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蒂
丝绸之路开通以后,在东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中,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从这条商贸之路传入中国,派衍蔓延遍及华夏,浸入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对中华民族伦理道德影响深远,对中国文化艺术影响巨大,甚至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死观都被潜移默化,可以说,宣扬慈悲与智慧理念的佛教,几乎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
随着佛教的深入人心,九州大地上,一些山水的神性开始向佛性转化,因为慈悲智慧的佛菩萨,要把受苦难者渡向极乐世界,能让作恶者“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因而极大地迎合了普通民众的深层心理,老百姓恨不得处处是佛、时时有佛、物物皆佛。
于是乎,凡山青水秀之地,庙宇纷纭而立,“天下名山僧占多”,如此一来,佛教更进一步渗透进人们的思想意识:一草一木皆禅意,一山一水俱为佛。山水草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世间最原始也最具生命力的佛。
观世音是老百姓最为推崇的菩萨,“大慈大悲靠菩萨现身,救苦救难在观音显灵”,所以,观音文化尤其深入人心,也因此,华夏神州从南到北、自东至西,矗立着数百座“观音山”,建造了无数座观音寺。
在各尽其妙的观音山中,最为人称道最声名远扬的,是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的观音山(东莞是全国五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它还有个名称: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
一座以“观音”命名的山,既是生态型国家森林公园,又是国家4A级景区,世间绝无仅有。
我笔下的观音山,就是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
十八万平方公里的观音山,原始次生林连绵起伏,一峰连着一峰,神秘、幽远、壮阔,到处是奇花异草,时有珍禽异兽出没。春光明媚时,这里百花盛开,清香四溢;夏日炎炎时,这里微风习习,有着颠覆常识的清凉;秋风送爽时,这里烟霞满山,仿佛一幅淋漓水墨;北国雪飘时,这里艳阳正好,温暖如春。
森林养育了人类,森林孕育了文明。科学家证实,自然灾害层出不穷,与森林减少关系密切。没有了森林,乡村难成美好家园,城市更非宜居之地,而人类也将不复存在。森林给予人类无穷的宝藏,也滋润着人类的心灵。没有了森林,人们便失去诗意的生存环境。过去,在城市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城“进”林“退”,大片硬化土地不断压缩城市生态空间,使得动、植物不断减少、濒危、灭绝,城市环境问题突出。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森林的重要性: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森林的作用不容忽视。城镇化进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已是全球性议题,许多国家已开始保护森林,着力于改善生态环境,人类走上了回归自然之路。重返大自然的森林旅游,正成为都市人的生活方式。
二十年前,很多人还意识不到这些,即使在岭南文明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开篇地东莞。东莞是著名侨乡,又紧邻深圳,得天独厚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经济为“广东四小虎”之首,号称“世界工厂”。当房地产开发风起云涌、国内外贸易如火如荼时,经营不善的昔日观音山被当作“烫手山芋”,东莞本土人士黄淦波先生,识见高卓又有社会情怀,为了守护这片森林,为了保护这方生态,凭着一颗热心一副赤肠,逆潮流而动,勇当接盘侠,几乎是押上身家性命,沐风栉雨披荆斩棘,建立起国内首家民营国家森林公园。
一千八百公顷的森林,覆盖着观音山,其中百分之九十的森林,仍然保持着迷人的原始风貌,走进它,就像是走进了大自然博物馆。茂密繁盛的森林,是最好的空气过滤器,使观音山成为东莞的“城市之肺”“天然氧吧”,遵循人与森林互惠的法则,使观音山成为“广东省最佳旅游目的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际生态旅游示范基地”……
