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改造薄弱学校进程中的角色认知

2018-05-26 10:59朱国河
教师·上 2018年3期
关键词:薄弱学校

摘 要:在改造一所薄弱学校的进程中,校长应扮演好八个重要角色:学校教育哲学的提炼者、学校发展愿景的设计者、学校课程建设的规划者、学校办学资源的开发者、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学校文化的积淀者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创建者。

关键词:薄弱学校;学校改造;角色认知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27

作者简介:朱国河(1968-),男,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学学习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文化建设。

校长在改造薄弱学校进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在薄弱学校工作的每一位校长必须回答的问题。从我治校五年的经验来看,我认为校长应扮演好以下八个角色。

一、校长是学校教育哲学的提炼者

每一所学校都应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并在这种思想理念的指导下,逐步办出学校的特色和品牌。

我1990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少数民族学校工作。每当我面对朴实无华的少数民族学生时,我就产生了这样的教育信念:教育就像开垦一片菜地,允许白菜地里长萝卜,允许高粱地里种玉米。教育者的任务就是为这片菜地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和肥料,确保白菜与萝卜、高粱与玉米各得其所、共生共长。

基于这样的朴素想法,我决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合文化,用“和合共生、个性发展”的理念来引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五年来,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我校开展了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探索形成了“基于分层教学的‘自主建构、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行了音体美学科分项目上课等课程改革,学校逐步成为了一所富有特色的民族高中。

二、校长是学校发展愿景的设计者

每一所学校都应立足学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结合教育的发展形势和教育环境,明确学校面临的任务和机遇挑战,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

我在《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下,在总结分析学校办学历史的基础上,编制了学校五年(2013—2017年)发展规划,提出了三步走策略:第一步,质量发展时期。用2~3年时间,埋头抓教育服务的质量,做到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并达到清远市中等以上水平。第二步,效能发展时期。用2~3年的时间,提高学校管理和教育的品质,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成为全市特色鲜明的学校。第三步,人本发展时期。致力于师生自由的、自治的、独立的、更好的发展,确保师生的生活更加愉快、更加美好、更加充实。

三、校长是学校课程建设的规划者

每一所学校都应有自己的课程方案,开设有大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五年来,我努力建构了以下三大类课程。

(1)基础类课程。①基础素养类课程:语言文字课程群、数学与科技课程群、人文与社会课程群、体艺与健康课程群;②专题素养类课程:安全与法制类课程群、励志感恩教育课程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群、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群。

(2)拓展类课程。①专业技能类课程:生活技能课程群、专业技能课程群;②兴趣课程类课程:艺术特长课程群、体育特长课程群、瑶族传统艺术课程群;③社会实践类课程:社团活动课程群、社会体验课程群;④知识拓展课程:学科拓展类课程群、学能提升课程群。

(3)探究型课程。①科学探究课程群;②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自然文化研究课程群。

四、校长是学校办学资源的开发者

校长不仅是学校的管理者,更是学校办学的经营者,要善于調动社会的一切资源,努力实现学校资产不断增值,努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

(1)想方设法完善办学条件,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五年来,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共筹集资金2151.96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为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想方设法保持适度的办学规模,实现学校的规模效益。五年来,我们每年确保了48个班2500名学生的办学规模。

(3)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努力开拓师生的全球视野。我们除了与中国内地一些学校建立友好往来关系,还与澳大利亚卫斯理学校、中国香港李宝椿国际书院、中国香港保良局蔡继友学校、中国香港保良局颜宝玲书院等学校缔结姐妹学校,定期开展文化、教育交流和教师培训活动。

五、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教师的信念、爱心、专业素质、奉献精神、凝聚力量是办好学校的关键。

(1)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倡导无私奉献精神。通过开展教育反思随笔写作、教师师德师风演讲、师德标兵评比等活动,把“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是太阳,学校的一切工作围绕太阳转动”“办老百姓家门口最好的学校”等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信念牢固地烙印在教师们的脑海里、行动中。

(2)建立继续学习制度,鼓励教师成名成“家”。出台奖励政策,鼓励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面实施“名师工程”“骨干工程”“青蓝工程”,形成名师云集、人才备出的大好形势。

(3)建立合理流动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青年教师要通过职业道德考评关、教学基本功考评关、课堂教学考评关、专业知识考评关“四关”,才能被评为合格教师。每年选任各年级科任教师时,我们采取教师自愿报名、学生与家长参与测评、学校学术委员会综合评定的程序,真正做到了让专者上、让愿者上、让能者上的良好局面。

(4)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完善制定了《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各层次教师专业梯次发展与履职考核标准》《教职工评优评先考核方案》等制度,从物质到精神给教师以动力和压力,充分调动教师教学教研的积极性。

六、校长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者

每一所学校应有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我在建构主义理论和美国著名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启发下,构建了“基于分层教学的体现‘自主建构、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并申报立项为广东省重点课题,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二等奖。

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了三种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每种课型设计了五个环节。新授课的五环节是:“问题导学、自主预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讲提升—过关检测、当堂巩固—归纳小结,预习新知”。复习课的五环节是“概括导入、确认目标—梳理知识、落实双基—典题引导、点拨深化—达标练习、提升能力—反思总结,布置作业”。讲评课的五环节是“成绩概述、错题统计—自主纠正、反思内化—展示思路、暴露问题—重点点拨、方法指导—变式训练,二次达标”。

七、校长是学校文化的积淀者

学校文化的长久积淀就会演变成为师生的良好习惯。五年来,我努力把学校办成师生的精神家园、文化公园和幸福乐园。

(1)注重以自己的一身正气、一身儒雅之气,营造一种浓烈纯正的校风、教风、学风,并让它弥漫到整个校园。

(2)善于把办学理念转化为师生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行为方式,并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3)建设一个四季繁花似锦、文化氛围浓郁的校园环境。校园里的每一栋建筑、每一周任务、每一堵墙壁、每一块板报、每一处绿化都做到了立意深远、精雕细刻,品位极高,以此来熏陶、感染、引领师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4)把建设书香型的校园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教育师生不仅要把读书当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还要把读书当作生活的需要。

(5)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积极倡导“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每位教职工生日,学校都送去祝贺蛋糕;学校每年组织教职工健康体检;学校组织开展运动俱乐部、节假日游学等活动,让教师觉得校园生活不再是封闭、单调、乏味的“教书匠”生活,而是幸福生活的乐园。

八、校长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创建者

创建学校办学特色是校长的不懈追求,也是校长走向校长职业成熟的主要标志。学校办学特色主要表现为:①办学的独特性,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②办学的成功性,不仅成功地确立了办学价值观,而且成功地确立了一种优化的办学模式。③办学的稳定性,办学有特色的学校是成熟的学校,它有稳定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有稳定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有一套相对稳定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和领导班子。

参考文献:

[1](美)James M.Kouzes,Barry Z.Posner.领导力:如何在组织中成就卓越[M].徐 中,周 政,王俊杰,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美)Peter D.Rucker.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许是详,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美)Sylvia M.roberts,Eunice Z.Pruitt.学习型学校的专业发展——合作活动和策略[M].赵 丽,刘冷馨,朱晓文,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4](日)佐藤学. 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M].李季湄,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5]郑 杰.没有办不好的学校——郑杰教育讲演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薄弱学校
薄弱学校教师教育、教研、培养一体化模式的研究
农村薄弱学校开展社团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针对薄弱学校学困生开展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农村薄弱学校改造
薄弱学校高中英语课堂 沉默现象的研究及对策
基于薄弱校学生的高考化学微专题复习模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