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明洋
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是高中语文教育理念的巨大进步。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要点和落实出发,对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运作的实施,即高中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授课和听课教学行为进行积极、持续、深入的再反思,让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落到实处,这是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运作实施的最高水平。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运作的实施过程与传统教学的实施过程有相似之处。
首先授课是反思性教学施教的中心环节。授好课是语文反思性教学运作的教学策略、模型在课堂中的具体化。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如何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一堂成功的语文反思性教学授课需特别注意三个要求:一是逻辑性强,胸中有“教材”。二是策略恰当,心中有“方法”。三是艺术性佳,目中有“学生”。
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要求授课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习得语感,夯实“语言建构与运用”基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训练也就是思维的训练。
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要求授课过程中,要着力培养高中学生认识性阅读、批判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等多维阅读能力,突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
例如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Ⅰ)第17题]。
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
讲授这道题,要指出解决问题方法中的思维路径,这不是简单的图文转化。这道题情景复杂,命题立意和指向具有挑战性,教师要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两种学科核心素养出发,聚焦学生解决语文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要求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重文学作品美的积累、文学作品美的发现、文学作品美的鉴赏甚至是文学作品美的创造,跨越“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
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要求授课过程中,要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觉自信,完成“文化传承与理解”使命。
请看此例。唐高僧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高僧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武则天要请神秀禅师为国师时,因为此偈语,神秀禅师却认为自己没有这个资格,传承衣钵应是师弟惠能禅师。慧能赢得神秀禅师的认可与仰止。笔者课堂分析此禅宗偈语时,从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两种学科核心素养出发,指导学生读出当代映射,读出中华文化的精神绵延。
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运作实施,就是要在核心素养理念的观照下,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立足语言实践,通过授课,落实语文四大核心素养的具体实践路径。
其次,语文反思性教学运作的授课质量是通过听课质量来衡量。故学生的听课情况是教的效果转化为学生智力、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至关重要的一环。笔者认为教学艺术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法宝。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应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体意识要强,大胆表达见解,勤于思考。艾青说:“没有技巧的诗人,像什么呢——没有翅膀的鸟,永远只会可怜地并着双脚急跳;没有轮子的车辆,要人家背了它才走的。”要想学生听课效果好,教师要有教学和教育的技巧。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勇于实践反思性教学的老师必须是巨型艺术磁石,你的高尚的品格,高深的智慧,高雅的风采,高超的技艺能把分散而杂乱的眼神的碎屑一下子吸拢过来,形成众星映月似的总体课堂反思性教学轨迹图。我们有理由相信,不同个性不同色彩的心灵会在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中自由飞升,绽开绚丽花朵。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的教学艺术要贯穿语言与思维的统一、语言学习与思维活动的统一。教师要打造培育学生的思维生长点,授课不可缺少有质量的思维活动。
第三,在授课和听课方面,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运作吸收了传统教学运作的基本内容。但是在反思性教学授课的各个环节中,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没有一个万能的法宝,必须进行有效的调控,从而确保听课效果。
例如教授《唐太宗十思疏》,笔者用了两课时。魏征这篇奏疏骈散结合,华美流畅,声情并茂,文质兼美,以进言为务,不事雕琢。
教学时笔者先简要介绍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论述“居安思危”对当时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在理解内容的同时,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并且在此基础背诵课文。词语方面,除了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辨析词义)和文言虚词(辨析用法)外,还要注意古今词语用法的对比。练习第二题要耐心做,不可操之过急,还可找一些例子进行辨析,如“元首”“得志”“知道”“何必”等。一般来说,笔者对文言词语的用法力求“字字落实”。文言词语先秦词意较实,越到后来,就越虚化、抽象。这是一个规律,一定要结合具体例证给学生讲一下。本课的成语典故也较多,参照有关提示,给学生讲一讲成语典故的出处,以加深理解,深刻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现力。讲解、提问、演示、指导学生阅读、记笔记、做课堂练习,尽量注意时间的合理使用,把握内容各个环节,防止松散或过紧。语文反思性教学一定要让“语言的建构与应用”变得可行易行,推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蝶变,将“文化传承与理解”进行到底。