人类在经济价值之外,还要追求精神文化价值。生态是永恒的经济、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深谙此理的黄淦波,要把观音山打造成文化名山。
门楼的设计,就匠心独具:飞檐翘角的造型,雕刻精细的屋面,阔大雄硕的拱架,别具一格的屋顶,雍容典雅的气度,集中体现了中国南方古典建筑的特色,巧妙体现出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令游客赞叹不已,誉之“南粤第一门楼”。
一进入山门,清爽幽香的气息,立刻扑面而来。
绿树成荫的佛光路,鸟语花香的百禽园,竹石掩映的回音壁,花木扶疏的斋菜馆,微风轻拂的松涛湾,散珠溅玉的仙女泉,空灵澄澈的普渡溪,微波涟漪的感恩湖,云雾缭绕的仙宫岭,拔地倚天的慈云阁,神秘莫测的古钟楼,雅致幽静的天梯栈道,惊险刺激的高空滑索,飞流直下的三十六级瀑布……观音山糅造化与匠心于一体,集自然和人文景观之大成。
迄今为止世上唯一的古树博物馆,是观音山的一大亮点,收藏着中国从黄帝时代至民国时期各个历史时期的珍稀古树。时光的刻刀,把这近百棵高贵的古树,雕塑成了神奇的艺术品:躯干霜皮龙鳞,肌理交错纵横;横截面上的斑驳年轮,轮回着日月星辰的光圈,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变迁。观音山古树博物馆以研究、观赏为目的,向游人免费展出,是岭南公益科普教育基地。
中国民俗钱币博物馆慕名而来,落户观音山。这是全国首家民俗钱币博物馆,展出的三百多枚罕见的品种中,有辽代帝王佩戴的镂空钱币,有明代皇家的宫牌,还有始于汉代、兴于宋金的镂空钱币,每一枚都诉说着一段历史典故,每一枚都讲述着一段民俗故事。
观音山国际会展中心气势恢宏,是樟木头镇的标志性建筑,是东莞市经济、文化、科技、商贸活动及信息交流中心,也是珠三角地区独具特色的商业活动场所。观音山文化广场大气开阔,立于广场上的瞭望亭,既可鸟瞰“小香港”樟木头镇全景,亦可远眺东莞、惠州、深圳的璀璨夜色。
举世闻名的记者作家马尔克斯说:最幸福的生活,莫过于上午在森林,晚上置身于大都市。观音山,正可以提供这种“最幸福的生活”。
观音山的文化精髓,更在于它的文化情怀:蜚声海内外的“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征文大赛,影响日隆的“观音山杯”当代文学高峰论坛,闻名遐迩的“健康文化节”,功德无量的金秋敬老节……以及登高礼佛、观音开库、祈福法会、书法大展、青少年启智行、观音文化节、万人登山大赛、减压节、水陆法会、粤港万人相亲会等等,多姿多彩,雅俗共赏。
“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家之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传统文化、宗教文化、本土文化、外来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的融合,成就了独特出色的观音山文化。
文化和宗教,是一个民族精神生活的重要领域;文学艺术的极致,就是向宗教无限接近。
佛教汇入中国文化后,成为中国文化必不可少的元素,从此中国文化儒、释、道三足鼎立,中华民族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自古道“将军老来皆信佛”,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林则徐、谭嗣同等都是虔诚的佛教信徒,著名文人王维、白居易、柳宗元、范仲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王阳明、纪晓岚、梁启超、胡适、梁漱溟、金庸等都佛缘甚深,鲁迅曾出资刻印佛经,李叔同干脆了断尘缘皈依佛门。革命先驱孙中山写道“宗教在造成民族的力量中也很雄大”,政党领袖瞿秋白说“无常的社会观,菩萨行的人生观,引导我走上革命的道路”;中国帝王大都虔心奉佛,有的甚至以佛法治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真实写照。
不少人以为佛教就是出世的,多以佛教为谈玄学,其实不然,佛教并不意味着静静打坐,佛家第一要义就是济世度人。
社会越发展,人类便越渺小,物质越发达,人心就越孱弱;当今社会过于喧嚣浮躁,人的各种欲望空前膨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期,在这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的世间,人尤其需要精神的力量和信仰的支撑,而日新月异的科技解决不了心灵问题,现代人的心灵慰藉依然需要求助于宗教。佛教是启迪人生心智的宗教,国际上最具权威的百科全书《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佛法的可信,是因为从佛陀时代直到如今,一直有佛弟子的修行体验,证明着佛法的正确无误。”
