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018-05-24 10:20马娟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应用题审题思路

马娟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177-01

在十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深深的体会到,每一届学生对应用题掌握很不好,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每次测试失分最多的环节就是解决问题。这也是造成农村小学数学成绩普遍低下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重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1.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做到相互理解,视界融合,全息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的方式为:分组交流、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自选学习方式、情境教学……

2.培養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很多学生在做应用题时,盲目追求做题速度,拿过来就做,结果经常做错,适得其反。解决问题的步骤包括审题、分析和解答。在这几步中,审题能力尤为重要。审题能力是指获取信息的能力,新教材应用题类型很多,有的是图文式,有的是表格式,有的是对话式等等,所以如何抓住关键词,获取问题需要的信息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前提。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审题,要求学生先通读全题,再字逐句地阅读,要引导学生弄清每个问题的意义,然后再联系起来理解和体会。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说了一件什么事,给了几个对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等。事实证明有好多学生做错应用题的原因就是没有正确领会全题的意思。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从低年级开始训练,并坚持长久。在开始训练时教师要提出明确要求逐步引导。

3.疏通解答应用题的思路

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解题思路。最常用的解题思路有分析法和综合法。本人在复合应用题的教学中分别由 从问题出发推想到已知条件的逆推思路与从已知条件出发推想到问题的顺推思路,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进 行口述练习,帮助学生学会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解题,初步掌握逻辑推理。实践证明,这种练习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例如:"中心学校四年级有130人,五年级的人数是四年级的4/5,六年级的人数比五年级多1/4,六年级共有多少人?"用分析法来分析,提出以下问题请学生回答。"这道题要我们求的问题是什么?""要求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需要知道哪个条件?""五年级各有多少人,题目有没有直接告诉?""从题目的已知数中能算出五年级有多少人吗?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算出?"

多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这些类型的练 习,有利于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 维能力的同时,应注意发展学生的非逻辑思维,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4.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解题的依据。那么怎样才能依据条件寻找数量关系找到解题的思路呢?从直观的线段中寻找数量关系。就是把应用题的已知问题来用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特别对小学高年级的分数应用题,尤其应该这样,它更直观、形象、便于思考,便于师生交往,相互沟通。从概念、公式中寻找数量关系,就是让学生透过对以往知识经验的反思、收集、探究,就是再发现、再加工,拓宽解答应用题的思路。如质数概念、表面积概念、圆的体积公式等等。如一种长方体纸盒,长2.5米,宽1米,高0.8米,做这样的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硬纸板?这个纸盒的容积是多少?这题首先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第一问题求纸盒的什么?第二问题是求纸盒的什么?它的公式是什么?怎样求?让学生理顺思路,学生表达,再设疑质疑,合作探究,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继续展开议论,营造和谐的相互学习氛围。

5.总结丰富的解题策略,提高反思能力问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经过不断地反思,总结归纳,形成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终身受益。

培养解题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途径和方法,最根本的是离不开思维的训练、生活的阅历、求学的精神。在小学应用题教学工作中,教师只有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因材施教,努力探寻应用题教学中的规律和方法,激发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应用题审题思路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不同思路解答
“三招”学会审题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