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体育活动“趣味横生”

2018-05-27 10:40蒙红梅
赢未来 2018年29期
关键词:组织实施幼儿体育

蒙红梅

摘要:提升幼儿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儿体育活动,都安瑶族自治县幼儿园在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坚持玩出健康和快乐的基本原则,探索更多的体育活动新形式。本文就是通过瑶族体育活动在幼儿园的组织实施,找到让幼儿体育活动趣味横生的途径。

关键词:幼儿体育;瑶族自治县;趣味横生;组织实施

幼儿期是一个人身体发育的基础阶段,幼儿的身心健康由情绪、体质、身体、生活习惯以及生活能力构成,而幼儿的身心健康同时是进行其他学习的基础,《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得低于两个小时,其中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得低于一个小时,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更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开展幼儿体育教学活动是给幼儿提供体育锻炼机会的主要方式,如何因地制宜,开展民族特色幼儿体育活动,构建新型幼儿体育教学模式,让幼儿体育活动趣味横生是近年来幼儿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

我园从户外活动入手进行探究,让孩子在兴趣和愉悦中有计划和有目标的进行身体锻炼。为了加强本地民族文化教育,创造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园本课程,我园开展都安瑶族体育项目活动,引用都安民族体育“喇叭球”“顶杠”“背篓接球”“板鞋”“打扁担”“踩竹跷”等项目纳入我园体育课程,初步培养幼儿热爱本民族体育活动、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一、民族体育融入幼儿体育活动的意义

首先,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都安民族体育项目丰富多彩,我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民族体育项目,制作适宜的民族体育器械,研究游戏化的组织方法,开展趣味横生的民族体育活动,能够丰富民族体育游戏内容和形式,充分调动教师组织的积极性和幼儿参与的兴趣,也保证了户外活动的质量。

其次,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建立,锻炼幼儿的胆识与魄力,萌发幼儿喜欢民族体育活动,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体育活动中创设合作竞争、相互鼓励、彼此理解的集体交流环境,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另外,通过民族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研究,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形成瑶族特色园本课程,还可以提高幼儿和教师的安全意识,在游戏中知道保护自己。

二、瑶族体育活动在幼儿园的组织实施

(一)目标定位

目标是活动的灵魂所在,也是活动内容、环境创设与过程指导的依据,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目标是整个活动的保障。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核心价值在于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体质、发展动作,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即要实现“发展动作”与“提高身体素质”的结合,“提高体育运动兴趣”与“运动体验”的结合,并围绕此进行每个环节的设置。我园广泛挖掘本地民族体育项目,如“打陀螺”、“射弩”、“喇叭球”、“顶杠”、“背篓接球”、“板鞋”、“打扁担”、“踩竹跷”等,在分析各项目特点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本园幼儿身心发展的项目。

(二)环境创设

环境创设中要保证安全性、参与性、开放性与整合性。

安全性目标是一切活动都要以幼儿身体与生命安全为前提,充分考虑场地、器械等安全性。考虑到”打陀螺”、”射弩”等瑶族体育项目器械不安全,所以不选择其作为幼儿活动项目,选择”喇叭球”、“背篓接球”、”顶杠”、“板鞋”、“打扁担”、“踩竹跷”等安全性能高的项目。

参与性目标是要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幼儿要对活动过程、活动情景有充分的了解与认识,熟悉后参与到活动中,这可以更好地提高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让幼儿有效练习动作,提高协调性、平衡性等。

开放性指的是为幼儿体育活动提供开放的环境,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并且在活动中主动探究与学习。“背篓接球”、“板鞋”、“打扁担”、“踩竹跷”等活动均为户外活动,所使用的运动器材多种多样,具有多种不同的玩法,可以让幼儿在不同组合方式创设的游戏情景中发展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平衡能力等。

整合性指的是活动创设需要考虑到培养幼儿遵守规则、团队协作等良好个性品质,让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规则意识得以自然地渗透培养,体现出体育活动的价值。

(三)组织策略

1.活动计划

第一,组织教师挖掘生活中的材料资源,“喇叭球”、“顶杠”、“背篓接球”、“板鞋”、“打扁担”、“踩高跷”等,制作相关的器械,掌握各体育项目的规则和组织方法。第二,创设富有本地瑶族特色的环境,对幼儿进行瑶族文化体验式教育,使幼儿充分了解本地瑶族文化特点及瑶族风情,感受祝著节、三月三、县庆等节日的浓厚气氛。第三,有计划地安排户外活动时瑶族体育课内容,以班为单位组织实施瑶族体育教学活动,从基本动作到综合活动,以集体组织和个体活动等多种方式,在中大班级逐项开展瑶族体育教学活动,做好活动中的观察记录。第四,通过对观察记录的分析和组织活动后的反思,对各瑤族体育项目的器械使用方法、收取方法、体育项目的规则和玩法、组织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调整、再分析、再调整,最后归纳整理成册。

2.活动准备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很难专一的完成一件事情,完全依照自己的兴趣来进行,因此我园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明确幼儿的兴趣所在,准备了多样化的民族体育运动材料,尽可能的开发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改造现有体育器材,让幼儿时刻保持对体育活动的新鲜感。例如,开辟出更多的室内外活动空间,使幼儿的运动空间得到了优化,幼儿可以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游戏,如把顶杠条放在楼梯角,利用楼道和走廊开展”顶杠”活动;把扁担放在班级角落里,组织幼儿在桌子上打扁担,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上肢力量,还可以打出音乐节奏,该活动不需要过大的空间和运动幅度,可以在班级内进行。室内体育活动的开展,使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使幼儿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3.加强户外活动环境创设,提高趣味性

都安瑶族自治县幼儿园的体育器械和材料都是向全部的幼儿进行开放的,因此,幼儿每天都可以在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时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进行游戏。如教师对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进行了功能分区,设有器械组合区、民族体育区、球区、沙水区、野餐区、涂鸦区、野战区等,各区有各自的功能,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规则的制定,组织幼儿自主选择器械,有序地开展个体或集体户外游戏活动。

4.加强师幼双向互动,促进幼儿自主探究

幼儿的思维特点在于具体形象性与直觉行动性,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主,通过直接感知与行动完成的。为此,我园体育活动情境的创设充分挖掘瑶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积极互动中发展运动能力,提高主动性与创造性。如教师先带领幼儿利用藤条编织属于自己的球,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随后让幼儿使用自己编织的球进行喇叭球和背篓接球游戏,锻炼幼儿的上肢力量、跑跳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结束语

瑶族体育游戏的丰富性使幼儿的体育兴趣得到了提升,同时针对幼儿全身协调、上肢、下肢、平衡能力、合作能力、体育精神的多方面锻炼与培养。瑶族体育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的渗透使幼儿的体质得到了有效增强,同时让幼儿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素杰,刘静.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1):54-56.

[2]林凤芸.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实施[J].广西教育,2017,(1):123-124.

猜你喜欢
组织实施幼儿体育
小圈圈 大成长
幼儿体育课程合理化设置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浅谈计算机设计大赛在新疆医科大学的组织实施
背诵式语言输入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实施措施
浅析幼儿体育对儿童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
分岗模式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应用
呼啦圈活动的寓教于乐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