语文反思性教学运作始终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语文反思性教学运作应该生动又深刻地反映和揭示教学活动的双边性和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性。反思性教学运作在其实施过程中是怎样进行学法指导呢?笔者坚持传授知识与传授方法结合。例如汉语知识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分支,如何搞好学法指导呢?根据反思性教学工具合理性原理,汉语知识教学应注重随文点拨。我们所使用的语文课本,其文章是经过严格挑选,都是精品,里面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语言知识。如果在讲解课文时,它们得到合理的“开发”,就会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法和教法的结合及转化。
譬如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一个分辨单句和复句结构的典型句子: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律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这个句子容量很大,却只是一个单句。主干是:马克思发现规律。对于这样一个经典的语言材料,必须随文点拨,将它开发。这样难的句子分析过关后,有关单复句辨析方面的知识学生就可以掌握了。随文点拨要考虑到汉语知识的方方面面。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曾将汉语知识分成一百四十多个知识点,形成一棵“知识树”。在反思性教学时,我们应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将这棵知识树上的“果子”摘下来,交给学生,进而让学生去摘。教学时要有全局观念,总体把握,切不可随意,从而促进教法和学法的有机融合,实现语文应用、审美运用、探究运用,把“语言建构与运用”落到实处,授之以渔,帮助学生获得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学会学习、“深度学习”的能力。
在语文反思性教学运作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不是停留在讲清楚知识上,而是在讲清知识基础上揭示出规律,提出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它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讲授的内容,同时要掌握教师讲授的思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注重学习过程本身,是语文反思性教学运作的重要思想。语文反思性教学运作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展开智力活动,拓展思维的过程。它不仅旨在获得完整的结论,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和自我再现的实际机会,使学生在反思性教学授课环节中能进行学习的自我体验,这种学习上的自我体验是富有爆炸性作用的,它能使学生意识到自我力量的存在,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坚持教法改革和学法指导同步进行。语文反思性教学运作要求我们把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使彼此协调、相互促进、相互照应。一方面把教法建立在研究学法和学情的基础上,以提高教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在探索和选用先进的科学的教法时,引导学生掌握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语文反思性教学运作的实践证明,无论是脱离教法改革的学法指导,或是忽视学法指导的教法改革,都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有关比喻句的仿写教学。请看例题。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要圆满完成这道仿写题,有难度。老师必须指导学生弄清原句的内部关系,构成形式,然后斟酌内容,展开联想,最后完成答案。学生仔细研究后发现,这是一首以比喻为主要手法的诗歌,包含九个意象。不少学生只是想到本体加喻体,未能深入思考。这首短诗仿写的难点就在把握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上。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很难得到理想的答案。
如何才能提高比喻句仿写的能力。一是平时要注意积累比喻句的材料。引导学生留心课文中的比喻修辞格的运用,仔细体会它们的特点及修辞效果。二是掌握比喻句仿写的技巧,弄清比喻句的“形似”和“神似”。教法在充分研究学法和学情的基础上,主动进行改革,使其更富有针对和有效性。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教法改革和学法指导贯穿在每一个教学活动。目光长远,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这是语文反思性教学的小小要求。
语文反思性教学运作是一种激励型教学,教师通过设置疑问、创设悬念,造成知识冲突,注重教法与学法的结合及其转化,注重学生学习的情绪体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事实上,语文反思性教学之所以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根本原因就在于注重教法和学法的结合及其转化,从而触及了学生的情绪和意志以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从而实现“审美鉴赏和创造”,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使学生能深刻体验到惊奇、欢乐、自豪、赞叹、成功、收获。
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授课通过掌握问题解决的常规步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学生问题解决的常规步骤有四点:其一,分析问题。其二,回忆已有的信息和获得新的信息。其三,检验解决的过程和验证问题的解决方案。其四,及时反思反馈和及时补救。配合基础教育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在反思性教学运作过程中笔者结合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总结了一些反思、调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情况的策略。笔者以此阐述如何通过问题解决的常规步骤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选题。学生在这一阶段容易产生盲动的心理。反思性教学特别强调语文教师注意控制和调节学生的情感,杜绝学生急躁、盲目的情绪,不切实际选题。如高二的学生选择古代小说的发展规律这样一个研究课题,就难以驾驭。应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知识结构水平及运用能力,最合理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身获得最有效益的学习。在选题前对选题意向的内容范围要作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慎重选题。
