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娟
[摘要]偏误是指由于对目的语掌握得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教师预先了解学习者在学习某一语言结构时产生的偏误,并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能够在教学中掌握主动,提前预知教学重点与难点,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分析留学生在学习表比较的“有”字句时,在句法结构方面常常出现的偏误,找出偏误出现的原因,目的在于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该句式在句法结构方面的特殊要求,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比较;“有”字句;偏误分析;句法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1-0164-03
一、问题的提出二、表比较的“有”字句对比较项X和Y的特殊要求
表比较的“有”字句,是指“借助听说双方共知的乙事物来表达甲事物某种性状的量度”的句式,如果用“X”表示甲事物,用“Y”表示乙事物,用C表示比较结果,该句式可以概括为“X有Y+C”。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根据该句式的句法结构所写出的句子往往又是很多带有偏误的句子。如
(1)*他的头发有你妹妹那么长。
(2)*他的反应没有你的那么快。
(3)*你学习汉语的时间有英语长吗?
(4)*你学习汉语的时间有他学习长吗?
(5)*你学汉语有英语那么用功吗?
(6)*你学习汉语没有他汉语那么用功。
(7)*下山有上山那么累。
(8)*他有他爸爸高一点儿。
(9)*我知道的汉字有他那么很多。
(10)*他有他爸爸高一点儿。
(11)*他没有我那么运动。
(12)*你有他爱那么学习吗?
(13)*他有他爸爸会那么说话就好了。
(14)*你有你哥哥有那么钱吗?
(15)*她有她姐姐叫人那么讨厌吗?
(16)*他有歌唱家那么唱得好。
(17)*我有他汉语说得好。
以上偏误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比较项X、Y,或是比较结果C没有满足表比较的“有”字句的特殊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对该句式在句法方面的特殊限制加以详细说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运用所学句式说出的句子既正确又得体,进而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
表比较的“有”字句中X和Y在语义上必须是对应的,它们主要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有时也可以是主谓短语、个别形容词,或是动词性短语。从信息结构的角度看,在该句式中X—般是所要表达的新信息,Y—般传达的是旧信息,是说话双方共知的,因此如果Y所表达的信息有时可以借助于手势完成,此时该句式中Y位置上的成分可以省略,不出现。如我们可以用手势表示一个圆,然后就可以对别人说“我种的苹果有这么大了”,省略了“Y”位置上的成分;或者用手势表示-个高度,然后说“我儿子有这么高了”,也省略了“Y”位置上的成分。
留学生使用该句式时,常常会因为X、Y为具有相同成分的名词性短语或主谓短语时,对相关成分省略不当,而造成X和Y语义上的不对应;或是当X和Y为动词性短语时,不了解对该句式的特殊语用要求,而出现相关的偏误。
(一)X和Y为名词性短语
(1)*他的頭发有你妹妹那么长。
(2)*他的反应没有你的那么快。
“X有Y(这么/那么)+C”的句型中,当X和Y为具有相同中心语的偏正结构时,(我们可以把X记为“NI的N2”,Y记为“N3的N2”),Y的中心语可以省略,但有时可以省略为“N3”,有时又可以省略为“N3的”,邵敬敏认为“N3的N2”可以转换为“N2是N3的”时,“N3的”显示一种分类的区别性特征,此时“N3的N2”应该被“N3的”代替;当“N3的N2”不能转换为“N2是N3的”时,则“N3的N2”应该被“N3”代替,因此例(1)中“头发是妹妹的”,省略的Y应该是“你妹妹的”,因此正确的句子是“他的头发有你妹妹的那么长”。例(2)中我们不能说“反应是你的”,因此Y只能省略为“你”,即“他的反应没有你那么快”是对的。
(3)*你学习汉语的时间有英语长吗?
(4)*你学习汉语的时间有他学习长吗?
当X和Y是以主谓短语作定语的名词性短语时,如果该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语相同,充当定语的主谓短语的主语或是谓语也相同时,可以省略Y中相同的部分,但限于整体省略,不能只省略其中一部分,如完整的句子是“你学习汉语的时间有你学习英语的时间长吗?”和“你学习汉语的时间有他学习汉语的时间长吗?”我们可以同时省略Y中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语及主谓短语的主语,即“你学习汉语的时间有学习英语长吗?”,或是同时省略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语及主谓短语的谓语,即“你学习汉语的时间有他长吗?”,不能只省略主谓短语中谓语的一部分,如例(3)中只省略了主谓短语中谓语中的“学习”,例(4)只省略了主谓短语中谓语部分的“汉语”,这都是不可以的。
(二)X和Y为主谓短语
(5)*你学汉语有英语那么用功吗?
