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
【摘 要】如何提升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是普通高校绘画专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一次教学改革案例来探讨现行基础造型课程的改革方向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由此探索出一种更适合学生综合实力发展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油画专业;教学改革;基础造型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3-0138-02
当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成为一个影响到高校艺术专业优劣甚至是学科发展的战略问题。普通高校绘画专业的基础造型课程开设方式以及训练方式具有一定的共性,且区别于专业艺术院校。普通高校绘画专业的基础造型训练一般具有三个比较显著的特点:1.以本校的办学特色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在促进特色专业发展以及服务地方社会方面的能力;2.因材施教,根据生源质量情况制定难度适中的基础训练课程;3.循序渐进,不同于美院机制下以年级为单位的递进培养方式①,普通高校绘画专业的基础训练课程依照一定规律分布于本科教育的各个阶段,训练难度呈阶梯式,这种设置的优点在于基础造型能力得以逐级加固,对于入学时基础略显薄弱的普通高校绘画专业学生来说更为适用。
课程改革前提:
从提高学生自身能力的角度来讲,普通高校基础造型课程的设置也须具有三方面的特征:1.强调基础性;2.掌握造型规律;3.逐步提高审美认识。例如我校基础造型课程教学大纲中就有“目的在于在培养学生掌握绘画造型与表现形式的能力……通过实训教学、名作分析等课程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造型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的表述。基础造型课程的教学目的固然明确,但是笔者却在具体执教过程中发现了以下问题:1.题材狭窄,学生兴趣不高。以笔者执教的“基础造型研究Ⅲ”课程所在班级——2014级油画B班为例,学生入学以来的基础造型课程基本围绕着素描静物、素描石膏像、素描人头像等常规题材进行,具体到现阶段开设的大型石膏像写生,学生已进入审美疲劳期,学习兴趣减少;2.手段匮乏,表现形式单一。尽管一直在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式表现对象,但大部分学生仍选择了使用顺手的铅笔、炭笔等常规工具,技法上也是与工具相配合的一系列常规手段,不敢主动寻求突破,画面效果比较单一;3.学生在进行基础造型研究的过程中还出现了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现象,说明学生求知欲在下降,本课程的执教方式方法以及教学效果均遭遇瓶颈期。
鉴于此,笔者决定在不违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换一种方法教授这门课程,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首要问题,就是重新唤起学生们日渐衰退的审美求知欲。笔者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并未对课程素材作统一规定,教师全程不作硬性干涉,只提供建议和意见。对于教师的意见,学生可以采纳,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实施,条件是作品须具有一定的创作意识,一旦开始,必须坚持到课程结束,且努力将作品效果做到独一无二。
课程实施过程:
一、选材和摆放
笔者预留了一个周末作为构思选题和搜集素材的时间,学生最终提供了以下几种材料:一把雕花藏刀、两根塑料管件、一盒扑克牌、一个牛头骨、一盘树根、一根麻绳、一些建筑材料、一组枯树枝以及一把圆号。
材料摆放过程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数量不作规定,摆放方式也不作规定,笔者全程参与讨论各小组摆放计划,但把最终决定权留给学生。
