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畅 赵明远
[摘要]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要群体,必须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的深入开展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结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问题,探求培育的有效途径,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优秀的储备力量。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1-0077-0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达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程度,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髙校作为育人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要想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务必要把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的培养放在首位。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不断探索在实践中寻求培育的有效途径,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使社会更加和谐,顺着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发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大学生的意义
(一)是引领大学生走向成长成才的需要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唐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较有思想和文化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平他们个人,还关系到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发展乃至中国梦的实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的思想和他们的言行,有利于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熏陶下,有益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意识形态,这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使他们走向成长成才的桥梁。在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大学生发展成一个心系国家、关心社会的好青年,这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会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劲的新力量。
(二)是巩固大学生树立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和信息共享使大学生受到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一些非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为了应对并削弱这种消极影响,巩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需要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高校所培育的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在内容上和教育目的上具有一致性,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抵御非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入侵和冲击,包括西方霸权主义、拜金主义等意识形态带给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有效的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领高校大学生,可以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使他们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才能在各种意识形态的冲击下坚持正确的主流意识形态不动摇。
(三)是增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需要中华传统文化凝聚了几千年文化的精髓和底蕴,多姿多彩、绚丽缤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一种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拓宽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眼界,丰富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用简洁的语言将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呈现,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认知的快捷渠道。大学生虽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仍存在一部分同学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够、混淆甚至贬低的现象,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线,要着重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利于他们自觉提升个人素质,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培育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困境
(一)多元化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
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促使当今社会充斥着多种思想文化,多元化思潮对大学生形成了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处在形成初期,容易被多种多样的文化思潮所影响,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大学生的思想在虚拟平台上发生摩擦与碰撞,西方一些错误思潮如霸权主义、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通过网络平台悄无声息的推动和发展,不断的侵蚀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尤其是对大学生的主流價值观的具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资本主义多元化意识形态的侵略使部分学生容易产生政治信仰模糊、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观扭曲等不良现象,淡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二)社会不良风气削弱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然而,伴随着物质资料飞速发展,一些消极腐败的现象也随之而来。例如,官员滥用职权、商家弄虚作假、碰瓷诈骗等不良现象相继发生,他们的同一性在于都把利益放在首位,缺乏诚信和道德,违背了我国所倡导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虽然对这些现象表示愤恨与不满,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不正风气的影响,一些同学受到这些事件的煽动和欺骗,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目光短浅,仅关注个人的蝇头小利忽视了对集体利益造成的损失;同时,当面对金钱带来的巨大利益的诱惑时,难以操控自己吗,没有经得住金钱的考验,秉着金钱至上的理念,为了骗取奖学金一些同学在考试中作弊来取得优异成绩。此外,这股不正之风也影响到部分大学生的健康心理,他们表里不一,严重的脱离社会脱离学校这个大集体,对待他人严厉,面对自己时,纵容自己,放宽对自己的要求,严重的偏离了社会社会主义价值观,导致这些大学生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践行。
(三)不健全的高校教育机制带来的消极影响
高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常用方法就是理论灌输法,理论灌输法以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为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理论灌输法比较直观的像同学传授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明确。大学生具有个性鲜明、比较自我、喜欢新鲜事物等特点。对大学生进行培育时若长时间使用同一教育机制,不仅不能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容易让他们产生反感厌倦的心理。除了理论上的灌输,他们更乐于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素质,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大学生是长期使用网络的一个庞大群体,在互联网的使用过程中,使他们树立了平等的意识,乐于通过平等的师生交流和学术探讨来确立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综上所述,单一的教育方式限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因此,必须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增加教育方式以适应客观条件的挑战。
三、加強培育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一)创新教育机制以建立符合大学生需求的教育模式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大量资讯,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求真精神,传统的教育模式可能无法适应大学生的心理和喜好,为了使大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创新教育机制、丰富教育形式。创新教育机制要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大学生喜爱的教育形式和载体,让他们自觉地将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与之相一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培育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我们应充分发挥其主阵地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课时,在理论灌输法的基础上还要增添新的教育形式,创造新的教学载体、注入新的教育内容,紧随时代潮流的发展,抓住学生的喜好,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课堂互动、学生讲课老师点评转动课堂这样的形式增添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热情,获取他们的认同。此外,还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方方面面,建立公开、公平的教育管理制度,让学生参与到校园管理之中,让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处处充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还要注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培育,培育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自觉地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靠拢,自愿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化作实际行动去践行,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做—个有益于社会的新青年。
(二)开展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在课堂上只学习理论不亲自实践很难将理论融入到现实生活中也无法亲身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很难做到言行一致。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非常喜爱的学习方式,他们可以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性的认识和体验。如大学生创新大赛、志愿者活动、西部支教等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他们了的团队意识,也引导他们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他人,这无疑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润物细无声的积极作用。其中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就是一项高尚的事业,它展现了崇高的道德境界和人文关怀,这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有利于高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在活动中展现的团结有爱、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要融入到课堂中,还要结合到其他的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大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促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凝聚了千百年来华夏文明的结晶,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其中爱国精神、奉献精神等道德思想观念经过时间的沉淀和世人的批判继承与我国现在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的一种快捷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张耀灿等人曾这样评价:“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趋向,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在全社会形成符合现代化要求的价值观。”高校作为代表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应以积极推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优秀文化作品等方式来弘扬传统文化,以此来满足大学生在精神上的追求,并有效的对大学生进行精神引导,这种文化熏陶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支撑,使大学生自觉地去实践去感悟去运用,从而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