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让“简易”的生物实验不简单

2018-05-23 11:16徐骏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徐骏

[摘要]目前,许多学校的生物教学设备和实验仪器都尚不完善,无法与课本内容及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相匹配,而简易实验法的引入为生物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简易实验不仅材料的选取经济适用,而且也符合当下提倡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关键词]简易实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80095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目标提出更多的要求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对生物这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教学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一些实验素材的不匹配导致生物教学工作不能顺利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开展高效的教学。经过长期的探索,发现简易实验法在众多实验方法中脱颖而出。简易实验利用常见的材料和合理的实验设计完成了复杂的生物实验,使学生能轻松解释和分析实验现象并掌握实验结论,同时简易实验还有助于帮助教师完成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学。

一、模拟生态,见微知著

模拟生态法是通过模拟实验,利用少量的生物来完成需要生物量较多的实验,从而从个体生命现象扩展到一类生物生命的普遍现象的实验方法。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师应当教育学生爱护生物。但有的生物实验需要一些生物作为实验材料,这时,教师就要告知学生,取少量可供观察的即可,同时在实验完成后,应将它们放归大自然或进行精心养护,让学生体会到保护生命的责任感,凸显学生爱护生命的情感态度。

例如,在教学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二十章第二节《动物的发育》时,我事先调查到现在的学生已经很少亲眼看见生命个体的繁衍过程,为了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成长历程,我组织学生观察家蚕的出生和发育过程。蚕种的获取相对比较容易,为了节约资源,我们只用了少量的蚕种来做实验,我让学生在教室里开设了一处生态角,供蚕宝宝生长,学生给蚕卵制作了微型密闭的温室,过了两天,蚕宝宝就已经破卵而出了。学生每天都给蚕宝宝带新鲜的桑叶,一周之后,蚕宝宝已经长大了,我便让学生观察蚕的身体构造,他们发现把蚕放在手里时,蚕的腹部会有一个像吸盘一样的东西吸着他们的手,慢慢地,蚕开始蜕皮、吐丝,将自己包围起来,几周之后,蚕蛾破茧而

出,雄雌蚕蛾交配后产卵,雄雌蚕蛾都会逐渐死亡,这就是所谓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学生了解到了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这样,学生亲历生命历程的伟大,感叹生命的神奇,学生从生命个体的观察延伸到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而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取用少量生物样本进行实验,既是对大自然生命的尊重和保护,也能大大简化了复杂的实验过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节省实验材料的同时,有助于促成高效率的团队合作,集思广益,更高质量地完成生物实验。

二、材料替代,殊途同归

生物实验中,为了取得意想不到的实验效果,教师需要寻找一些同类型、可替代的物品进行实验,使得虽采取不同方法,但终都能得到同样的实验效果。因此,教师要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可替代实验素材的物品。

例如,在教学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第二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时,课本中的实验要求是观察蚕豆种子萌发的过程。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我让学生将家中常见的黄豆、玉米的种子带到学校,最好各小组取材不一样。比如,只需要少量的黄豆就可以完成定期观察,在实验课上,我先让学生在杯子周围铺上纸巾,防止水分流失,再铺一部分泥土,放入几颗黄豆后,在表面放置一层泥土,洒一些水,种子就种好了。之后,学生负责每天观察记录黄豆萌发的过程,隔了一天,种子变得饱满并且种皮也有点裂开,又过了几天之后,壳裂后钻出了嫩黄色的芽,隔了一周后,表面土壤已经出现了绿绿的豆苗。通过实验记录和我的指导分析,学生掌握了黄豆种子的萌发过程,用不同的材料最终取得了相同效果的实验结果,成功促使这堂课的内容接受程度提高,教学质量也大大提升。

当然,即使实验素材可以获取到,但有时消耗量过多的话,也违背了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总之,所有实验都应基于环保,合理、科学的实验安排对实验过程和结果都有着重要影响,而用简易实验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实验效果。

三、取长补短,去伪存真

现阶段的生物教材版本众多,面对同一实验的处理方法也各有不同,教师可以通过多版本教材的对比,发现其中更简便的实验方法,并进行采纳,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这并不是教学工作中的投机取巧,而是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教师要精心择取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的方法进行渗透学习。简化实验步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完成实验的信心。

例如,在教学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时,这一节的重点内容是掌握研究生物学的工具——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在显微镜的使用中,课本上提到将放有英文字母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载玻片防止移动,标本要位于通光孔的中心以便观察,我在备课时发现有一个版本的教材提到:將载玻片从压片夹后面的缝隙中插入,通过观察变换位置置于通光孔中央。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这种方法比前一种更便于操作,即使过程中出现差错也可以及时调整。于是我让学生采取这种方法练习使用显微镜,学生也通过对比操作发现这种方法更便于调整实验不足之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后,学生又用我事先准备好的洋葱细胞载玻片对植物细胞结构进行了观察,另外还使用了两台放大倍数不同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并去感受哪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多,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一实验不可能只有一种实验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每种方法的优势与劣势,取长补短。有些实验的不足之处在操作过程中能明显地发现,比如实验耗费时间过长、效率过低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进行改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走进自然,融为一体

生物课程本身就是对自然万物的探索研究,适时地走出课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比在教室中获取知识更直接、更有吸引力。学生天生不喜欢被约束,他们渴望了解自然界的奥秘。让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同时增强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保护生物的使命感,避免了书本知识传授的枯燥乏味。

例如,在教学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生物与环境》时,学生面对初次接触的生物学科充满了好奇,殊不知,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是与生物相关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们周围的生物学,在课始,我便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走进自然,观察自然中的各种生命现象。时值秋季,雨水较多,地上随处可见有蚂蚁在搬家,天空中燕子低飞,道路两旁的树木繁茂,绿草茵茵……学生还发现生物并不是在任何的环境中都能存活,这就是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同时水分、温度、阳光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水分充足的地方通常比干旱的地方生物种类多。通过对校园环境的观察了解,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生物学习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实践证明,走出课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教师实地讲解感受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具体表现,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最重要的是走进自然教学法合理地结合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情况,打破了教学常规,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能够让学生深入自然,学会主动观察、发现生物生命现象。

综上可知,简易实验法不仅符合当下经济环保的理念,而且简单的步骤对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有效利用此种方法开展生物实验教学,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责任编辑黄春香)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