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口述历史研究的脉络与主题

2018-05-26 09:52雷鲁嘉
卷宗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口述历史少数民族

摘 要: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作为口述历史研究的一部分得到了史学、档案学、民族学等学科的普遍关注。文章以我国主流数据库中收录的和少数民族口述历史研究相关的文献为考察样本,把少数民族口述历史的发展脉络分为三个部分,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进行探析,以希望能对今后我国少数民族口述历史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少数民族 口述历史 口述档案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在各民族的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历经口口相传保留下的璀璨文明也成为了我国的宝贵财富,而口口相传也就是“口述”也成了许多少数民族的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我国的历史学界、档案学界、民族学界都参与其中。文章就是通过对数据库中所收录有关少数民族口述历史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以期能对今后我国少数民族口述历史的研究提供帮助。

1 样本的选择

本文选择“题名”为检索项,利用CNKI的“专业检索”一栏进行检索,输入TI=('少数民族'+'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口述'+'口述历史'+'口述档案'),截止2018年2月1日,共检索出相关文献249条,剔除掉关联性较弱与一稿多投的文献后,最后共得到和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直接相关的文献218篇。时间跨度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今,以发表在档案学、民族学、历史学期刊上的文献为主,本文将对筛选过218篇文献,通过对题名以及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梳理,最后选择发展脉络和研究主题等作为研究切入点,以探析近30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口述历史的研究规律以及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2 相关研究发展脉络

2.1 起步阶段

我国少数民族口述历史研究的起步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末期。而最早的研究是则基于档案的抢救和保护角度出发。我国云南省是最早开始收集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的省份,而关于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研究也始于云南省。其中早期的代表人物是云南文山州档案局的王治能。1995年,王治能在《云南档案》上发表的《组织收集少数民族口碑档案史料的做法和体会》,是文献可查最早有关少数民族口述历史的论文。文中提到,云南文山州档案局已从1993年10月开始就组织收集壮族土支系民族的口述历史档案。其后,王治能还先后发表了《口述档案:档案工作的新领域——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以及《论收集无文字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等文章,探讨了收集无文字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紧迫性和抢救方法和措施。

2.2 发展阶段

我国少数民族口述历史的发展阶段为90年代后期的几年,此时的研究也不局限在云南地区,并且研究视角也从人类学、历史学、档案学等不同的角度开展。而其中张晓著的《西江苗族妇女口述史研究》、定宜庄的《最后的记忆——十六位旗人妇女的口述历史》、余未人的《走近鼓楼——侗族南部社区文化口述史》等人类学、历史学著作是当时口述历史研究的典型代表。

而档案学关于少数民族口述历史的研究在这一阶段也在逐步深入。如陈子丹,周知勇在2004年发表的《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浅论》,曹红梅在2006年发表的《口述档案与裕固族文化的传承》,李红英、郭玉贤在2007年发表的《从<格萨尔王传>看口述档案的存在价值》,王晓景在2009年发表的《对黔东南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思考》。

2.3 深入发展阶段

近十年,相关研究进入了深入发展阶段。特别是2010年以后,档案工作者也越来越重视对于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的研究。同年,云南省档案部门有关少数民族濒危语言、口传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开始启动和实施,大力开展全省25个少数民族的有关民俗艺术等方面的抢救性收集工作。 此外,云南省也被国家档案局确定为抢救保护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试点地区,还与新加坡进行了国际合作,借鉴其口述历史档案采集的方法经验。其后,众多高校研究机构的学者也参与口述研究中来。其中,又以云南大学情报与档案学系师生对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研究的成绩最为显著,已公开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如2004年陈子丹、周知勇在《云南档案》上发表的《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浅论》,2009年黄琴、林华、侯明昌在《档案学通讯》上发表的《论亟待保护抢救的云南民间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2012年虎娇玫、严妍、谭文君发表在《云南档案》上的《论民间散存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征集的真实性问题》,等。

此外,许多高校成立了相关课题项目,一些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也开始启动和实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口传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例如,2010年,吉首大学彭燕主持的“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口述历史文献资源开发与永久性保护机制研究”;2011年,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谭莉莉主持的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下的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佤族口述历史档案的收集整理和抢救研究”等项目都是近年来的代表。

3 研究主题

3.1 理论层面

通过对检索所得的文献题名以及内容摘要进行分析,得出关于少数民族口述历史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口述档案方面。

(1)概念与定义。所收集文献中众多研究者都对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进行过概括。如赵局建认为“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记忆,通过对亲历者、亲见者、亲闻者就社会发展活动和时间等内容进行有计划整理之后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口述材料。” 云南大学陈子丹认为“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是指各少数民族利用言传口授的方式,反映各民族的族系源流、部落迁徙、生产方式、生活习惯、语言文字、音乐舞蹈、宗教仪式、伦理道德、风俗禁忌等诸多方面情況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口头历史记录。” 从中可以看出研究者们都认为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是保护民族文化的一种途径,并且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在口述者方面存在不同观点,一种是狭义的把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产生主体锁定在具有威望的少数人,如长老、祭司等,另一种情况是认为只要是对历史事件有所亲历、亲闻的人都可以作为叙述主体。

