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理性精神是当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实现“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主观要求。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如何更好地将理性精神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显得尤为必要。因此,文章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创设情境、善于留白、巧设问题入手,来探索培养高中学生理性精神的途径。
关键词:理性精神;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9-11
作者简介:甘秀珍(1978—),女,福建尤溪人,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教师,一级教师。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既要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授,还应关注课堂活动探究的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问题,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等都进行改变,让理性精神更好地融入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启发理性思维
广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和质疑的机会,将理性思维培养自然地融入高中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教学《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一课时,受到2016年文综卷第39题的启发,我选用了抗美援朝战斗英雄黄继光的先进事迹来创设教学情境,当通过多媒体展示黄继光相关资料时,课堂的氛围很快就“活”起来了,学生们开始畅所欲言……我首先肯定学生的发言,但不急于下结论,而是让学生们跟我一起上网搜索网站上刊登的一篇名为《黄继光血肉之躯为什么能挡住子弹?》的文章,结果可想而知,通读全文,学生们再次肯定了黄继光同志的壮举:为志愿军主力部队奋勇前进、顺利攻下美军据点博取了宝贵时间。黄继光这种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精神让我们深感敬佩,更值得我们去尊重、去礼敬,也使得学生对近年颠覆英雄、歪曲历史的谣传有了较为明晰、理性的认识。我接着提问:“为了不让我们的历史被曲解,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学生们纷纷慷慨激昂地表态。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和倾听,辩证地分析他人的观点。可见,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需要合理设置情境,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启发学生理性思维。
二、善于留白,激发思维活力
“留白”是教师根据需要,在课堂上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展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教学时,为了更好地突破“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这一难点,我充分利用教材探究中的三个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有意留白,腾出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观点,进行自由辩论、合作探究。我设计此环节的意图是通过课堂辩论让学生们深刻领会文化要发展就离不开创新,因此,既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 “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这两对“兄弟”的关系,还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守旧和封闭主义” “民族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两面性”,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从总体上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本原则。这些问题的讨论本身就是辩证思维和理性精神的讨论。总之,不管学生选择哪种观点,教师都要为学生留出思考、交流、表达的时间,这样学生们思想的驰骋才会有空间、有余地,课堂往往才会有创造性,从而才能激发广大学生的大脑思维活力。
三、巧设问题,培养理性精神
问题是思考的动力,遇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人的思维才会更活跃,思路才会更开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收集相关素材,巧设问题、层层推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以《影响消费的因素》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学生完成预习任务的基础上,教师展开课堂探究:“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如何理解未来收入预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并举出实例。”有学生就列举未来收入包括工资、储蓄存款的利息收入、债券股票等理财产品的预期收入、各种社会保险及商业保险的预期收益,甚至还包括古董字画、金银首饰等收藏品的预期收入等。于是我给予了积极肯定,并因势利导提出问题:“请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刺激消费的可行措施。”随着课堂讨论和探究不断深入,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巧设问题、环环相扣,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獲取知识,增强灵活、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严谨、辩证的理性精神。
教师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线高中政治教师,我们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不断创新思路、积累素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设计安排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在各项教学活动中不断培养、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精神。
参考文献:
[1]王爱琴.以成果展示为导向的课堂评价以“多彩消费”的课堂教学评价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7):47-49.
[2]顾志芳.培育核心素养 提升教学品质[J].新课程(上旬刊),2016(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