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强 刘琳 沈军
[摘 要] 高中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落实好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重要职责。高中校长应敏锐把握新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迎接新挑战、新变化,为落实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 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置
2018年新年伊始,教育部公布了新版高中课程方案和14个学科课程标准。这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政策调整。这次课程方案的调整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方法、课程管理运行、课程评价制度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学科课程标准的编制结构和内容,具有跨越式发展,标志着我国高中课程进入“新时代”。
高中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落实好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重要职责。因此,高中校长应敏锐把握新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迎接新挑战、新变化,为落实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做好充分准备。
本次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研发,体现了我国课程哲学和课程思想的新发展。一方面,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对世界课程哲学发展潮流的顺应。自上世纪末开始,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而带来的知识爆炸,使现代课程模式受到挑战,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这种挑战直接指向学校课程理论和实践模式的滞后。因此,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基于人类真实活动构建课程体系的课程理论,逐步引领各国课程变革。我国从2001年开始的基础教育第八次课程改革核心思想,体现了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的理论发展方向。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高中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很多不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地方,必须进一步从课程哲学和课程指导思想上进行提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思想重要的哲学观,也是本次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课程哲学基础。
课程权是国家教育主权的核心载体。每一位校长和教师都要树立国家课程主权的责任意识。本次高中课程方案修订突出体现了国家课程主权意识:在培养目标方面强调“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在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注重“思想性”,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教育。这些内容体现了对高中课程社会责任的新要求。高中校长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树立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中、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意识。在课程实施上,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在课程内容上,高效落实涉及培养学生理想信念、社会责任、国家意识的课程内容;在实施方法上,要鼓励教师和学生创新探索,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环境的资源和方法,培养学生理想信念、思想品德、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次高中课程设置类型首次提出了“选择性必修课”的概念,形成了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选修课三种课程类型的课程结构。这一结构,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为高等学校专业学习做专业准备,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突出学校学科优势。这种课程结构的设置,需要学校更加精细化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以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修习。校长作为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的第一责任人,应组建学校课程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学校年级负责人、学科负责人及学生家长和校外专家,共同研究制定学校课程体系方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符合新课程方案思想的学校课程体系方案。
课程实施是课程体系建构之后的行动环节,是课程方案中最具挑战的部分。本次课程方案给学校课程实施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也给校长提出了课程实施领导的挑战。首先是学校课程发展的挑战。根据新课程方案的设计,对于必修性选修课和选修课课程,学校需要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校、地方和教师特点开发具有特色、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特色课程,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服务,尤其为每一名学生报考高等学校相应专业做好准备。因此,学校要结合学校教师学科优势,指导教师扬长避短,科学开发特色优势课程。课程实施的另一个挑战是教学组织的挑战。新高中课程方案,需要学校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教学组织方案,因此,学校应较早指导学生确定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并据此按照学生选择进行专业领域分班,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选修课程,为未来高考做充分准备。
评价授权是本次高中课程方案赋予学校课程管理的重要权利。高中学校负责对学生修习课程学分认定,以此评定学生高中课程学习情况,并据此发放高中毕业证书和成绩单。同时,高中学生课程修习成绩和评价将作为高考录取的参考成绩。因此,高中学校应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业科目修习评价方案、学分认定和管理制度,并根据相关规定制定学分认定的具体办法,形成学生修习高中课程全过程、全方位评价体系,综合反映学生发展情况,为学生持续发展提供专业评价支持,为高校录取提供参考。
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将学生生活经验和身边生活环境引入课程。课程评价中注重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参与、对生活经验的认知、对社会环境的了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境解释相关抽象概念;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图形直观进行交流”。此外,高中設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三部分组成,主要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方式进行。新的高中课程方案要求每一个学科都要有拓展的超越教材的课程资源。因此,高中校长和教师必须有超越教材、超越学校的课程资源意识,结合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尤其是结合学生未来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规划丰富的学校课程资源基地,建立基于课程资源的学校特色选修课程体系;与选择性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学校特色课程群,为学生高考参加自主招生或综合素质评价提供课程支持,为高校持续学习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次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是我国高中课程理念和实践较大的一次变革,从教育系统到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尤其是广大家长,更加关注自己的孩子在未来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过程中如何发展。这是高中课程文化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高中校长面临的课程宣传的巨大挑战。高中学校校长应充分意识到家长对学校课程变革的重要性,主动制定高中新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高考改革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方案及家长宣传沟通方案,让每一位教师都全面系统领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理论本质、主要体系和重点内容,让每一位学生家长都了解课程变革的主要内容、学校落实新课程方案的主要实施策略、家长应配合学生学习和学校课程方案的主要参与形式和内容,并鼓励家长从课程资源角度参与学校课程建构。如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请家长邀请学生到本单位考察了解职业工作流程和环境及所需主要专业知识等。也可邀请部分专家型家长,为学生作专题讲座,拓展学生学科专业视野。总之,学校主动宣传有利于形成家长、学校、社会相互融合,共同支持课程建构,学生课程学习的共同体,有利于优化和强化学校课程建构,为学生提供更具特色的学校课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