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学点师范生培养的思考

2018-05-26 10:59周述贵雷爱华张正中
教师·上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师培养学生管理

周述贵 雷爱华 张正中

摘 要:农村教学点师资培养学校担负着为农村教学点培养教师的重任,关系着农村教学点的教学质量与整体发展。农村教学点师范生具有特定的规律与特点,培养学校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确定培养理念和策略。农村教学点师范生成长规律包括职业取向的超前性、社会化进程的盲目性以及知识结构的不完备性;学生管理原则包括他律与自律相结合、超前与全面相结合、管理与教育相结合;学生管理措施包括管理要规范、制度要合理、方式要多元、管理的主客体之间要积极形成合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教学点;教师培养;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05

作者简介:周述贵(1969—),男,湖南省芷江民族师范学校高级讲师;

雷爱华(1977—),女,湖南省芷江民族师范学校讲师,硕士;

张正中(1970—),男,研究员,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农村教学点是针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地形复杂、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等状况而专门设置的中小学教学组织形式。农村教学点的特点表现为:一是教学的规模小,教师人数少;二是教学形式多采用复式教学;三是教学条件简陋,工作环境艰苦,难以留住优质教师。农村教学点师资培养学校是指为农村教学点培养教师的学校。

近年来,国家为大力培养农村教学点教师,制定了各类定向培养计划,如五年制专科免费师范生、六年制本科免费师范生等公费定向培养计划。本研究主要针对农村教学点教师培养学校五年制免费师范生的学生培养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依据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和学生成长特点,积极发挥学生管理工作的抓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以期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农村教学点教师。

一、农村教学点师范生的基本特点

1. 身心发育特点

学生管理是与学生的心灵相接触的直接或间接过程,了解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是强化学生管理的重要基础。农村教学点教师的培养对象是从初中毕业后入学,定向培养的五年制或六年制免费师范生。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发育跨越了青年初期与青年中期两个阶段,即相当于高中阶段与大学专科阶段的身心特点。这两个时期是学生身心发育的高峰期,心理特点表现为思维敏捷、自主意识较强、自尊心较强、渴望交流、易于冲动、富于幻想;生理特点表现为从性意识萌动到逐步发育完全,从与异性的疏远逐渐转向愿意接近,或产生朦胧的依恋等变化。因此,针对学生的身心教育,学校要特别注重引导,使学生能正确面对身边的事情,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农村教学点师资培养学校要特别注意学生跨越的青春初期与中期两个阶段身心发育的不同特征,对学生的管理方式也应该区别对待,形成适合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学生管理方式,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 学生成长特点

学生未来职业定向的模糊性。农村教学点师资培养学校的学生是针对职业定向培养的,他们进入学校就明确了未来的职业定向。因此,他们从进入高中的年龄开始,就进行了相关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学习。而在高中年龄阶段,学生的职业取向并没有完全定型,仍然处于可塑性很强的阶段。很多学生由于学习基础不是很好,学习习惯并不稳定,对所学的专业前景与专业要求认识也不清晰、不了解,呈现的是一种懵懂的学习状态。因此,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如果学生所学的专业与将要面临的职业和自己的理想一致,那么这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如果学生的理想与学生所学的职业和未来将要面临的职业不一致,将会使學生的学习失去动机,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管理与成长。

学生主体意识快速发展。农村教学点师资培养学校的学生相对于一般的高中生来说,在社会实践与表现自我等方面,有着更为强烈的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一是他们没有高中学生那样紧张的学习任务与升学压力,从初中就直接进入了与大学教育环境相同的教学模式与方式,有着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加速了其社会化的进程。二是由于这部分学生的年龄、阅历尚浅,不具有很好的行为约束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调控能力与大学生相比,又有其局限性。他们在社会化的进程中,面对身边事物的选择往往具有不稳定性,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稳定性与盲目性的形成,更加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希望自己能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基于学生自身的不成熟与选择的盲目性,学生管理工作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应适时加以引导与指导。

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完备性。农村教学点师资培养学校的学生一般是从初中直接入学,进行五年或六年的定向培养。这些学生没有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就直接进入了职业化的初级培养阶段,其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以及结构上均还不够完备,职业初期培养阶段的文化基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要特别重视文明教育与行为教育,对待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管理工作形成针对性与实效性,奠定好学生入职后的人格基础。

二、农村教学点师范生培养的基本原则

1. 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农村教学点师资培养学校学生按照年龄标准,其身心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即青年初期与青年中期;按照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学历要求可分成基础教育与专科教育两个层次。农村教学点师资培养学校的学生管理要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结构与教学模式的不同,形成具有针对性的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在青年初期与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可以他律为主进行常规管理,使学生逐步从适应转化到规范。这一时期的学生由于身心结构不稳定,知识体系不完善,在学习成长的路上,尤其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与指导,使学生能够尽快地熟悉学习与生活的环境,对所学习的专业与职业有初步的认识,形成心理上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这一时期的学生管理,可以以班级管理为中心,实行班主任负责制,从严管理,“导”“严”结合,强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形成以他律为主的管理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青年中期与专科教育阶段,学校以自律为主进行常规管理,使学生逐步规范地走向自主。经过基础教育阶段的“严管”与“引导”,学生的身心进一步成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与自主能力也逐步增强。在后两年的专科教育阶段,在自律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形成逐步“放”的自律管理方式。在“放”的过程中,释放的是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这一时期的学生管理,可以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班级管理,采用辅导员制。一是班主任或辅导员的重心从“管”逐步转移至“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与主体地位,使其在目标的指导下,自我发展。二是班主任或辅导员充分发挥班干部、学生会、共青团、社团组织等组织的作用,增进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