佛在西天,也在人间,就在人的身边,就在人的心中;“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黄淦波秉承太虚太师“人间佛教”思想,在坚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立志“造一方净土,结万众善缘”。观音山,原本就是传说中观音菩萨初抵华夏的第一驿站,山顶观音禅寺始建于盛唐,惜乎毁于战乱,而今,观音山“圣山景区化、景区圣山化”,以期帮助众多在金钱与信仰之间纠结的人走出心灵困境,以期帮助诸多在红尘与净土之间徘徊的人心灵得到皈依。
于是,观音山又增加了一类游客:佛教朝圣者。对他们来说,观音山不只是仙山圣境,或许是信仰归处。也有人慕观音山“有求必应,威灵显赫”之盛名,前来朝拜。
在中国文化中,山是可以通天的风云交集之地,寺庙是人与神佛的通灵之所,寺庙建筑都采用升腾之势,观音山自不例外。
顺着岚光花影的菩提小径,在梵音赞唱中拾级而上,观音寺殿宇巍峨、庄严静谧,充溢着佛门清净肃穆之气;寺中供奉着佛门圣物舍利子,珍藏着汉文版和藏文版《大藏经》。观世音菩萨端坐于莲花座上,妙相庄严、气度高华,悲悯俯视着芸芸众生。这尊世间最大的花岗岩石雕观音像,携带着菩萨的慈悲和祝福,给人以无限的宁静和法喜;善男信女们跪拜、诉求、诵经、持咒,“为的是让心里有一个依靠”(弘一法师语)。这尊庄严的观世音造像,也是一尊极具盛唐风采的石雕精品,人们仰观礼敬之,不仅能体验宗教的善,还能感受艺术的美。
晚明文人十分讲究生活艺术,文学家、戏曲家屠隆说他最理想的生活是“楼窥睥睨,窗中隐隐江帆,家在半村半郭;山依精庐,松下时时清梵,人称非俗非僧。”观音山,正可以提供这种“最理想的生活”。
观音山,以优美的自然景观、深厚的人文内涵、浓郁的佛境氛围,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甚至吸引着他们年复一年不断返回,来到这“南天圣地,百粤秘境”,回到这“红尘中的莲花,闹市中的净土”。
因泾水得名的泾川,系陕甘宁交通枢纽,居丝绸古道要冲,为华夏文明之腹地。
泾水,正是成语“泾渭分明”中的这个“泾”。李白有诗云:“豳谷稍稍振庭柯,泾水浩浩扬湍波。”我曾在九华山天台寺抽到一支上上签,其中有一句“洋洋泮水光昌相”,当时我误将泮水当泾水,认定人生与泾水有不解之缘,对泾水产生过诸多遐想。
泾川闻名于世,不仅由于泾水,还因为西王母,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相传掌有不死之药和长寿蟠桃,是中国女仙之尊、最神秘的女君主。王母娘娘降生于泾川。
泾川回山上建有“回屋”,乃西王母居住地,也是西王母与东王公相会处。它就是王母宫。周穆王、汉武帝曾在此拜谒西王母。王母宫始建于西汉,平面呈“回”字形,宋代明朝都曾重修。
回山南麓有瑶池,是西王母的宫庭,传说中的西王母办蟠桃会、大宴群仙之地。西王母与周穆王就欢宴于此。后唐诗人李商隐游览瑶池胜景时触景伤情,挥毫咏叹:
瑶池阿母绮窗开
黄竹歌声动地衰;
八骏日行三万里
穆王何事不重来?
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王母宫多得数不胜数,而泾川王母宫才是天下第一真宫。这可不是浪得虚名,有诸多史料、碑刻、古迹、民俗作证。一九九0年,台湾西王母信徒二百多人组成“朝圣团”,考察了山东泰山王母池、新疆天池和泾川回山,最终,泾川回山遗址被认定是西王母发祥地,从此,台湾民众络绎不绝前来朝拜。每年农历三月二十“西王母盛会”时,四面八方的信徒也纷至沓来。“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和中国民俗学会联合授予泾川王母宫“国家重点民俗文化景区”称号,同时颁布泾川为“中国西王母文化名城”。
王母宫碑碣众多,以“瑰宝”级的“王母宫颂碑”最为著名—— 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四日,台湾三重市凤德玉宝殿一行三十多人于“回屋”拜谒西王母,拍得显灵神光圣像,翌年同日,信徒们将显灵圣像恭送至“回屋”安放,捐资修葺。
台湾同胞对王母娘娘非常虔敬。在我抵达泾川当天,就有三百多位台湾信徒包机而来,齐刷刷顶礼膜拜的景象蔚为壮观。
回屋旁,有王母宫石窟,依山开凿,属北魏时期佛教石窟。窟内雕有大小佛菩萨像一千余尊,现存两百余尊,雕像和壁画精美绝伦,与莫高窟和云冈石窟相似;窟外建筑为木质四层凌云飞阁,十分庄严。王母宫石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名窟之一,具有很高的佛教文化考古价值及观赏价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了与泾水的“旧缘”,同伴们去“道家第一山”崆峒山时,我来到泾河北岸,俯视“泾水浩浩扬湍波”,瞻仰崖壁上的南石窟寺。