在一个上午的材料摆放过程中,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充分被调动,经过不断试验和推敲,最终确定六组素材作为表现对象,分别是:第一组:悬挂的雕花藏刀;第二组:平行排列的四张纸牌;第三组:桌台上的圆号;第四组:牛头骨与麻绳;第五组:塑料管件组合;第六组:干枯的树枝。
二、选择绘画材料与表现方法
六组素材,每组都各有特点,美感、质感都不相同,所以在绘画材料的选择上,笔者要求学生根据每一组的材质特征来决定所选用的绘画工具,不排除使用常规的铅笔加素描纸,但更加鼓励使用其他工具来激发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藏刀组的学生选择了1:1比例绘制,因为刀鞘的金属质感和雕花工艺极其复杂,还要兼顾恒定光线下的体积与空间,绘画材料最终确定为铅笔和素描纸,以便用熟悉的材料精确地描绘金属花纹的质感,画面为刀身横置的竖幅构图;
纸牌组的学生使用了白卡纸和铅笔来表现纸牌的花色与褶皱效果,学生自己的表述是:想通过焚烧边缘、表面褶皱和平行放置等方式来营造一种静态的装置艺术效果;
圆号组的学生选择的是亮面白卡纸和铅笔的组合,由于圆号尺寸较大,学生需借助圆规、格尺等制图工具,同时利用亮面卡纸对铅笔的低附着力营造出一种弱化明暗强调结构的工业制图效果;
牛头组有四名学生参与,本组材料相对来讲在美术课堂上比较常见,学生选择将牛头骨竖直悬挂,营造出一种对称的、庄重的力度感,为了不致使画面左右过于雷同,学生在右侧牛角上缠绕了一段麻绳,最终选择的工具是黄色卡纸、铅笔和彩铅;
管件组的学生选择用稀释的墨汁将普通素描纸浸湿,营造出自然晕染的画面肌理,同时通过管件的平行与垂直摆放,在画面上大胆进行切割式构图,着重体现出一种构成式美感;
树枝组的学生将兴趣点放到了枝干与树叶的质感描绘上,选择有色卡紙与彩铅组合来表现,其难点在于树枝的前后叠加与画面层次梳理。
三、稳定状态与深入刻画
每一组素材的绘制过程都各具特色,同时也因为工具材料和表现对象的生疏而充满变数,学生在不断试探、修改甚至颠覆中重新感受到绘画的乐趣。笔者在教学中强调,每一组素材的刻画重点需要突出素材本身的质感和气质,材料气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作品的气质,而在刻画过程中所使用的带有个人风格特点的手法就是不同于习作的“作品感”。
部分作品的绘制过程在一周以后出现进度变慢等问题,有些学生甚至开始怀疑一开始的方向是错的,笔者综合分析后认为这种状态是审美疲劳导致的平台期,须谨慎引导、鼓励,才能避免出现抵触心理以及画面进程受阻。在这个阶段,适当给这部分心理易波动的学生稳定心态尤其重要,此时作品已进入深入刻画的收尾阶段,同时也是复杂的细节整理阶段,极小的失误或是心态上的不稳定都会导致画面在质感上和味道上的弱化。
最终,为期两周的基础造型课程结束,基本上每一位学生都按照自己预设的计划执行完毕,尽管有些画面因为处理得不充分还存有遗憾,但是学生们的投入状态以及难能可贵的主动思考和研究问题的习惯却得以延续。
课程总结:
此次基础造型课程的教学改革实施过程基本顺利,课程效果也基本达到预期的水准,学生普遍反响较好。这次课程,在课程设置上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自主创作意识,摆脱了以往教师统一摆静物(模特),学生对着画的被动教学模式,利用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教学,并在意识和手法上给予学生最宽松的创作自由度;教学过程中以鼓励和引导为主,除非出现比较严重的画面问题,否则教师不轻易动手修改学生画面,以求最大限度地呈现出学生自己的创作想法和水平;在构思构图、表现手法等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习作与作品的区别,并逐步培养学生将作品意识作为常规手段融入以后的专业课训练和创作之中。
笔者认为,在大三下半学期开设这种带有实验性质的基础造型课程时机恰当,因为本院油画专业为了保证学生造型能力的提升,在一、二年级进行了大量的基础造型课程训练,学生在掌握了相对扎实的基础造型技能的同时也对这门课的兴趣有所减少,在这个阶段通过另一种方式授课,在提升造型技能的同时也能重新唤起学生对于本课程的新鲜感与期待程度,从而起到改善课程实施质量,提升学生审美水平与创造性的双重作用。
注释:
①专业美术院校的基础造型训练课程由基础部教师设计实施,一般集中安排在本科低年级,高年级以创作训练为主,不再开设基础造型训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