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惠瑜,黄亚莲
(海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海口570311)
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包括产后大便失禁、产后性功能异常、产后盆腔脏器脱垂、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组成[1]。尿失禁在中老年妇女中是常见病,而孕期和产后早期亦多见,多项研究证实妊娠与分娩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目前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无张力性阴道悬吊术、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经耻骨上尿道中段悬吊带、经耻骨上尿道中段悬吊带、膀耽颈悬吊术、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和Burch手术,非手术治疗包括盆底肌肉锻炼及生物学反馈治疗、盆底电刺激疗法、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和注射疗法等[3]。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不同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与单独治疗的比较,目前报道较少。本研究拟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肌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产后6周复查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75例,年龄(29.1±4.9)岁,产次(1.17±0.41)次,胎儿体质量(3.46±0.51)kg,体质量指数(BMI)(24.59±2.70)kg/m2。对照组75例,年龄(29.4±4.8)岁,产次(1.10±0.31)次,胎儿体质量(3.46±0.49)kg,BMI(24.36±2.56)kg/m2。两组年龄、产次、胎儿体质量、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纳入标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认知力正常且知情同意;无分娩及引产史;经B超检查确诊为单胎妊娠;产前检查及超检查未发现明显高危因素;无尿失禁、盆腔手术、盆腔脏器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史。排除标准:有分晚及引产史;经B超检查确诊为多胎妊娠;产前检查及超检查未发现明显高危因素;有尿失禁、盆腔手术、盆腔脏器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史者;未按照规定的疗程完成治疗的产妇。本研究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接受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额外接受肌电刺激。产后即开始盆底肌功能锻炼,产妇平卧,双腿屈曲,吸气时收缩肛门6~8 s,呼气放松,每日3~5组,每组8~12次[4]。产后6~8周,进行肌电刺激,产妇取30°仰卧位,将电极置入阴道内,肌纤维刺激频率为8~32 Hz,刺激标准为肌肉有跳动感但患者无不适感,反馈和刺激交替进行,每次治疗持续20 min,每周5次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5]。
1.3 观察指标 一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机测肌力和手测肌力。机测肌力:采用伟思SA9800检测,获得盆底Ⅰ和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和疲劳度。手测肌力:进行盆底肌力手测分级,使用两个手指头,钩挂在宫颈后弯隆,与盆底深层肌肉接触评估整个盆底肌的肌力。1级能感觉到肌肉轻微收缩(蠕动) ,但不能持续;2级能明显感觉肌肉收缩,但是仅能持续2 s,并能完成2次;3级肌肉收缩能使手指向上向前运动,持续时间可达到3 s,能完成3次;4级肌肉收缩有力,能抵挡手指的压力,持续时间可达4 s,能完成4次;5级肌肉收缩有力,能持续对抗手指压力达5 s或以上,完成5次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UI发生率。SUI诊断标准:当咳嗽、打喷嚏、大笑、运动或体位改变时发生的不自主漏尿为SUI。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种盆底功能受损症状发生率,如产妇腰骸酸痛、下坠感,阴道松弛、干涩症状等。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盆底障碍功能调查表(PFDI-20)和盆底障碍影响问卷7(PFIQ-7)[6]。PFDI-20分别从排尿症状,排便症状以及盆腔脏器脱垂症状了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评价主观症状的严重程度,分数越高,代表对生活影响越大。PFIQ-7分别从膀胱、肠道或阴道影响日常生活三个方面进行检测。
2.1 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比较 观察组手测阴道横断面肌力、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和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和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比较
2.2 两组患者SUI及盆底功能受损症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SUI人数为7例,发生率为9.3%;对照组SUI人数为16例,发生率为21.3%。观察组SU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频、尿急6例,发生率8.0%;腰骶酸痛、下坠感21例,发生率28.0%;阴道松弛11例,发生率14.7%;阴道干涩11例,发生率14.7%;对照组尿频、尿急12例,发生率16.0%;腰骶酸痛、下坠感40例,发生率53.3%;阴道松弛34例,发生率45.3%;阴道干涩34例,发生率45.3%。观察组尿频、尿急、腰骶酸痛、下坠感、阴道松弛和阴道干涩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