(2)特点与特征。研究者根据不同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总结了不同特征,但总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少数民族口述的内容丰富多样。我国民族众多,在各民族长期生活的过程当中,形成了本民族独有的民族记忆,内容包含民族历史、传统工艺、宗教习俗、神话传说、日常生活等内容。尤其像云南等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口述历史档案内容更是丰富多彩。

二是多种形式的载体。少数民族文化内容丰富,所以必须通过不同类型的记录方式保存下来。而保存载体有纸质、照片、磁带、磁盘等多种类型。通过不同载体的保存可以使得这些宝贵文化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它们本来的面貌。

三是史料保管分散。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因其类型众多的特征并没有集中保存在档案部门,而是分散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高校等部门,没有形成完整的规范来规定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保管方式。

(3)价值与作用。

首先具有文化传承价值。曹红梅的论文《口述档案与裕固族文化的传承》中指出以文学、诗歌和谚语等形式存在的口述档案是裕固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探究裕固族民族渊源和社会文化发展变迁轨迹和特点的“百科全书”。第二是具有历史研究的价值。潘立勤的论文《浅析哈尼族口述历史记忆的价值》中阐述了哈尼族口述历史记忆的价值,而李红英等人所写《从<格萨尔王传>看口述档案的存在价值》一文中,介绍了藏族诗史《格萨尔王传》所描绘的古代藏族人民的意识形态、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历史状况,都直接反应了当时的历史风貌。三是具有科学参考价值。对于口述历史研究中包含了许多生产技术和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如《我在神鬼之间——一个彝族祭司的自述》一书在第四章中就有专门对农牧和工艺的描述。

3.2 应用层面

通过对检索所得的文献题名以及内容摘要进行分析,得出关于少数民族口述历史的实践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几点展开。

(1)收集与整理。通过文献可以总结出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比较普遍的收集方法。因为群体的特殊性,应该首先通过调查,寻找相关人物、事件和线索以及查询地方史志、咨询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后,认真梳理这些采访线索后,确定采访对象。梁雪花在《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采集方法研究》中就有十分具体的论述。

(2)保护与利用。所查文献关于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的保护和保存主要是从两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方面是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的保护现状,另一方面是具体保护措施。从保护现状来看,普遍对已经开展保护的口述档案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分析,并总结和说明了保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保护措施来看,文献从微观与宏观层面提出具体建设意见,微观上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如建设口述档案资源数据库语音库、组织高校科研项目等,宏观方面是要加强人才培养、健全制度、增加资金、国际交流等。而把整理过的文字稿、录音等公布在信息资源平台上,也可以让民众有更多了解口述文献的途径。

(3)交流与合作。近年来,我国和新加坡国家国家档案馆开展了关于口述工作的合作。2009年,云南档案馆与新加坡国家档案馆两馆签署了《新加坡国家档案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档案局口述历史合作项目》备忘录,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将通过提供培训等方式,分享新加坡在保存少数族群历史和民间歌谣方面的成功经验,协助云南省档案局开展当地文化遗产的抢救计划。 2011年10月,云南省档案人员还专门赴新加坡接受口述历史档案的专业培训。2014年10月,广西南宁也举办了抢救保护广西少数民族口述历史培训班,并邀请了新加坡国家档案馆与云南省档案局的代表为大家介绍相关经验。而其他地区未见有相关的交流与合作。

4 结语

从CNKI等主流数据库及相关文献为考察样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一是研究发展的不充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90年代之后的几年,在2010年后开始加速发展,相关理论还有存在诸多争议。二是研究学科主要以档案学为主。相关研究广泛涉及人类学、历史学、档案学等领域,各学科的研究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是研究更多是基于档案抢救与保护角度出发,对于具体专门性针对性的少数民族口述历史实践探讨还不够深入。三是研究地域不均衡,研究成果主要出自云南、贵州等西南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但是近年来,我国也在慢慢意识到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集工作的重要性,相关研究也得到了一些省份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尤其是云南这种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在2010年以后对少数民族口述档案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另外,随着全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我们应该相信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研究前景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吕明军. 口述档案及其兴起[J] . 档案,1986(6)

[2]王治能. 论收集无文字少数民族口述档案[J]. 档案学研究, 1997(2)

[3]陈子丹,周知勇. 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浅论[J]. 云南档案,2004(2)

[4]曹红梅. 口述档案与裕固族文化的传承[J]. 社科纵横,2006(6)

[5]王在萍.1999—2008年口述档案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黑龙江史志,2009

[6]黄琴,林华,侯明昌. 亟待保护抢救的云南民间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J]. 档案学通讯,2009(1)

[7]彭燕,慧玲. 少数民族口述历史的挖掘与数字化保存模式研究——以武陵山土家族为例[J]. 图书馆学研究,2012(10)

[8]梁雪花. 少數民族口述历史档案采集方法研究[J]. 中国档案,2012(11)

作者简介

雷鲁嘉(1991-),女,满族,宁夏银川人,现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5级档案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科技名人口述档案和少数民族口述档案。

猜你喜欢
口述历史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论少数民族环境权保护
浅谈口述历史的征集与整理
口述历史:重建社群文化的可能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道: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口述历史相关的法律问题与应对措施
居鲁士的早年传奇与口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