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源》编纂的文化传承性

2018-05-26 09:52任晨锦杜琳冉
卷宗 2018年12期
关键词:辞源创新

任晨锦 杜琳冉

摘 要:《辞源》作为一本百科性语文辞书,收录了包括成语、掌故、典章制度等古代典籍中出现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还对其进行了现代阐释,这些资料是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语言材料,对于文化的继承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试从《辞源》在辞书内容、框架体例、词条修订等方面在多次编纂中的变与不变中,探寻该辞书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剖析《辞源》这一语文辞书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辞源》文化继承 创新

一、《辞源》辞书内容的传承性

《辞源》是由商务印书馆编纂的一部综合性辞书,是我国近现代第一部较大规模的语文性辞书。一共收录了1.3万余个单字,并以字带词,收录了10万余条复词。

第三版《辞源》的词条更多的是偏重于解释关于古籍阅读中出现的词语典故和有关古代文化典章制度等知识型问题。

辞书作为工具书,不仅应该继承传统,同时也应及时修订,吸纳因新文献发掘、研究不断深入与时代进步而发现的新内容。

在《辞源》第一版的编纂背景中可以发现,在西学东渐风气日益浓厚的时代,旧有的辞书已经无法适应现世人们的需求,《辞源》因此应时而生。此外,《辞源》不同版本定位的变动也体现出其对于现世的强适应性。而对于古代词语的条目进行了大幅度增补。

二、《辞源》框架体例的传承性

正如《辞源》第三版前言中所谈及到的,“《辞源》的创造性贡献就是在总结古代字书经验的基础之上,同时参照外国的辞书特点,建立了一个词语和字头之间的网络结构”。

《辞源》的词条形式多为“例字头、分音项、排词语、出释义、列书证、详出处”, 全书以字带词,单字按《康熙字典》214个部首编排。第一版以单字根据《音韵阐微》注明反切,并标注直音、平水韵韵部。这是典型的传统辞书的形式。直到第三版修订完成,《辞源》依旧保持着第二版的基本框架,仍以215部为基础,按部首编排,仍然使用繁体字,依旧以标注汉语拼音、注音字母的方式进行单字下注音,并根据《广韵》或《集韵》注明反切、调、韵和声部。

但正如前文所言,传承并不代表对于传统的全盘接受,与传统辞书相比,《辞源》的创新性又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传统的辞书,往往是以单字为单位编纂词条的,而《辞源》“在设立字头、列出音项后,以双音或多音词(语)为主,构建解释词条”。其中对于部分名词的解释明显是带有现代科学的影子的,这在以往也是绝无存在的。

三、《辞源》词条修订的传承性

从1915年第一次出版开始,《辞源》已经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修订,再次出版并不仅仅是对旧版中的错误进行订正,同时也需要对近期古汉语领域相关的新学术成果进行不断吸收。

以第三版为例,对于第二版的修改就有收词增删、校订书证等大方向的修订,在细节部分可以分为增减或修订现代汉语拼音、中古反切、音项、中古音、上古韵部,新增词条注音等多个方面。

以增上古韵部为例,三版还对于二版注音无上古韵部,但存在于先秦两汉和说文解字中的单字进行了上古韵部的标注。具体词头见下表。

四、《辞源》精神的传承性

正如上文所言,《辞源》内容的修订与古汉语研究领域的学术发展情况一脉相承,从1908年始编《辞源》,到1915年10月,《辞源》出版,1922年续编《辞源》,1931年12月,《辞源》续编出版,再到第三版正式出版之时,《辞源》的编纂与修订出版经历了百余年。

仅以《辞源》第三版为例,此版的修订参与者是由百余名来自全国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修订,繁多的内容,这些资料搜集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内容之细,与编纂者重实据的朴实简洁修订传统,才铸就了《辞源》与现时学术发展的接轨性和辞书本身的可信力。

二版总纂吴泽炎先生曾说过,“《辭源》是一辈人接一辈人的事业”,这句话也正是《辞源》文化传承性最好的注脚。

五、结语

作为一部百科全书性质的辞书,《辞源》是贮存古代典籍中传统文化的资料库,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具象表现。其中丰富的语词资料,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在“常修常新”的辞书编纂理念下,仍旧保持着文字生命的活力,是一部具有时代性但又超越时代限制的辞书。

参考文献

[1]陈彭年,丘雍等修订.宋本广韵 [M].中国书店,1982

猜你喜欢
辞源创新
《辞源》修订工作散记
《辞源》注音中存在的问题探析——以肉部字为例
《辞源》注音中的反切选择问题及其思考——以肉部字为例
《辞源》注音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以邑部字为例
《辞海》和《辞源》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