2.3 两组患者PFIO-7及PFDI-20评分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PFIO-7及PFDI-20评分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PFIO-7及PFDI-20评分均降低(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PFIO-7及PFDI-2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PFIO-7和PFDI-20评分比较(分,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由于女性盆底支持组织薄弱而引发盆腔器官位置和功能的异常。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SUI、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异常、便秘及慢性盆腔痛等[7,8]。随着人口逐步老龄化,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不仅对生活工作带来不便,且易使患者产生消极情绪,加强围产期的盆底肌功能锻炼对盆底肌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9]。一般女性盆底的肌肉和筋膜可以维持盆底解剖结构,异常情况下的腹压过大,超过盆底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时即可导致盆底肌功能障碍[10]。盆底肌功能障碍非手术治疗中包含盆底肌肉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盆底电刺激治疗、药物治疗、子宫托及中药疗法。盆底电刺激治疗是用电流刺激盆底肌结构或其所支配的神经,从而改善尿道括约肌、肛提肌和肛门外括约肌功能[11,12]。电刺激治疗是一种物理疗法,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可能是通过刺激盆底神经,增加盆底肌强度和力量,加强对尿道和膀胱颈支撑,增加尿道关闭压,改善SUI,电刺激治疗率可达到30%~60%,但过度的刺激反而会损伤盆底肌肉及组织[13]。盆底肌肉训练指患者对盆底的诸肌群进行自主性收缩,以此加强控尿能力及盆底肌肉的收缩力量,从而达到防治压力性尿失禁的目的,是一种主动盆底修复方法,盆底肌肉训练的方法主要是凯格尔训练法,此方法主要是以锻炼提肛肌为主,是治疗SUI最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盆底肌训练可以增加盆底肌肉的强度和体积,能够显著提高盆底肌张力,降低产后SUI发生率[14,15]。
本研究中尝试将电刺激和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相结合,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盆底肌力显著提升,SUI发生率也显著降低,这与文献报道吻合。Ⅰ 类肌代表盆腔支持系统,此类肌肉能够持续时间长,不易产生疲劳;Ⅱ类肌代表盆腔运动系统,此类肌肉持续时间短暂,易产生疲劳。盆底肌力主要是体现肌肉的收缩强度,以及其对抗阻力的能力。本研究观察组手测阴道横断面肌力、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和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高于对照组(P均<0.05),表明盆肌功能锻炼能够增强肌肉的收缩强度。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和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则是反映肌肉收缩,持续对抗阻力的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表明盆肌功能锻炼未能增强肌肉的持续抗阻能,这可能与盆肌功能锻炼较为分散有关,单次锻炼时间有限,未能达到增强肌肉耐力的作用。盆底肌功能的恢复增强,盆底功能受损症状症状的降低,及自身感觉的提升,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各类功能受损症状显著降低,而患者通过PFIO-7和PFDI-20自我评分,也证实了患者的功能改善。
综上所述,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肌电刺激可以显著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秀凤,尚陈,尹晓辉,等.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肌电刺激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7):1907-1909.
[2] 邹艳芬,刘利平.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在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6):697-699,709.
[3] 袁苗,刘广丽,姜卫国.产后早期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治疗对盆底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5, 55(45):29-31.
[4] 谢晓敏.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1):1182-1184.
[5] 张瑾,赵霞,刘丽,等.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9):3126-3129.
[6] 刘丽,赵霞,李淑萍,等.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在产后盆底功能重建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7):1118-1120.
[7] 陆佳红,肖韵悦,张薏,等.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7,26(2):133-135.
[8] 李洁盈,孙文妹,郑秋梅,等.盆底肌肉功能锻炼配合生物电刺激在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9):4695-4697.
[9] 黄小玲,刘小菊,曾镜祥,等.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穴位敷贴对产妇盆底肌力及尿失禁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1):41-44.
[10] 牟静.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对我国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效性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32):2556-2560.
[11] 姜卫国, 洪淑惠.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进展[J].山东医药,2015, 55(45):26-29.
[12] 程丽楠,崔仁善,崔英善,等.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9):2234-2235.
[13] 黄冬梅,冯虹,毛中英,等.盆底肌功能锻炼在初产妇产后性交痛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1):4353-4355.
[14] 陈聪,陈晶晶,陈育梅,等.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肌电刺激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3):5848-5850.
[15] 李晶,张春莲.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电刺激治疗子宫脱垂临床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0):1477-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