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颜晖
心房纤颤(房颤)所致的脑栓塞作为临床常见的突发病,其致残率和致死率更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DCBSI)通过增强脑代谢储备力,延长细胞生存时间,可以持续多靶点抑制缺血瀑布的启动和运行,并能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时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研究表明其对脑栓塞有效[1],而在房颤所致的脑栓塞患者疗效如何并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对房颤所致脑栓塞患者的安全性及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
1.1 研究对象 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就诊的房颤所致的脑栓塞73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平均年龄(67.05±8.21)岁,其中男性37例,女性36例。纳入标准:发病1周内的房颤所致的脑栓塞患者,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①均经螺旋CT或磁共振(MRI)检查证实,肌力4级以下(包括4级),FMA的上下肢的运动总分≤50分;②年龄范围在30岁以上(包括30岁),房颤患者;③首次发病,或过去发病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者;④无严重合并症(包括心梗,心衰,肝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中、重度痴呆,假性球麻痹)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和智力障碍者。排除标准: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障碍;②大面积脑梗死及有意识障碍者:③有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患如脑出血、咯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剔除病例:①中途不合作者;②非本实验用药所致的严重并发症或突发其它严重疾病者;对本实验用药过敏者。
1.2 分组与治疗 符合入选条件的入选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符合纳入研究者73例,其中治疗组38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n=38)中平均年龄(67.36±8.64)岁,男女比例:20/18,病程(3.91±2.03)d。对照组(n=35)患者的平均年龄(66.83±8.82)岁,男女比例:17/18,病程(4.13±2.37)d。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包括静滴阿加曲班(10~30 mg/d)抗凝,静滴依达拉奉(30 mg,2/d)脑保护,视病情静滴甘露醇(125 ml,6 h/次)脱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锦州奥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 ml溶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d,连用2周为一疗程。
1.3 评价指标 ①疗效评定:采用2016年中国卒中学会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评定方法,以NIHSS为主要参考指标进行评价,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或死亡。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②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包括语言、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意识、视野、眼外肌运动、共济运动及忽视等15项内容,其分值从0~42分,评分>16分预示死亡和严重致残可能性大,评分<6分预示预后良好。③Barthel指数(BI):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60分为良,有轻度功能障碍,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需部分帮助; 60~41分为中。有中度功能障碍,需极大的帮助方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40分为差,有重度功能障碍,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或需他人服侍。④不良反应:在试验过程中,如实记录各种不良反应(如有无过敏、胃肠道反应,心肝肾、造血系统损伤等)及出现时间,严重程度及处理方法、效果。死亡病例应将死亡时间、死因、与研究药物的相关性予以记录。
1.4 保证评测的标准化和客观化 对实验参加人员进行评测方法的统一培训,使评测者间和评测者的评测达到较高的可信度。固定两人进行评测,对于某些项目评分不同时,则取平均值;差异较大时则请第三者评定,取相近的两个评分的平均值。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比较 符合研究要求的房颤至脑栓塞患者共73例,其中治疗组38例,空白组3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I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I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下降,BI均显著上升(P<0.05);组间相比,治疗组NIHSS评分和BI更优(P<0.05)(表2)。
2.3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4.88%和85.4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0,P<0.05)(表3)。
2.4 不良事件和副反应 两组在治疗中未发现明显不良事件和副反应。治疗前后患者的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无明显变化,心电图无明显的改变。
表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描述及比较
表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I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房颤被证明是卒中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能使卒中发病率提高4~5倍[2]。而房颤是心源性脑栓塞影响主要因素之一,对于非瓣膜病性的房颤,由于心房壁不规则运动,心房血流方向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使得血流流速减慢、血小板碰撞、血流淤积等情况。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血小板的活化,成为血栓形成的起始环节。房颤所致缺血性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有研究表明,伴有房颤的卒中患者相比不伴房颤的患者其卒中更严重且预后更差[3]。