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探究中乐享数学

2018-05-27 10:40翁雯雯
赢未来 2018年29期
关键词:探究数学学生

翁雯雯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探究性活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普遍追求。课堂教学如何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下面从我的一节教学设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谈谈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学生;探究;数学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究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以及对公式的应用。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这是本节课内容的知识基础。求数列的前 项和是数列中的常见问题。探究公式的环节,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涵盖了数学推理、逻辑推理、數学模型等核心素养,涉及了首尾配对法、倒序相加法等数列求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还能体验推导公式的过程,培养其中的数学思想,强化数学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设置

1、知识与技能:掌握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公式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公式的探索、发现,在知识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综合等逻辑推理的能力;通过对公式不同角度的剖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公式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

重点: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问题。

难点: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推导思路的获得。

三、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00多年前,高斯的算术老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据说,当其他同学忙于把100个数逐项相加时,10岁的高斯却用下面的方法迅速算出了正确答案:

问题1、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问题?高斯的算法妙处在哪里?这可以叫什么方法?该方法应用了数列的什么性质?

预设:同桌相互交流,多名同学回答相互补充。这是一个等差数列 前100项的和的问题。前后配对的和都是101,共50对。这方法可以叫首尾配对。该方法应用了等差数列的性质:若 ,则 。

问题2、高斯问题项数是100项,正好配对,如果是奇数项,该如何配对?或者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 该如何计算?

预设: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

生1:对项数 进行分类讨论,当 为偶数时,直接配对,当 为奇数时,也是配对,剩下中间一项。解答过程如下:

当 为偶数时,

当 为奇数时,

(解答中,发现寻找中间项非常困难,可将中间项看成首项和末项的等差中项。)

生2:当 为奇数时,将前 项配对,再与最后一项相加。

问题3、无论 为奇数或为偶数,其结果都是一样的,有没有其他解法?

启发:将求和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图案(图一),在该图案右侧倒放一个全等的三角形图案(图二),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则每一行都为 。

生3:倒序相加。

所以,

(二)深入探究,理解公式

问题4、设等差数列 ,首项为 ,公差为 ,求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公式。

预设: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发现用倒序相加法很快能得出公式。

?得

所以,

如果代入等差数列得通项公式, ,

也可以用首项 与公差 表示,即

几何理解:用梯形面积公式来理解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

(三)公式应用,强化理解

例1、根据下列条件,求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 。

(1) ;

(2) 。

练习1:已知等差数列 前10项和是310,

前20项的和是1220.求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 。

练习2:等差数列 中, ,

求公差 及前 项和 。

四、教学过程反思

在数学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学设计看中数学问题下的思维活动,课堂教学着重分析和思维的提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认识到培育逻辑推理素养因围绕问题展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应精心设计有效准确、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经历观察、类比、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探究过程,让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从而深刻领悟逻辑推理方法。本节课,根据教学难点,设计了一系列由易到难、从特殊到一般的问题环,激起学生探究精神。其次,培训核心素养要在宽松、活跃的氛围下进行。逻辑推理过程需要大胆质疑、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思考研究,发挥想象,提出创造性想法,展示学生的才华。

猜你喜欢
探究数学学生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