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远新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小学阶段就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开拓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从多角度的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创新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课堂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就是依靠创新的思维,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不断优化教师的教学结构和教学策略,将创新的思维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教师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手段
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逐步培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发现问题为指引,注重学生的创新力创造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创新教學要以问题为引导,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条件,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向学生提供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问题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动脑积极动手,在头脑风暴中思维得到锻炼和拓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拘泥于教材的内容,而是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不断的深化和升级,通过寻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切入点融入现实生活中的元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动手与实践紧密结合。要运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不断探索,及时搭建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渠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不断的去探索和实践,要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多样性,针对不同问题,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渠道去解决。
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质疑新问题不断解决新问题,形成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让学生树立创新的自信心。要引导学生不断质疑,这样才能激发创新意识。质疑就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有人质疑才有新问题的产生,才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解决和回答问题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只有充满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不断地提出质疑,不断的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才能不断地进行思考才能积极地进行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的发现问题,为学生们营造积极的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轻松活泼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勇敢的提出问题,只有教师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充足的享受课堂的活跃氛围才能不断的解放思想,才能开拓创新,才能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二、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逐渐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对不同问题要寻求多种的解决方案,打破思维定势,这样学生才能提供广阔的思维和创新的空间,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构建一个创新的教育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对教材的使用要做到恰如其分。要不断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及时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获取能力。
教师要根据教材科学的设计教学程序,虽然教材是一成不变的,但是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基本理论,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变。例如,学生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立体等物体时,首先不要让学生记忆概念性质的原理,要让学生从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什么是立方体,并举出例子,说明立方体有哪些特点。这样通过对比和观察学生就能找到适合的方法,这时教师再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具体的理论讲解,这样学生就能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全面深刻的理解教材内容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
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也是创新思维不断发展的灵魂,观察前要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和目标,在观察中及时地引导学生科学地使用现代的教学技术对学生的观察进行科学的评价。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让学生提出疑问,
参考文献:
[1]张玉存. 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学周刊,2017,(30)
[2]郑小艳.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才智,2015,(36)
[3]江宋标.把数学课上得意外些——从一则教学案例谈有效教学[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8)
[4]毛施英.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 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