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云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广东 广州 510042)
人的发展不仅仅需要能力,更需要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也是人类自古以来将德育置于教育的首要地位的原因。基础教育中德育的核心是品格教育,基础教育是人的终生教育的基础,其所教授知识可能不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为这些知识在20年后就会出现很多更新,但基础教育所塑造的品格则会影响人的一生,因为品格一旦形成,往往具有长期的稳定性。英语是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英语教育必然具有所有学科教育的共同责任:品格教育。英语课堂的价值意义,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品格教育。营造英语课堂的品格,就是通过英语课堂基于品格、指向品格的师生互动,形成师生之于品格的审美体验,以促进学生品格养成。本文尝试基于品格教育,对英语学科德育的内涵与方法进行探讨,以促进英语学科的德育实践。
英语的C haracter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K aracter,原意是烙印(impression),指在硬币上刻下标记或印盖的封印等,当代语义是the mental an d moral q u alities d istincti v e to an in d i v i du al(个人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的总和)。现代汉语中,品格的内涵是品质性格,有关道德的行为。从学术的视角,品格具有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涵义。从伦理哲学角度,品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因一定的生活习惯或方式养成的稳定的个性品质。从心理学角度,品格可视为性格,一般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从道德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品格主要是指人的个性心理中那些积极健康的特征,是道德认知、情感、动机、行为等多种道德心理成分在个体身上的稳定表现,是人格的道德维度,是道德教育要着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育学角度,品格是指体现了一定道德规范(如核心价值和美德),内在于个体的、包含了认知、情感和意志成分的道德习惯[1]。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知道,严格意义上,品格有积极、消极之分,但在教育意义上,因为在课堂上我们总是着力于养成学生的积极品格,所以,我们则只讨论发展学生的积极品格,或者说,我们所讨论的课堂的品格教育,都是积极品格的养成。
品格教育就是培养品格的教育实践,由于教育的规定性,品格教育以培养人的优良品格为目标。美国品格教育联盟提出,品格教育是一项培养青少年良好品格的长期过程。良好的品格应该包括理解、互助、公平、诚信、同情心、责任感、尊重自己和他人等核心价值观念。学校、家庭、社区三者需要通过深思熟虑的不懈努力,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品格[2]。
品格教育具有悠久历史,孔子、苏格拉底等人类早期教育家都有大量的品格教育实践。根据道德上的普遍主义和方法上的实质主义,品格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源自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传统,一切以培养美德或品格为目的、不拘泥于传统德育模式的主张都可视为狭义的品格教育,而基于公民教育、宗教教育、自由主义等立场的品格教育论可称为广义的品格教育。
基础教育的英语学科的品格教育是基础教育品格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学科特性在于其跨文化特性,形成其跨文化品格教育的内涵。尽管跨文化的品格教育可以在所有学科的课堂展现,但英语学科的课堂却有着其他学科的课堂难以如此丰富、全面、全程展示的跨文化的品格教育。
首先,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中有不少其他学科教学内容不涉及的、或者英语课程更有特色的品格教育内容,这些是英语教育的品格养成的优势内容,如记忆单词所需要的意志力、克服困难的品格。
其次,英语国家的品格教育中有不少值得我国的品格教育学习的品格内容,这些内容应该成为英语教育的品格教育的内容,如英国学生的绅士与淑女品格教育。
最后,美国学者的调查研究发现[3],中国学生的品格取向和英语国家的品格取向有着不少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制约跨文化交往,造成跨文化交往中的误解,英语教育的品格教育应让我国学生充分英语国家学生的品格取向,以在跨文化交往中能准确理解对方的品格取向。仅以中美比较可知,美国学生排序第8的c u riosity中国学生排序第1,美国学生排序13的learning中国学生第3,还有lea d ership,h u mor两项,中美学生差异亦很大。显然,英语教育有必要引导学生把握英语国家学生的品格取向。
显然,英语课堂的品格教育,既可以是所有学科共性的品格教育,如爱国、诚实等,但更可以实现英语课堂更加独特的跨文化的品格教育。
英语课堂的品格的建构体现在英语课程的品格教育之中,英语课堂品格的内涵也就体现在英语课程的品格教育内涵之中。
英语是当今世界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是思想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和使用英语对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理解与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是英语课程的工具,英语课程更有品格,因为英语课程的任务不仅在于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而且也在于,甚至更在于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发展品格。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英语课程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和综合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学会学习,提高对多元世界的认识,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增强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中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是为学生用英语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汲取世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创造必要的条件,也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中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为他们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奠定基础。