制订研究计划。在制定研究计划时,学生往往犯理想化、简单化的毛病,不能充分考虑学习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使得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形同虚设。例如,有的学生在确立《苏轼散文风格研究》课题后,便急切对课题研究进行规划,以为只需将前后《赤壁赋》《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进行阅读,列入研究计划就行了。至于对苏轼生平遭遇和思想、文风形成关系这一问题的探究却没有充分考虑。针对这种情况,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应提醒学生根据课题,对研究计划的每个环节做慎重周密的安排。对必须涉及的问题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要有充分的认识。检验问题的解决过程和验证问题解决的方案要确保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研讨。这是反思、反馈、补救的过程。这可以说是语文反思性教学的实质性阶段,要求学生以个人研究或合作研究的方式就自己的课题进行研究、讨论。学生应经常以自我提问的方式对课题研究学习的内容理解程度进行检验、反馈,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监控,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形成成果。这一环节是问题解决的目标实现,是语文反思性教学反思和调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最后阶段。学生应树立科学观念,倡导求真的精神,不得将成果夸大其辞,要以理性的态度去审视研究的成果。
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教学过程反思和调控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要寻求学生“最近发展区”,既要“跳起来”,但又能摘桃子。要学生学会自我提问,并由此评价自己学习进步的程度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反思和调控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应力求充分展开学生思路。“思维发展与提升”首先要求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授课要有明确的思维品质意识,倾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要学会比较鉴别,开辟新天地,寻找新路径,闯出新路子。如2015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批判性思维是语文的核心素养之一,学生这道题的训练,是很好的批判性思维训练。它摆脱了以自我为中心以及由此带来的偏狭片面与绝对,学生成为客观的表达者。语文反思性教学要给学生的思想松绑,精神松绑。在语文反思性教学活动中,笔者课堂常年坚持开展“百家讲坛”系列人物主题阅读和“中国思想家人物评传”思辨性阅读点评活动。厚重的阅读量点燃了学生的思想火把,使他们进行了思想的反刍;而点评则提炼了观点,锤炼了学生思想。
语文反思性教学运作要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条件和设置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过程的反思性教学,不仅是学生主动获得真知的过程,而且也是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真正有效地发展的过程。语文反思性教学倡导一定要让学生有机会暴露自己在思维过程中必然要碰到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同时要给予时间加以解决,决不能舍不得时间,贪图速度,而以讲解乃至直接的灌输代替了引导和启迪。譬如,现代派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掌握难度很大。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和意识表现手法,学生很难理解,但绝不能以讲解或填鸭的手法代替对话,那样会导致学生以听讲代替思维,其结果听起来好像什么都明白,实际上却一无所获。笔者采用的是细读讨论法,帮助学生在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识流动中,寻找其一定的表达意味和结构形式。分析讨论中,我们总结出意识流的一些基本特征,如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征暗示等。总之,语文反思性教学要高度关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帮助学生实现主动的、探究式的、理解性的“深度学习”。必须严正指出的是,从本质上看,反思性教学视野下的语文深度学习不同于AI(人工智能)视野下的深度学习,不能把学生当机器人,不要进行机械的、孤独的模拟训练。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是外显的实践行为,更是内隐的思维活动。
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运作为充分展开学生思维提供了一个平台,如何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是反思性教学运作实施中急需探索的问题。充分展开学生的思维包括展开教师自己的思维。笔者坚信,当反思性教学运作实施时,教师思维、教材思维、学生思维相互交叉、相互包含,溶为一体时,反思性教学运作的思维场最强烈,思维活动和水平就到了最高境界。教师思维是关键,缺乏智慧的教师根本无法展开教材和学生的思维,也就无法反思和调控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教材思维是凭借的手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源泉,学生思维是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思维和教材思维都是为学生思维服务。如果能做到这点,那么,反思性教学反思和调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反思和调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充分发展学生思维,还应注意学生的学习迁移心理结构。学生对某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可以造成对另一种知识技能学习的影响,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尽可能多一些积极的正迁移。在反思和调控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过程中,教师如能正确应用迁移理论,让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学习模式,是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的。
反思和调控的做法,让教师学会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得到有力的落实,实现高中核心素养全面深度融合,这完美诠释了高中语文反思性教学的真谛。当前在“互联网+”时代,语文反思性教学在阅读和写作等方面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如何有效利用网络技术资源辅助语文反思性教学,实现网络技术助推高中学生四大语文核心素养。在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运作实施中,我们要积极实现真正的语文学习方式的颠覆,奠定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基础、认知基础、文学基础和文化基础。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的运作实施,要敢于突破课堂、教材以及观念的限制,引导高中生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学习应用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