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淑平
[摘 要] 德育渗透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初中生正处于“萌芽期”的思想,让他们逐渐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关键词] 初中数学;发掘资源;德育
初中数学所学内容可以发掘很多资源来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教师可引用大量数学文献、辩证的数学观点等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慢慢形成周密的逻辑思维;可通过结合史实、推导过程、联系实际等方法来提升文化素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心灵深处根植高尚的道德情操,让他们成长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
中国的数学曾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出现过一大批杰出的数学家。教师可通过结合史实,向学生讲述古代、现代数学伟人所做的杰出贡献,让他们明白自己所学習内容是先人的智慧结晶,激励他们的学习进取精神和探究钻研精神,增加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例如学生学习圆周率时,可向学生讲,早在公元263年刘徽就提出“割圆术”,利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割圆,以出入相补、以盈补虚的原理计算多边形面积,边数越多则多边形面积越接近圆的面积,在把圆切割成正3072多边形时才将圆周率精确到千分位,即3.1410<π<3.1427,200年后大数学家祖冲之更是将圆周率精确到第七位,而欧洲人则是在16世纪才得到这个结果,比他们早了近一千年。教师讲解中巩固了学生求解多边形面积的方法,又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理论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与科学研究所必备极强耐力与意志力,清楚认识到中华人民有着不俗的智慧与才能,激起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自信心。
结合史实可让学生既掌握数学课本知识,又学习到数学家们刻苦钻研、严格谨慎的科学精神,同时让他们认识到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不输于其他民族,建立使民族自信心,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树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精神追求。
数学中有许多思想是与哲学有关联的,比如对立与统一、特殊与一般等辩证唯物思想。初中生思想正处于形成时期,要想让哲学与数学联系起来,此时需要教师运用一些数学中的解题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悄无声息中养成他们实事求是、批判性看待问题的观念,辩证地看待事物发展。
例如初中生会接触到“反证法”,教师可用这种解题方法引导学生的辩证思想的形成,如题:求证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必小于90°。证明:假设△ABC底角都等于或都大于90°,因底角相等则三角之和大于180°,与三角形内角和的数学定义矛盾,故等腰三角形底角小于90°得证。在这道例题中,运用了反证法,是先假设与命题相反的结论成立,在求证中得出其不符合数学定理,从而得证。学生在学习这种方法时,首先会想到这道题的对立结论,从而制造矛盾,即两个底角都大于90°,再进一步证明该假设不符合公理、定义等。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会学习到辩证法中对立与统一的关系,认识到矛盾的普遍存在且存在于一切过程中。
哲学中的许多思想可应用于数学证明之中,教师在讲解解题思路过程中,就要启蒙学生的唯物主义思想,让他们认识到,要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明白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相互统一的。
数学是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一门学科,想要让学生们明白数学在生活中有着极大的价值,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亲身实验,让他们在动手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作风。
例如在讲勾股定理之前,让学生们随意在纸上划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学生通过尺子测量,探究这三条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学生会发现两直角边平方和等于第三边,教师可以就此引出将要所学习的内容。教师也可带学生实地进行实物地理位置测量,例如让学生应用全站仪(工程测绘仪器),测绘所站位置到远处两个标志物的夹角和距离,通过计算得出结果并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测绘产生兴趣并极力思考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开拓他们的眼界。
动手实验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会思考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正好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的精神。
总而言之,德育的渗透应该从头到尾存在于整个初中数学教学,教师要能够结合数学中的知识联系数学史实,引导学生用辩证思维解决数学中的难题,通过动手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思考问题,就可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科学而有逻辑的思维方式,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素质,崇高的人生理想,成为能够满足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林景通.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德育渗透的认识与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15(3).
[2]王炜煜.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