基于核心素养,品格教育是英语教育的基本内涵,是英语课程的品格的课程依据,课程标准对品格教育的规定,建构了品格教育在英语课程的基本地位。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对促进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实施英语课程应着重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体验和鉴赏中外文化的过程中,增进中国情怀和国际理解,逐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学习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英语课程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实践与内化、分析与评价、迁移与创新等一系列的学习与交流活动,解读、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有效表达个人观点、情感和态度,感知和理解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用能力。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英语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四大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组成。就其关系而言,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表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了知识、能力和态度,四大核心素养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调发展,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学以致用的基础性综合素养,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英语课程的育人指引,也是学业质量的评价标准。
为了促进英语课程中的文化品格教育,《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文化素养的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
由于品格教育发展的内在联系非常强,义务教育阶段的品格教育强度影响高中英语课堂的品格教育,所以,探索高中英语品格教育也需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品格教育要求。义务教育阶段是品格教育的基础阶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品格发展有以下具体目标规定。
表1-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品格教育内容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品格教育内容的总体内容部分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分级内容则侧重于英语学习中的品格发展。总体内容没有完全体现在分级目标中,但分散在其他各种分级目标与内容之中。
高中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高中阶段的品格教育也至为关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品格发展有以下具体目标规定。
表1-2《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品格教育内容(按分级整理)
显然,高中英语课程对品格发展内涵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大多是基于文化教育而要求,即要求文化教育与品格教育一体进行。
以上对于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英语课程的品格发展要求,既是教育赋予英语课程的使命,是英语课堂的职责,更是英语课程品格的内容基础。
品格发展需要更为强有力的内在动力,但也需要强有力的外在引导与约束,无论是优秀品格的发展,还是不良品行的抑制,都需要内力与外力的双重作用,尽管外力最终是通过内力而起作用,但外力的引领与约束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力量。在品格发展中,外力是环境,是示范,是引领,其影响促进内力发展,呈现为内外共生的形态,这也是品格发展的基本教学方法。
在品格发展中,人类自身的向生存性先于一切而起作用,无论是在意识尚未形成之前,还是意识形成之后,皆是如此。所以,内外共生的形态之中,内力本质性地先于外力而出现,尽管在可观测形态上,可能外力有时先于内力出现,但其实仍然是内力接受外力作用之后外力才起作用,所以,实质上依然是内力先于外力呈现。分析这一起源,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品格发展的基本教学方法。
基于此,我们可知,英语课堂品格教育的基本方法可以是:
图1-1 英语课堂品格发展的基本教学方法
这一方法要求教师首先从学生出发,而不是从课程标准、教材、教师出发,先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把握学生品格发展内力的呈现形态与时机,寻找可能的品格发展内在基础,然后再基于课程标准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品格优势,基于之前的学生分析,确定这一节英语课可以发展的品格,最后再通过教学设计中的品格发展设计,预设英语课堂品格的发展路径,基于路径设计相应的有效活动。
这一方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互动中引导学生开展互动,而且把握学生主动启动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课堂师生互动,形成对英语课堂品格的审美体验,通过这些审美体验创造学生品格发展外在环境与条件。也就是说,审美体验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审美体验实现课堂教育目标,或者说,学生的发展才是目的,在核心素养时代,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才是目的。而实现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形成学生内生的发展动力。所以,形成师生对于品格的体验,在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形成对品格发展内力的促生作用,促使学生的品格发展内在动力的生成。
品格发展更为关键的教师的身教,教师在课堂上的品格呈现,对学生而言,是最直接、最持续的品格体验。所以,真正让学生基于品格体验形成品格发展,更需要教师本身在英语课堂向学生展现优秀的品格。
品格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学生的品格发展还会受到家庭、社会、同伴的更大影响。这更要求英语课堂坚持润物细无声的品格教育,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积极品格的价值、力量,从而形成品格发展。
[1]蔡春.品格与品格教育[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10:60-80.
[2]苏蓉.我国中学生品格教育的现代性审视[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2:7.
[3]P ark,N.,P ete r son,C.,Se lig m a n,M.,2006.C hara cte r st r en g t h s i n f i fty-fou r n a t i ons a n d t h e f i fty U S st a tes [J].T h e J ou r n al of P os i t i v e P syc h o l o g y,J u l y 2006;1(3):11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