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2018-05-24 10:21梁礼华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应用策略高中物理

【摘 要】本文阐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论述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创建问题支架和构建实验支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促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物理 支架式教学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B-0113-02

“支架”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之后,美国心理学家伍德赋予了“支架”一词新的含义,将对人学习过程的支持行为看作是“支架”,随后布鲁纳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支架式教学”。在实际中,這种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利用支架,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阶段上升到另一个更高的阶段,然后将管理、学习的任务转向学生,并去掉支架,指引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地利用支架式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引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概述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建筑物,学习过程就是在积极地建设建筑物。教师的教学行为,则是为学生搭建建设建筑物的“脚手架”,帮助学生自我构建,利用“脚手架”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造。支架式教学,为学生理解知识提供一种新的框架,这个框架是为了进一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而建设的,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简单化,以便于学生从浅到深逐步理解。在支架式教学观念下,高中物理课堂强调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主体认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学会、爱学”。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为了指引学生顺利地进行知识的自主探究,教师需要构建相应的支架。在探索前指引学生思考,如进行物理过程演示、介绍;在探索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在指引中,要掌握分寸,刚开始的时候,可以适当多讲一点,随后逐步减少,最终让学生能在没有教师的指引下,自主完成知识探究。例如教师在讲解《重力势能》时,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定量计算重力势能的大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究。

如下图 1 所示,将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举高到 A 点,然后自静止释放下落到桌面 B 点的过程中,重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势能是否变化了?

在这个问题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得出 WG=mgh=mgh1-mgh2,在这一式子中,“mgh”正好是用来表示重力势能,以此归纳出重力势能的定义式:Ep=mgh,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重力势能理解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二)创建问题支架情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知识。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创建具有操作性、探究性的问题支架情境,指引学生进行知识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以“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为主题搭建问题支架,并将其细化成多个问题:(1)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加速度大小有何规律?(2)自由落体运动的质量与加速度有何规律?(3)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公式是什么?构建完支架后,教师将课件打开,引入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自由落体现象,指引学生对其规律进行总结。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动手实验,记录实验过程,从中探寻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运动规律及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位移、时间之间的关联。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质疑能力,让学生在层层问题支架中对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

(三)构建实验支架。在高中物理中,有很多知识与实验有关。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构建相应的实验支架,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物理分析方法。一方面获取相应的物理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处理、总结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楞次定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创建相应实验支架,并为学生展示实验动态图(如下图 2 所示,见下页)。先让学生对楞次定律有初步了解,然后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根据实验动态图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支架,学生就能对楞次定律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感应电流磁场总会对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带来阻碍”有全面的认识。同时在实验中,学生的主动性被充分激发出来,将学生的手、眼、脑等器官全部调动起来,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实验支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平台,让学生对疑问、困惑不再束手无策。

(四)创建现实情境支架。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主要通过利用各种课程资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整合各种教学方法,创建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支架,充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实验室、多媒体课件等,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现实情境支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例如教师在讲解“惯性”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在杯口放一个硬纸片,然后将鸡蛋放在纸片上,迅速将硬纸片抽走,发现鸡蛋会短暂地停在杯口上,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身边惯性的存在。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惯性事件”与大家一起分享,如急刹车后车辆继续往前走、飞镖脱手后继续运动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轻松,同时也能让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五)创设评价支架。在课堂教学中,高中物理教师还可以创建相应的评价支架,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更深的认识,同时也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知识探究。例如教师在讲解“功和能”的相关内容时,对于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对功的理解还比较浅。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进行探究,如“一个物体静止在电梯地板上,电梯加速上升时,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是否做功,做多少?”让学生从自己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探究,经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过程,最终对功的知识有深入理解,这对于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也有极大帮助。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方法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让每节课都具有新的构想,充满了创新价值。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很高的价值。因此,在实际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合理运用支架式教学手段,以促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 琳.中学物理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的案例分析[J].物理教师,2012(1)

[2]吴志明.支架式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江苏教育,2013(2)

[3]高秀丽.基于支架式教学策略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J].物理教学探讨,2014,32(6)

[4]赵 瑾,杨晓梅.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物理教学过程设计[J].物理通报,2014(5)

[5]王芳芳,祁瑞娟.支架式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楞次定律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4)

[6]毛晓光.支架式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尝试[J].甘肃科技纵横,2015(3)

【作者简介】梁礼华,男,本科,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兴业县高级中学,从事高中物理教学。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应用策略高中物理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基于概念图的语文支架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