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三位一体教学环节设计与思考

2018-05-25 11:10董新刚
求知导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学环节思想政治课三位一体

董新刚

摘 要: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衍生了在线教学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有建设性地对传统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探索。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校情、学情,通过整合网络教学、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优势资源构建以在线微课教学、项目实践教学、课堂研讨教学为中心的一体化教学环节;同时反思三位一体教学环节设计的不足,以此提升这门课程教学实效,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三位一体;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12-24

思想政治课教学环节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者施加影响必须遵循的一般教学步骤,这些教学步骤也可视为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若干阶段。郑永廷教授提出了思想政治教学环节的五阶段理论,即“教育准备阶段、信息交流阶段、理论内化阶段、外化应用阶段、反馈调控阶段”。张耀灿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学环节包括三个阶段,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从总体上可分为方案制订、实施、评估”。而本文所指的“三位一体”教学环节是按照问题导向与理论逻辑之间的主客体需求矛盾,以镶嵌组合的方法将在线微课、项目实践、课堂小组研讨融入每一个教学单元,形成课前课后贯通、线上线下互动、虚拟实体结合的教学格局。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环节特征

1.以职业精神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定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认识自我、回归社会的育人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为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指明了思想方向、政治方向、价值方向,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中也要注重对教学方向与价值的引导、定位。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为例,其课程内容更加突显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特征,基于职业精神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培育成为高职院校基础课的人才培养方向。围绕这个教学任务中心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方案设计与预选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起始环节,它对于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起着定向作用,其实质是解决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2.网络、实践、课堂贯通的教学环节流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础课教材的逻辑主线,各章节内容都与主题存在逻辑关联。标准的道德价值观教育要求与实际的高职生思想品行养成亟须弥合。实现课程理论价值认同的教学目标,必须在既定、抽象的教材理论转化为学生接受的知识活动过程中建立对接、着力环节。依据行为个体思想政治教育认知—感知—立知的规律,设置在线微课、项目实践、课堂小组研讨三个教学阶段。通过在线微课完成对教材内容的理论认知,开展项目实践实验对教材理论的行为感知,回归课堂小组研讨获得对实践活动的价值立知。其中课堂研讨环节依然是整个体系的核心,这是由基础课教学内容的主导性与教学效果的时效性决定,某种程度上也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效果之间的耦合对应。

3.虚拟与实体融合的教学协同效应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以课堂为主要平台,通信技术延展了教学时空维度,网络已经成为一种受众教学载体。课堂、网络、实践基地三大载体塑造不同的教学时空環境对教学内容的呈现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内容理论性更适用于在网络载体营造的教学情境中传播,开放的虚拟教学环境因势利导,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讲授的可接受性,更加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多元选择。新颖、多元、便捷、自助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利于以理服人效应。以实践、课堂为载体的实体教学环境为行为主体探索价值追求真理提供路径服务,受教育主体通过实体环境提供的路径进行“思想政治实验”,以价值理论及时注入行为实践,有针对性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性比对,在以理服人的基础上助推以行化人的育人协同效果。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环节设计

(一)划分专题教学单元,实行分流式教学环节设计

多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对基础课教材(2015修订版)内容进行了局部整合与优化处理,即实行专题单元教学。基础课教材内容可分为思想篇、道德篇、法治篇3大单元、12个教学专题。根据高职生对每个专题理论的可接受度与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条件和特色,不同的教学专题不同程度地适用相应的教学环节。对人生观与价值观、法治思维等理论可接受度低的专题采用网络微课教学,爱国主义、职业精神等易于开展社会实践的专题采用校内外项目实践教学,宪法意识、法律制度等结合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的专题适用课堂小组研讨教学。结合学生、学校、教学实际的源头分流环节体现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也为整个课程教学提供了明晰的路径导向。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内容分配

1.微课教学与项目准备同步的线上教学环节

受教育者有效接受教育者传递的信息是思想政治教学的起点,教学方法与途径是这一环节的关键因素。在线微课教学环节分为课前在线教学、线上项目准备两个步骤,依托学院思想政治教学网站和课程建设微信平台进行授课。利用思想政治教学网站上传“沱江潮”六大讲堂中道德、法治方面剪辑的视频、自制教学视频或优秀网络课程资源进行微课教学,这种教育者精选后提供给受教育者选择的信息更有利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利用微信课程交流平台发布校内外实践项目名称、任务、计划给学习小组,并要求各学习小组根据微课专题教学内容为中心自行策划实践项目实施方案及在线讨论实践项目答疑等信息交流。

2.线下项目体验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环节

理论不能紧密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病,而实践是理论彻底说服学生的有效方法。项目实践教学就是通过学生自主体验获得对理论的二度认知与深化。