据“南石窟碑”记载,南石窟寺也开凿于北魏时期。寺内“七佛一堂”的排列格式,乃独一无二;窟顶雕像造型生动,是艺术珍品。四号窟则为唐代开凿,正中供奉着文殊、普贤和观音三大菩萨,两侧壁画有十八罗汉,皆栩栩如生。南石窟代表着中国佛教石窟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与庆阳北石窟寺并称“陇上石窟双明珠”,早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沿泾河两岸,以南石窟寺为中心,有各类石窟群、龛六百多个,组成世所罕见的“百里石窟长廊”。
“西有敦煌莫高窟,东有泾川大云寺”,果然名不虚传!大量史书有详细记载的泾川大云寺,的确让人震撼。
泾川大云寺的来历,实在是不简单。先是因为隋文帝效仿印度阿育王,在他六十大寿这天,下诏在全国建三十座舍利塔,以“弘法护教”。时属长安门户、京畿之地的泾州(泾川旧称),遂建大兴国寺。据《大藏经》记载,隋文帝分给泾川大兴国寺佛舍利,由高僧奉送而至。在中国佛教史上,最重要的舍利事件,就是阿育王十九塔和隋文帝分舍利,二者都与泾川密不可分(据《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文献》记载,阿育王第九塔在泾州姑臧寺)。及至武则天登基称帝,笃信佛教的女皇,推崇以女性经变故事为主题的《大云经》,敕令诸州兴建大云寺以珍藏之。泾州大云寺在隋代大兴国寺原址上兴建,动工之际,发现了佛骨舍利,女皇视为大吉大利,赐奇珍异宝,命工艺大师做成金棺银椁铜匣,再配以石函,将佛舍利重新瘗葬放入地宫,建塔供奉。
历史风雨无坚不摧,但隋唐修筑的佛塔地宫遗址尚在,美轮美奂的金棺银椁犹存,至尊至贵的佛祖舍利无损,这是泾川之幸。
当年,八十高龄的郭沫若亲自鉴定大云寺出土的佛舍利,将其评定为国宝级文物,郭老对刻字“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总一十四粒”的石函奉若至宝,指出“舍利石函,贵在石函”。《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称:大云寺地宫和石函中的金棺银椁铜匣,最早将中国传统的棺椁葬制引入佛教,反映了唐代在舍利瘗埋制度上的划时代变革,在佛教考古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想起十二年前,泾川大云寺佛舍利进京,首次在国内公开展示的情景:在“中国的文明——世纪国宝展Ⅱ”展厅,每位瞻仰者只能停留三十秒,气氛肃穆而神秘。之后,作为中华优秀文化遗产代表,这佛舍利及其五重套函,曾多次到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瑞士、新加坡等国家巡回展出。
大云寺以西的北周宝宁寺遗址,也出土了佛舍利套函,内有舍利数十粒。泾川还有两个宋代佛像窖藏,同样护持着诸佛舍利。这些佛像窖藏,被国内学术界一致认为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大考古发现。
还没有哪个地方像泾川一样,先后三次发现佛舍利;也没有哪个地方像泾川一样,历史上先后有十四位帝王下诏或敕赐兴办佛事。泾川现存、发现和出土的舍利塔遗址、佛舍利、石窟、佛像等佛教文化遗存达一千五百多处。这样丰盛的佛教文化资源极为罕见,也充分证明:泾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之后的佛教文化中心,是多元文化的交汇地,在佛教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泾川同样处于非常突出的地位——佛教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泾川首当其冲。
兴造铜佛像,也是泾川开了先河。泾川发现的十六国先秦时期的鎏金华盖四件组装铜佛像,是国内最早的铜佛像。泾川至今完好保留着北魏“南石窟寺之碑”、元代“镇海寺碑”、西秦“归义侯印”、金大安铁钟等珍贵文化遗存。
说到金大安铁钟,顺便一提:泾川还有个完颜村,是全国最大的“完颜部落”,村里有金代最后一位皇帝完颜承麟墓和金兀术芮王完颜亨墓,有金代十位皇帝及金兀术祠堂,有完颜氏供奉的汉族女神皇甫圣母祠和墓,有保存完整的金代女真人萨满教礼仪和祭祖仪式,还有明代朱元璋之子韩王夫妇墓……
来到泾川,喝过泾水,对于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对于佛道共融、万法归宗,我有了更为深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