达到和谐统一,以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在这种要求下,高中语文教学需要从导入环节到课堂收尾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共生,且可以在不同环节给予不同侧重点的共生关照,以保证学生最大限度得其所需,产生自身与课堂的情感共鸣。

一、初始环节的语言和精神共生

对于一些经典篇章的教学,在初始环节侧重于语言和精神的共生,会让学生更快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去,从而深切体会这些作品的意蕴。

首先,可采取音读指正的形式,让学生做到读音无误、节奏准确,这只是基础层面的要求。比如,学习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词,有一些字的读音需要我们注意,像“切”字,在“凄切”这个词里面需要读为去声,“兰舟催发”一句里的“发”字,为“出发”之意,需要读为阴平等。

其次,在音读准确的前提下,应当让学生自然流畅地朗读,做到合理停顿、合理重音,实现语意的完整表达。像《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词,在节奏上应当让学生明确:“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完成这一步骤,便为语言与精神共生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进入到情读的状态,即帮助学生以浅层朗读、节律朗读为前提,增加富有韵律特征的理解表述。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将会得到更符合共生要求的改进与重建,语言习得与精神素养要求得到妥善结合。

此处,我们需要强调一个“情”字,要保证学生所领悟之情与作者所表达之情的相互统一,即以学生的诠释去体悟文本,实现因声求气、声气相通的学习目标。大量教学实践证明,情感的习得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复杂过程,其认知过程正与共生式课堂教学形式的目标相一致,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语感培养、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提升的重要方法,更加有利于学生感情认知态度的优化。仍以《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词的学习为例,该词有一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对此句进行诵读时,情感把握便应当与凄清的画面观感相统一,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这是语言和精神共生的关键步骤。

最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入到美读的状态,即用富于审美特点的眼光,在心灵上与作者相通,实现作品与自我的协调,达到阅读的最高境界。这种巩固性做法会让学生由悟境而悟意,由悟意而悟情,活化文本中的情境与情感,展现出课堂共生的灵动鲜活之味。事实上,在课堂初始环节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教师需要为此做好前期铺垫,比如,在指导学习《雨霖铃·寒蝉凄切》时,即应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任务,借以体悟到文本的意境之美,尝试为《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词配画,用演唱的形式、语言叙述的形式进行作品赏析等,都是可以采取的策略。也可以小组成员协作选取作品中比较经典的句子加以赏析,感受作品的语言之美,也是一种常见的有效方式。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的可分析处就有很多,如杨柳、月、风的意象解读,自问自答句式的分析,均可作为切入点。此种品读形式在课堂引入环节中的应用,会让学生从语言本身的感悟,过渡到语言和精神共生的理想状态,使学生感受到语言与历史、与文化的交织。

二、核心环节的内容与思想共生

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核心环节,我们强调内容与思想的共生,会让学生的学习过程走向成熟。具体则可以用帮助学生放飞想象、体悟意境的做法实现上述目标。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和文字分析能力,所以在此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大胆对教学方式加以创新,使学生处在更加自由的状态之下,达到作品体悟时的共生,让内容与思想处在同等关照的状态。高中语文教材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广,对学生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思想和内容共生为目标的核心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分析与理解文本。比如,在李密《陈情表》教学目标中有“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祖母深挚情感”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去除思想上的束缚,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并且用演讲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兴趣易于得到激发,才华易于得到展现。在演讲过程中,可以把本文改编为历史悲歌、祖孙之情、破国之悲等几个主题故事,其中历史悲歌侧重于说明《陈情表》一文的时代背景,祖孙之情侧重于说明李密与祖母之间的深情厚意,破国之悲侧重于说明李密在蜀亡晋兴的时代大背景下的行事之無奈。总而言之,学生在自由空间下任意发挥,有助于对本文深刻理解,这种理解完好地体现出核心环节的内容与思想共生的要求。教师应帮助学生实现此种共生要求,一方面体会文本内容的浅层含义,另一方面在浅层含义基础上推演出深层境界,实现自主体悟意识的优化。

三、后续环节的教授与学习共生

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二者的共生,往往在课堂进入到收尾阶段更能展现出其闪光点。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这种师生间的多元共生及有效互动,一方面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师生双方实现有效探讨,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基础。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且使自己真正融入到交流中去。仍以执教《陈情表》一文为例,“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等句子,都具有深刻的寓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这些句子提炼出来,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思考这些句子究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热烈讨论,教师亦不失时机地融入其中,适当表述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及其对与文本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与此同时,学生则可以借此契机互相学习,及时补充自我认知不足,最终达到共同进步、教学相长的效果。

无论如何,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都需要触及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且尽最大可能使学生情感得到激发,共生式课堂教学无疑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捷径。

参考文献:

[1]李芳.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外语文,2015,(8).

[2]佟凤.“共生”视域下古诗词课堂教学探微[J].语文天地,2016,(11).

[3]陈友仙.语文课堂要技能与情感共生[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10).

【基金项目:本文是“高中语文共生式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B-b/2016/02/01】

作者简介:余艳(1982—),女,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