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初中八年级日常问题行为矫正研究

2018-05-24 10:20朱长勇陈静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行为矫正影响因素

朱长勇 陈静

摘要:日常问题行为会影响青少年的发展。无论是智能还是身心方面,日常行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较常见的问题行为如学业不良、打架闹事、离家出走等,对正处在接受教育的黄金阶段的青少年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

关键词: 日常问题;行为;影响因素;矫正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038-01

1.初中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及根源

农村八年级学生正是青少年时期,有其独特性。青少年处于一个青春期、半成熟时期,生理的成熟与心理的滞后发展相互矛盾,自我认知和评价尚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一旦遭受到困扰挫折,容易引发紧张不安或焦虑,于是采取防卫机制,进而可能形成不良适应。因此,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处理好幼稚向成熟、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的各种矛盾。主要表现为:

1.1散漫方面的行为习惯。这种行为表现为对任何事情都不在意、无所追求。有这种心理行为习惯的中学生往往表现出学习目的不明确、纪律观念淡薄,不羁于学校正常的行为规范、做事拖拉、对荣誉、尊严不屑一顾,自我感觉良好,常出现上课胆小或消极,不敢或不想举手发言、偏科现象严重,特别偏爱文科或理科、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等现象。

1.2攻击行为习惯这种行为表现为冲动暴躁,逆反心理严重,惟我独尊。往往表现为自我的约束差,不易接受别人的批评教育,报复心理强,对同学老师常带有顶撞、斗殴现象,对公物蓄意破坏。

1.3人格行为习惯。这种人格表现为自卑。小心眼、骄傲、攀比等,为达到目的又不愿意自食其力,专找歪门邪道。有这种行为习惯的中学生表现为考试作弊,偷窃、勒索等。

综上可知,日常问题行为并不一定就是"问题学生"或" 差生"。同时,中学生问题行为是普遍现象,需要中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正确对待,共同努力解决。

2.农村初中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2.1个人因素。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因素是影响学生日常行为的主观条件。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问题行为也因其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初中学生大都处于青春期,抽象思维和自我意识得到迅速发展。他们的行为受主观价值标准支配,有很大的片面性,行动随意性大,缺乏理智,易受诱惑。在不利的客观因素作用下,部分学生的行为就容易出现问题。学生往往会出现灰心丧气、顾虑重重、徘徊不定等退缩性,情绪波动,导致说谎、公开顶撞、故意发泄等攻击性行为以及压抑、退缩、逃避等不良行为。

2.2 学校因素。学校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着主要的作用。但由于一些农村学校教育措施不得力,一些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也会导致或助长学生的问题行为。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依然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一些教师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方法简单,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仅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反而增大了学生的逆反心理。由于教师与学生价值观的不同,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言语或行为不当,就容易引发学生的问题行为。如对学生早恋问题的处理不当,或听之任之,或简单批评、通报等。

2.3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贴近、更深入孩子的精神世界。家庭成员中的信任度尤其是父母与独生子女之间的信任度远高于学校中和社会上的人际信任度,调查表明,我校八年级学生父母的生存状态是不令人满意的。较多学生父母的社会地位、学历层次、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社交范围等在社会中属中等偏下,父母对社会现实的理解、态度、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的严重错误,或者就是由于家庭直接的不良影响,使那些学生变的更意志薄弱,从而更容易接收各种坏影响。

3.中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正

3.1善于发现有问题行为学生的闪光点,矫正不良言行。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潜能,都希望自己获得跟多的成功。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并不一定事事差、时时差,所以"不要把人看扁"。作为班主任,要善于从那些学生的极端表现中去努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倘是潜在的,要"沙里淘金",倘是微弱的,要悉心扶持,让它发扬光大。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遇和展示的机会,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只有这样,才会增强他们争取进步的信心。班主任如果能很好把握以上几种時机,定会加速他们不良行为的转化。

3.2优化育人环境,创设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班集体是学生最经常、最主要的生活环境,班集体对不良行为学生的转化作用是班主任所不能替代的。因此作为班主任要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育人环境,奖励先进、鞭策后进,促使优良班风形成,优化班级育人环境。通过教育和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班级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意识到班级活动没有自己参加便不完整,自己如果离开这个班级体,自己的才华、能耐也会无所作为,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关系这个集体的荣辱,从而促使每个学生把自己自觉融入班级体之中,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体争光。

总的说来,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是可以防治的,尤其对中学生的早期预防极为重要。我个人认为,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习惯的养成是外部刺激通过内心作用的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让学生改掉不良的习惯,不仅需要正确的引导,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所以,"抓反复、反复抓"是我们工作中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往往因注重短期成效而忽略了这一工作的持久性。

参考文献:

[1]邵海英.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第22 卷第3 期)

[2]张珊明.国外有关青少年问题行为成因的研究概述[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第24卷第3期2008年5月

猜你喜欢
行为矫正影响因素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