(6)*你学习汉语没有他汉语那么用功。
X和Y为主谓短语,且其中的主语或谓语相同时,Y位置上的主语或谓语可以省略,但也必须是整体省略,不能只省略主语或谓语中的一部分。如例(5)只能省略两个主谓短语中相同的主语“你”,改为“你学汉语有学习英语那么用功吗?”例(6)要省略两个主谓短语中相同的谓语“学习汉语”,改为“你学习汉语没有他那么用功。”
(三)X和Y为动词性短语
(7)*下山有上山那么累。
(8)*学英语有学汉语那么难。
X、Y为动词性短语时,动词性短语主要表示一个具体的事件,如例(7)中的“上山”“下山”,例(8)中的“学英语”和“学汉语”,当X或者Y为动词性词语时,表比较的“有”字句常常是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或是否定的,不用于肯定式中。因此例(7)可以改为“下山哪有上山那么累?”例(8)可改为“学英语没有学汉语那么难。”
三、表比较的“有”字句对比较结果C的特殊要求
表比较的“有”字句中,比较结果C主要为形容词,也可以是动词性短语。在肯定式中比较结果C中常常带有指示代词“这么”“那么”,否定式、疑问式或反问式自由度比较大,用不用“这么”“那么”,句子的可接受性都比较强。
(一)C为形容词
(9)*我知道的汉字有他那么很多。
(10)*他有他爸爸高一点儿a
表比较的“有”字句主要是表示X和Y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而不表示两者之间的差别,因此当比较结果C为形容词时,其后边不能带表差别大小的补语“得多”,“一点儿”等,其前边也不能带表程度的副词“非常”“太”“很”等。如果要想要确切地表示X和Y在比较点方面的差异大小,可选择“比”字句,如果表示二者差异很大,可在比较结果C的形容词后加上“得多”,“多了”,如果表示二者的差异比较小,可以在形容词后边加上“一些”“一点儿”,如“我知道的汉字比他多多了”“我知道的汉字比他多一点儿”。
“没有”句虽然是用来表示差别的,但它只限于指出X与Y存在差别,但无法确切表示出二者差别的大小,因此其形容词后也不能带表差别大小的补语,前边也不能带程度副词。
(二)C为动词性短语
(11)*他没有我那么运动。
表比较的“有”字句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时,其比较结果C可以是动词性短语,但也必须是具有程度变化区间的动词性短语。如(1)带有心理动词“喜欢”“讨厌”“习惯”等的动词短语,如“喜欢玩游戏”“习惯这里的天气”等;(2)受性质形容词、能愿动词修饰的一般动词,如“容易做”“能吃苦”“会做饭”等;(3)带状态补语的动词短语,如“跑得快”“起得早”“写得漂亮”等;
(3)具有形容词语义的动词短语,如“有能力”“有气质”等;(4)具有程度语义特征的兼语短语,如“让人喜欢”“叫人讨厌”等。因此例(12)中的“运动”不符合“没有”字句对动词性词语C的语义要求。它要表达的意思可能是“他没有我那么喜欢运动”。
(三)C中“这么”“那么”的位置
(12)*你有他爱那么学习吗?
(13)*他有他爸爸会那么说话就好了。
(14)*你有你哥哥有那么钱吗?
(15)*她有她姐姐叫人那么讨厌吗?
(16)*他有歌唱家那么唱得好。
“X有Y+C”这一句式中,当C是形容词时,“这么”“那么”要放在形容词的前边,如“她的房间有总统府那么气派。”当C是带有心理动词、能愿动词的动词短语或是具有形容词语义的动词短语及具有程度语义特征的兼语短语时,“这么”“那么”要放在整个短语之前,如例(12)应该是“你有他那么爱学习吗?”例(13)应该是“他有他爸爸那么会说话就好了。”例(14)应该是“你有你哥哥那么有钱吗?”例(15〉应该是“她有她姐姐那么叫人讨厌吗?”但当“有”字句的C项是动补结构时,“有”字短语的位置可以放在动词前,也可放在补语前,但指示代词“那么、这么”等应放在补语前,不能放在整个动词短语前,所以例(16)可以说成“他有歌唱家唱得那么好”或者“他唱得有歌唱家那么好”。“没有”句的情况与“有”字句一样。
(四)其他
(17)*我有他汉语说得好。
在表比较的“有”字句中,C项不能是含有形容词的主谓结构,该主谓结构中的主语作为X和Y的比较点,应该出现在X项中,而不能在C项中。所以例(17)应改为“我汉语有他说得好”。
四、结语
偏误是指由于对目的语掌握得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通过偏误分析,教师既可以了解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程度,又可以了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策略和步骤。因此教师预先了解学习者在学习某一语言结构时产生的偏误,并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能够在教学中掌握主动,从一开始就提供正确的示范,让学习者正确的模仿、记忆并运用,从而帮助学习者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本文通过展示留学生在学习表比较的“有”字句时在句法结构方面常常出现的偏误,并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这不仅有利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前预知教学重点与难点,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帮助生提高学习的准确性,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借鉴别人产生的偏误来有效避免类似偏误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刘振平.表比较的“有”字句的研究述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87,88.
[2]刘苏乔.表比较的“有”字句浅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2):52.
[3]邵敬敏.“比”字句替换规律刍议[J].中国语文,1990(6):412.
[4]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賓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