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妍
[摘要]伴随经济及社会的发展,现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在于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更重视经验的积累及创新意识,因而更重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文章简单阐述了建构主义的概念,分析了建构主义给实验教学所带来的启示,并就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在建构主义下的改革实践进行了探讨,期以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若干建议。
[关键词]建构主义;经济管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C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2018) 04- 0150- 02
引 言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仍保持着将学生作为知识灌输的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模式,目的在于让学生原样化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逐步多样化,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有所转变,更加重视懂得获取甚至创造新知识的人才,也确立了“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主在传授知识和进行指导”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概述
建构主义理论是当代的社会科学理论,其兴起于西方国家,与心理学及哲学均存在密切联系。其中哲学源于意大利哲学家维柯及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哲学思想,心理学主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其认为,人类与周围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人类就是在环境当中逐步建构起自身对外部的认知,从而发展自身的认知结构。人类与周围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同化”和“顺应”两方面,同化是指将外部信息吸收并结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顺应是指对自身认知结构进行改建和重组的过程。人类人认知结构即是在这种不断同化与顺应当中慢慢建构起来的。因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而建构主义恰巧可很好地说明人类的学习认知规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授予的,而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利用他人的帮助及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所获取。因学习需处特定情境中,并借助他人的帮助,所以,建构主义要求学生需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以完成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可分为三种:个人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其各有主张,但多数建构主义学者对于其在教育教学领域有着以下共识:第一,教学需以学生为中心;第二,学习是学生对自身内部心理表征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学习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第三,学习一方面是对已学知识进行重组和改建,另一方面是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第四,学习不仅是个人行为,而且还是社会行为,因此,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需学生加强交流与合作;第五,学习需一定情境,教师应重视创设教学情境;第六,资源对于意义建构具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建构主义给实验教学带来的启示
(一)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既是对已学知识的重组和改建,也是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起指导和帮助作用。为此,实验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会话来激发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反思,在不断接受和质疑过程当中逐步构建起自身的认知体系,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局面。
(二)重视加强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仅是个人行为,而且还是社会行为,因此,学生在进行知识的建构时,为能顺利完成知识的获取和创新,应不断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使自身认识能够得到完善,同时,通过吸取他人的学习反馈信息,还能够重新审视自身,从而超越自身认知的局限性,以更加全面地认知问题,有利学生多层次、全方位地对自身认知体系进行构建。
(三)实验教学内容需选择真实性任务。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需以已学知识及相关学习经难为基础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所设计的实验教学内容应以学生已学的知识为基础,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同时还可帮助学生延伸其知识体系。为此,在进行实际操作时,教师应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存在紧密联系的实验教学内容,特别是经济管理类的实验教学内容,应尽量选择与真实社会生活当中的经济管理活动相符的内容,利用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四)注重实验教学的综合性设计。建构主义认为,针对相同的实验内容,应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多次学习,以促进学生全面了解相应知识。但因知识的全面了解需多方面概念及理论的支持,并将各学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因此,要求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项目时,应注意其综合性,对于同一个问题利用创设不同情境的方式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性地综合运用,从而促进学生各学科知识及技能的提升。
(五)重视考量学习过程。建构主义重视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过程性和情境性,并且将其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本质而言,实验教学其实是一种创新活动,其要求学生利用科学知识及实验手段来探索一些未知的知识或是对一些假说进行验证,因此,其非常重视学习的过程,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实践及创新能力和所产生的成长变化进行全方位的考量。
三、建构主義下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
(一)明确教学目标。建构主义下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是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及相关软件等,通过设计相应的实验任务以激发学习学习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活动。依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伴随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当前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求其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重视人才的创新能力。为此,各高校纷纷将培养兼具专业理论知识及丰富实践经验并具强创新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其教育教学目标,各专业也倍加重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应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尊重不同学院在办学层次、生源等方面的客观差异性,重点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同时,以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培养区域性的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以促进区域经济及社会的发展。
(二)加强实验合作。经济管理的实验教学过程当中,在为学生创设好相应学习情境后,接下来就需学生进行自行探索。在整个过程当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作为一个指导者和帮助者,为学生提供帮助并辅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或为学生提供可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和高速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加强与其他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创造一种良好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教师应于实验前为学生讲解实验相关原理、实验要点及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组的方式接受并完成实验任务。在接受实验任务后,组内成员就做好职责分配,相互沟通、合作,以完成实验任务;在任务完成后,组内及各小组之间还可就实验过程当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以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在整个过程当中,教师应注意不要过分干涉学生的交流与讨论,做好组织、引导及监督工作,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以帮助学生调整实验偏差,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应的学习内容,实际的分析、解决问题的任务应交由学生完成,以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同时也是建构主义的本质要求。
(三)创设实验教学情景。情境是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重要平台,创设真实、复杂有具一定挑战性的经济重学习环境是建构主义下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具体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情境创设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模拟平台的建设,另一方面是模拟任务的设计。模拟平台的建设主要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如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以建设与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相关的数据库平台或是模拟训练平台。另一方面,模拟任务的设计。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可选择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来解释相关概念,或是以实际问题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任务,通过实验任务让学生认识到经济管理知识与实际生活间的联系,通过完成任务让学生模拟参与动态的经济管理活动当中,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能迫使学生将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四)弱化学科界限,设计综合性实验项目。建构主义非常重视实验教学的综合性设计,因此,在对实验项目进行设计时,应注意适当弱化学科界限,将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融合,以设计出具强综合性的实验项目。自实验项目人手,适当减少验证性的实验,而增加具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尤其是涵盖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应适当加大其于实验项目中所占的比例,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将所习得的各学科知识进行交叉、融合,从而让学生全面了解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
(五)多角度、全方位评价教学效果。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认知体系的自我构建过程,其重视学生的成长变化。因此,建构主义强调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尤其重视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过程性和情境性,即整个实验过程而非仅评价实验结束时的效果。建构主义讲究考察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评价学生各方面能力,包括认知决策能力、自我监控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并会向学生及时反馈评价内容,以不断完善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同时,因整个学习过程与实验结果均体现了学生自我构建的特征,所以,在进行评价时,教师还应启发学生反思并评价自身的学习过程和结构。此外,因建构主义下的实验任务具强开放性,其与传统评价中的既定目标与实际运行情况相符的评价标准不同,所以还需建构具灵活目标的评价体系,以实现实验教学的科学、合理评价。
四、结语
总而言之,建构主义对于教学而言并不陌生,虽然建构主义本身存在一定缺陷,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及发展也较为淺显,但因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景,并在这种情景当中习得相关知识,学会相互协作,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正是这些,因此,建构主义的应用有利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应充分发挥建构主义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及效率。
参考文献:
[1]姜少慧.探究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之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7(47):275 - 276.
[2]陈瑜.关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以及改革创新方法[J].经营管理者,2016(3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