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仲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是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和学生"心中永远的痛"。一听说写作文就头疼,每逢看到题目,便愁眉苦脸,迟迟不能下笔。写出的作文枯燥、没内容,就像在记流水账。带着这个问题我不断去钻研、去摸索,在这里,我就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教学体会。
关键词:培养兴趣;用好教材;积累素材;创造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102-01
1.培养兴趣,让孩子喜欢作文
第一学段"课标"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则提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天然分享习作的快乐"。这不但是一般的练习书面表达,而且要乐于表达,要求是比较高的,却是十分重要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乐于书面表达。而只有乐于书面表达,才能表达好,也只有表达好,才会乐于表达,两者是紧密关联的,怎样才能做到"乐于书面表达",这不仅要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还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书面表达能力一步步提高的成就感。
2.用好教材,让孩子爱上作文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就是一篇篇很好的习作范文。教师在平时的讲课中应该适时地渗透写作的要领,不是说只有在上写作课时才讲。这样日积月累,自然就能记住一些。另外,如果我们老师细心的话,就会发现,我们练习中的口语交际也在为本次的习作作进一步的准备。像苏教版语文第八册习作四的口语交际《讨论班级公约》就为习作四记下讨论会的主要内容,精彩、有效的发言,做了一个实践,让孩子們在实践中写作,这样会有内容可写。相应的还有:练习一中的"推荐和自我推荐"是让学生建议班级中哪些同学能担任班委,同时又为习作二的推荐提前作个准备。所以好好上好口语交际,对学生写好作文是有很大帮助的。
3.积累素材,让孩子有话可写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事物,告诉孩子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在生活的海洋中,有无数的写作素材犹如贝壳一样散落在海滩上,只是我们缺乏发现的慧眼,或是见怪不怪,没有体悟到那一枚枚小小的贝壳里藏着的真谛,自然就少了见它的惊喜,写作文时因为无话可说,就产生"怕""难"的思想,也就"拒绝"写作文了。在指导学生观察前要有明确的要求,一方面提醒学生应观察有序,另一方面又放手让学生各自独立观察,可以使他们在自由、深入的观察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耳朵获取习作素材,写自己经历的事,就可以有话可写,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4.创造想象,让孩子愿意表达
想象是儿童巨大的财富。儿童的想象力往往高于成人,常常听到他们不经意间说出"我真想有双翅膀"或"我真想飞"等。我们要善于创造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这也是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目标。如在上低年级写话《找春天》这个内容,如果教师把题目换成《我看到了春姑娘的笑脸》或《春姑娘的大花篮》等,学生借助想象的翅膀,一定会飞得更高,也会写出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作文来。
5.少一些限制,多一些心灵的交流
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同样我们也能从孩子们的作文中发现生动鲜活的东西,那是非常感动人心的东西。如前一段时间读到的《种太阳》"奶奶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今天我种下妈妈的照片,希望能得到我亲爱的妈妈。"这是一个单亲小朋友写的,多生动,多感人啊。如果我们的作文是告诉孩子们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心情,让孩子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那些作文少了精巧的结构,优美的词语,深刻的思想,但却多了很多清新自然,触动你灵魂的东西。而这正是我们老师要去呵护、培养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原生态"作文。那我们不仅能让孩子爱上写作,也会看到出乎我们意料的动人心弦的好文章。
6.多一点呵护,少一些严厉的打击
有的学生对作文一直头疼,甚至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而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严格。我们应该多鼓励学生写一下他们喜欢的东西,哪怕写错了,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都不要紧。无论孩子写得怎样,都是他们真实的想法,是我们应该呵护的。因为我们的呵护的是一个个稚嫩的心灵也许,从那时起,孩子们会因为我们的呵护而爱上写作文,反之,也可能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作文要求太高,影响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产生了厌恶写作的心理,从此讨厌甚至放弃写作文。从学生出发,重在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多一点呵护,少一点打击。
总之,习作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
参考文献:
[1] 黎海英《小学教学参考》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2011年4月号总第609期
[2]《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学作文大全》 百花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