这个环节分为线下项目实践、课后成果提交两个步骤,依靠第二、三课堂与校外实践基地进行课后校内、校外实践教学。课后校内实践利用第二、三课堂由辅导员组织学生按照在线发布实践主题进行主题实践活动。如主题演讲、辩论或讨论、校内问卷调查、观看视频、阅读热点文章和经典书目、举行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并将相关活动的图片、视频、文字以札记、新闻、报告、心得体会的形式记录。课后校外实践由表现优秀的学长带领新生按照各学习小组预先制订的项目方案开展各种形式校外基地实践活动。结合高职学生所学,组织实践小组进革命纪念馆、工厂企业、法院、新农村社区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爱国主义、职业精神、法治与道德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在线平台提交实践小组撰写项目实践报告及项目成果报告,同时在线指示实践小组整理、提炼课堂研讨的主题发言与观点交锋。

3.教师引导的课堂小组讨论教学环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接受一元的理论与观点认同,即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而自主体验后的主体认知会能动产生异化现象,教师引导的课堂小组讨论教学就是认知趋同的异化,解决应当如何坚持的问题。在已进行的实践项目基础上以研讨小组开展主题讨论教学,总结和提升实践成果,形成系统认知。如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解在社会动荡、人人自危的时代,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巨大的革命动力如何产生及形成。以查阅档案资料、聆听革命故事、走访革命老红军的方法通过透析事件现象,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力所能及地为建设家乡和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培养他们集体荣誉感、文化认同感、民族尊严感等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形成正确的爱国、爱家价值观。坚定政治立场和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奋斗的信念。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评价

通过在线微课、线上项目准备、线下项目实践、课后成果提交、课堂小组研讨形成翻转式单项循环三位一体教学环节。针对各教学环节特点和目标侧重考查高职生的道德认知与行为养成,建立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动态评价体系。以微课笔记、实践报告、讨论发言、理论考试四种考核形式对三个教学环节进行过程性评价。对在线微课教学环节以在线签到、微课笔记、发表评论相结合的方式考查理论学习态度与理论认知程度;对项目实践教学环节以实践成果展示与小组实践报告考查运用道德理论与思想认知解决知行不一的道德窘境,同时培养学生崇德尚善的品格与团队分工协作的养成;对课堂研讨教学环节以小组汇报、讨论发言考查分析能力与价值判断。理论考试注重考查学生对理论掌握以及运用理论的能力,探索建立道德认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价值判断、理论认知提升等多元化的考评指标体系。从理论知识储备的单项评估转变为运用正确价值判断解决道德认知的综合效果评估,从而体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考评机制的合理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成正确导向性。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环节反思

1.理论创新不足与教学环节可选择性

任何教学环节都是从教学实际出发,围绕教学目标逐步将所教授内容分段式展示的过程。因而,三位一体教学环节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创新,理论性不足。它汲取微课教学、项目实践教学、小组研讨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的环节优势,这种优势组合兼容性不足。既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内容在实现时会对教学环节呈现选择性,即不是每个教学专题内容都具有相同的教学环节。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本身突出理论性,这种特殊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的衔接。

2.教学环节过程与条件的可匹配性

在线微课教学代表网络平台与信息技术优势,项目实践教学代表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小组研讨教学侧重教师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向整体驾驭与掌控能力。这三个环节在实践教学中的一体化程度取决于学校的硬件设施、学生实际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力量。因而这种基于教学实践而开发的一体化教学环节具有地方校际特色,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会呈现出不同的过程偏差与效果偏差。这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与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办学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3.教学环节理念与价值的可预期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都面临如何正确提高实效性的问题,特别是部分高职院校过于突出效果而忽略过程的教法,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三位一体教学环节设计的初衷在于聚合多种教学资源形成的多环节合力,平衡虚拟教学与实体教学阵地,从而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与水平。如果不切实际地整合思想政治课网络、实践、课堂教学资源,盲目强调或迎合以学生需要为导向而采用在线教学形式,则可能打乱实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均衡格局,违背思想政治课常态教学理念,有形式主义价值之嫌。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张 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4]吴潜涛.把握好教材修订内容 有效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0).

[5]马 宣.以“思政实验”为中心构建思政课新型实践教学体系[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214/c40531-29079741.html,2017-02-14.

[6]隋灵灵.“项目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4(21).

[7]陈占安.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着力抓好教材、教师、教学三个环节[J].北京教育(德育版),2014(1).

[8]贾亚君.高校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4).

[9]宫 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9).

[10]邵龍潭,陈晓晖,马莹华,等.高校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64-67.

[11]赵光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08(17):19-20.

[12]龙 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有效传播正能量[J].红旗文稿,2015(17):19-22.

[13]肖映胜,张耀灿.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理念新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1(6):34-36.

[14]林春逸.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理念、策略与方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5):42-44.

[15]罗财喜.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策略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6,35(2):64-68.

[16]康艳青.网络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12):63-65.

[17]马建之.浅析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J].湖北社会科学,2006(12):174-175.

[18]王筠榕.关于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与针对性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33):154-155.

[19]雷 彬.浅议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J].时代教育,2015(9):265.

猜你喜欢
教学环节思想政治课三位一体
“万丈高楼”由此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