2. 超前与全面相结合

五年制教育的农村教学点师资培养学校的学生不等于高中教育与专科教育的简单相加。就教学内容与目标而言,基础教育阶段以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为主的知识结构体系,在教育的整体规划上具有超前性,力求学生能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与职业素养。就学生管理工作而言,无论是教育的超前性,还是学生提早进行职业教育,身心素质的发展仍然要保持“稳”而“全”的教育状态,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因此,农村教学点师资培养学校的学生管理要确立适度超前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确保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互适应与相互促进。

适度超前是指学生管理工作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现实状况,在不违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整体前提下,建构与学生接触的知识、社会相协调与相匹配的德育工作,使學生能够正确面对社会的各种现象与事物,满足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全面发展是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挥,增进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有所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超前与全面发展需要在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形成互助与互动。管理主体要积极组织各种知识讲座、德育活动、社会实践等,提供育人的平台;管理客体要积极自主参加各类活动,在活动中历练与逐步成长,提升身心素质,使学生不仅在学习与实践上实现超前,而且在身心健康发展上保持全面。

3. 专业引导与人文管理相结合

农村教学点师资培养学校培养的学生是面向职业的,培养的是专门型人才,其教育的目标与方式也有其特殊性,他们毕业后面向的是职业岗位与社会。学生管理工作不能与普通的高中生管理同日而语,也不能仅仅采用简单的“纪律+学习+活动”的常规模式。农村教学点师资培养学校的学生管理要形成管理与职业教育的相互渗透,把与职业有关的行为规范与职业素养纳入学生管理工作之中。

农村教学点师资培养学校培养的是农村教师,针对学生的管理要与教师的行为素养以及农村的生活条件积极融合与渗透。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其良好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生活习惯等身心素养是社会公认的基本要求,学生管理工作中要特别重视学生行为规范与生活习惯的培养。农村生活条件艰苦,要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形成具有理想与志气、立志农村的教育事业。此外,农村教学点的教师通常较少,要注重教师的全面发展,不仅有全面的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有全面的综合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承担农村教学点的各项工作。

三、农村教学点师资培养学校学生管理的措施

1. 管理要规范

无论是采用班级管理制,还是年级管理制;无论是采用“严”的管理,还是采用“导”的方式,农村教学点师资培养学校的班主任或辅导员针对学生的管理都要有较为严格与细致的标准与规范。一是目标管理要规范,班主任或辅导员均要提出总体目标、总体要求,在有限的控制范围内引导学生去落实,实现自主管理。二是日常管理要规范,针对班级的德、勤、能、绩等日常行为进行量化考核与考评,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体系。三是奖惩管理要规范,赏罚分明才能使人信服;发现问题及时严惩,奖励要及时积极鼓励,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2. 制度要合理

管理制度是体现学生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思想。管理制度的合理性是确保制度有效执行与落实的关键,也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依据。农村教学点师资培养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要体现“他律”与“自律”的阶段性,以及培养对象的职业性与社会性,学校的管理要针对培养对象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制度。一是管理制度具有学校性,学生管理制度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健康特点、文化知识水平、职业技能教育等学校性的教育特征,形成与学校发展及学生个性发展相协调的管理制度。二是管理制度具有社会性,农村教学点师资培养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直接走向社会与面向职业的,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模式固然与一般的普通中学生要有区别。三是管理制度具有动态性,学生具有两个阶段的身心与教育特点,对基础教育与专科教育阶段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方式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3. 方式要多元

学生管理方式的不同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能够影响学生自主能力的挖掘与内在潜力的发挥。学生管理的实现通常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管理的主体既有教师也有学生,甚至还有家长与社会等。农村教学点师资培养学校的学生管理也要实现多元管理,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是管理机构要形成“学校—学工处(德育处)—学生会”与“学校—学工处(德育处)—年级—班级”两条线并行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机构的多元化。二是管理单位可以采用班级管理与年级管理相结合,班主任(或辅导员)管理与学生自主管理相协调的多元管理方式。三是管理主体可以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家长与社会协助的多元管理方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新华.探讨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14):140.

[2]郭双华.浅谈五年制高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管理[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1):23-26.

[3]高山丹.农村教学点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基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调查[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4]赵 丹.农村教学点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5]严 苗,杨公科.浅谈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学生管理[J].价值工程,2011(33):231-232.

[6]詹桥玲,张正中.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6(5):66-71.

猜你喜欢
教师培养学生管理
高校教育管理者在青年外语教师培养中的责任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双能型”教师概念及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