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能力的四种策略

2018-05-24 10:21廖锋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学物理能力培养实验教学

廖锋

【摘 要】本文从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及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论述优化物理教学的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中学物理 实验教学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B-0145-02

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学科,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实验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課堂教学的有效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优化教学方式和内容,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本文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探究。

一、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的知识内容和现象需要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因此,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物理实验,对其进行合理设计,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验进行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能力。例如,在中学物理“大气压强”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这样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前准备煮熟了的鸡蛋一枚、瓶口与鸡蛋大小相当的瓶子一个、纸片若干、酒精以及火柴等实验器具。实验时,教师把鸡蛋壳剥开,把纸片撕成条状并蘸上少量酒精后点燃并放置到瓶子中去。当纸条熄灭时,把鸡蛋放置到瓶口,然后让学生对实验的现象进行观察。由于纸片燃烧后,瓶子内部是热的,鸡蛋堵住瓶口之后,随着瓶内的温度不断降低,其压力也在不断减小,当外部的压力比内部的压力大时,瓶子会逐渐地把鸡蛋吸到瓶子中去。当学生发现鸡蛋进入到瓶子之后,会感到惊讶和好奇,由此激起学习兴趣,想深入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气压力。借助物理实验进行教学,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析能力,促使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借助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及分析能力

在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观察能够有利于智力和能力的培养,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在物理实验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实验的现象进行观察,并且对实验的过程和步骤进行详细记录。在实验中,要求学生观察现象,获取准确的信息,为分析实验做好准备,也训练学生观察力的手段,促进学生发展。例如,在中学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教学中,需要对物和像的大小进行比较,确定成像的位置。教师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薄玻璃板、支架、两支大小和长度相同的蜡烛、白纸、刻度尺以及笔等。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把玻璃板竖立,并且在玻璃板的位置画一条线。确定三个实验的位置,在不同的位置进行实验时,要求学生对蜡烛的位置以及成像的位置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完成三个位置的成像实验,然后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探究。在教学中,借助实验能够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找出现象的本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借助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不但需要教师进行示范实验,同时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促使学生对实验的步骤以及操作的技巧进行掌握,促使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掌握,并进行探究。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准备实验器材,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对实验的步骤以及现象进行记录,确保实验的数据能够准确,得出科学化的结论。例如,在中学物理“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借助问题进行有效探究。通常的实验是借助小车、斜面、毛巾等,使小车从斜面滑下,探究在不同粗糙平面上的运动情况。一般是用光滑木板、棉布以及毛巾三种材质进行实验,让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然后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果使得光滑的木板更加光滑是不是得到同样的实验效果?怎样使得木板更加光滑?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按照自己猜测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证明结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四、借助物理实验教学,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促使学生对理论概念进行掌握,而且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实验前,学生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进行思考,以便更好地进行实验。例如,在中学物理“密度的测量”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下转第155页)(上接第145页)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当学生进行实验之后,教师结合实验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如果只有天平、玻璃杯以及清水,是否能够进行密度测量的实验?应当怎样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地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教师可以这样提示学生,水的密度是已知的,玻璃杯的容积可以通过装满水进行测量然后求得。通过这样的思路引导促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合作,使学生在没有量筒的情况下进行创新,找到测量盐水体积的办法,有效地解决问题,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实验教学,借助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娟娟.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6(26)

[2]梁鸿海.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中学物理,2013,31(2)

[3]唐志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成功(教育),2012(5)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能力培养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智慧课堂”构建探究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