目前对于缺血性卒中的治疗,静脉溶栓治疗能显著改善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4],然而,对于接受溶栓治疗的卒中患者,目前研究表明[5-7],房颤可能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和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国内外文献报道症状性颅内出血是溶栓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6.14%~19.18%,甚至导致死亡[8,9]。脑栓塞患者溶栓更易出血,即便非溶栓治疗,出血也可高达30.95%[10]。因此对于房颤导致脑卒中的患者,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成为研究关注的方向,明确临床常用的神经保护药物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该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大脑缺血后一氧化氮(NO)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和发展,其毒性作用通过兴奋性氨基酸、自由基形成、Ca2+稳态改变、线粒体功能紊乱、基因表达改变等机制体现,介导缺血瀑布损伤中的各个环节。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含有多种游离氨基酸、小分子肽和寡糖等成分,可改善脑部营养障碍和血液循环障碍疾病所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11]。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能够减轻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通过抑制NO合成酶的活性,从而降低NO的过多形成,进而延迟脑缺血后的细胞毒性水肿,延缓脑缺血损伤的进程。基础实验表明,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能够显著减少大脑皮层含水量,同时,使氧自由基破坏反应的产物丙二醛显著减少,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能够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11]。
本组研究资料显示,应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脑栓塞疗效确切,其NIHSS评分和BI显著改善,且均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4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与黄崔艳以小牛血清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病脑梗死较对照组有效率提高23.0%(93.8%vs. 70.8%)相近[12],兰伟等也有类似的报道[13]。表明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可促进脑栓塞后神经功能恢复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对脑栓塞的康复具有一定效果,在房颤致脑栓塞治疗中,对于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是可行的。鉴于房颤所致脑栓塞急性期治疗疗效,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其耐受性等因素相关,而通过扩大样本容量并尽可能排除干扰因素后,可作为深入分析后续研究课题。而临床干预脑栓塞患者,不仅是将重点放于治疗,更应广泛关注高危人群,以期达到理想的防预效果,从而降低患者房颤所致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需指出的是,本研究纳入的患者例数较少,结果仍有待多中心、大样本数据的进一步验证。
参 考 文 献
[1]胡正波,卢海波,谢梅.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的临床应用[J]. 中外健康文摘,2011,8(43):91-2.
[2]Marini C,de Santis F,Sacco S,et al. Contribu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to incidence and outcome of ischemic stroke: results from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 Stroke,2005,36(6):1115-9.
[3]Liao J,Khalid Z,Scallan C,et al. Noninvasive cardiac monitoring for detecting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or flutter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J]. Stroke,2007,38(11):2935-40.
[4]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rt-PA Stroke Study Group.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J]. N Engl J Med,1995,333(24):1581-7.
[5]Saito T,Tamura K,Uchida D,et al. Histopathological evaluation of left atrial appendage thrombogenesis removed during surgery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J]. Am Heart J,2007,153(4):704-11.
[6]Christou I,Alexandrov AV,Burgin WS,et al. Timing of recanalization after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herapy determined by transcranial doppler correlates with clinical recovery from ischemic stroke [J].Stroke,2000,31(8):1812-6.
[7]Kimura K,Iguchi Y,Yamashita S,et al. Atrial fibrillation 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for no early recanalization after IV-t-PA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J]. J NeurolSci,2008,267(1-2):57-61.
[8]Ahmed N,Wahlgren N,Grond M,et al. Implementation and outcome of thrombolysis with alteplase 3-4.5 h after an acute stroke:an updated analysis from SITS-ISTR[J]. Lancet Neurol,2010,9(9):866-74.
[9]宋军,史万超,苏志国,等. 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3):314-7.
[10]陈加俊,张爽,赵云华,等.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11):1176-80.
[11]刘博,闵连秋.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J]. 山东医药,2010,50(14):141-4.
[12]黄崔艳.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临床研究,2012,2(1): 61-2.
[13]兰伟,陈康宁,史树贵,等.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