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应该以教育管理为中心工作,重视管理制度改革、管理手段革新和新颖的管理理念,用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促进教学活动、教育工作的稳步进行,不断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本文将探讨,高中教育管理工作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创新改革。
【关键词】
高中教育 教育管理 创新措施
高中是重要的学习阶段,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前途,高中学校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手段也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成长环境和教师的发展方向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素质教育成为新的教育目标。学校在进行教育管理工作时,首先要革新教育管理理念,革除“应试教育”时期留下的问题,实现教育全面化。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想品德、综合素质等,不再以分数为判断学生好坏的标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重担,过大的学习压力可能让学生过于紧张、精神疲惫,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素质教育的目标下,学校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占用学生的休闲时间强迫学习,使学习生活、教育工作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
例如,学校可以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改变教师、家长和学生“唯分数论”的想法,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思想素质的提高。学校可以组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并在其中接受德育教育,完成社会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校风、校貌。学校也应该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工作,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走进课本、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强化家校联系,取得家长支持
学校在进行教育管理工作时离不开家长的帮助和支持,加强家校合作才能够更加顺利地推行工作。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则是学生的第一位教师;而学校是培养学生、塑造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当今时代中构成社会教育体系的两个关键因素,两者对学生的学习成长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学校想要改革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改革,需要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改进、革新管理措施。家庭和学校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高中教育管理工作应该做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在任何地点下都能接受最优的教育,使家长和教师都能够直接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避免出现家校隔阂的不良局面。
例如,学校可以在校园网站上公开管理制度,阐述管理理念,让家长能够清晰、明白地了解学生的管理方式,以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学校将管理信息全方面地公开,坦然地接受家长的质疑,能够督促自身工作不断完善,能够获得家长的信任,保证管理工作顺利地实施。教师也可以通过电话、微信、家纺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听取家长对于学校管理的建议,虚心接受、尝试改进。学校可以设置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可以亲自感受学生的学习生活、教育活动,与教师面对面的交谈,寻找存进学生成长和进步和契合点。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教育改革的新挑战,学校必须构建一只素质高、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到最新的教学资源,才能够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教育水平。学校的领导班子、教师队伍的优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学校管理工作的优劣。学校想要加强管理改革力度,就要从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始,用创新的、民主的管理制度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教师队伍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从而提升教师的工作质量。学校领导班子也应该树立正确的表率作用,将优质教育、素质教育作为第一要务,切实地履行对师资队伍的教育、培养和管理,使教育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例如,学校注重规范审核,定期检查教師的管理工作,严明奖罚,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也可以创新评选活动,表扬态度好、能力强、工作认真的教师,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形成良好的校风。除此,学校也应该为教师提供创新训练平台,给教师队伍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不断革新教学理念,领略名师风采,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能够得到保证,学校的管理工作也能够更加顺利地推进
【结 语】
总之,学校应该坚持创新管理,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管理方式,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学校可以通过强化管理改革力度、创新管理体制、完善惩罚制度等方式,督促教师工作的有效开展,督促学生学习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管理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牛砖成.当前高中教育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J】.好家长,2015(24)
【2】王昊.关于高中教育管理理念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4)
【3】吕杰.现代高中教育管理探析【J】.新课程(下),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