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成彪
【摘要】 所谓的“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改善教与学的方式,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自主发现语文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问题情境 思维品质 师生关系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课堂互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学创新的主要手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提问的方式进行交流,互相学习,最终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一、运用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的起点是疑,解疑的迫切感越强,思维也就越活跃,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也就越高,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心理学上非常强调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的实施要领中,首先强调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发生疑问,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引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而提问的教学方法恰好符合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和实施要领,它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学习时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体性是创新教育的特征之一,因而利用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为充分发挥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确保提问的有效性,提问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课堂提问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法、手段,应紧密围绕教学目的、任务来进行,应避免盲目,随意的想问什么就问什么,想问谁就问谁,想怎么问就怎么问。在備课时,教师必须反复推敲,精心设计,事先拟就提问提纲。提问时,必须语言精确、目的明确,针对性强。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确保提问的有效性。要避免“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无效提问。
2.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课堂提问必须具有启发性,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要理解知识,使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离开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的学生的认真思考,离开他们自身进行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是不能实现的。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要善于变换角度,要有新鲜感,能够启发学生思维。
3.课堂提问要循序渐进。循序渐进要求提问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顺序,使学生逐步地、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堂提问宜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在思维难度上呈梯度状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切忌过难过易,提问过难,人人望而生畏,打击学生学习兴趣;提问过易,人人轻松过关,久之形成学生思维惰性。所以,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4.课堂提问要顾全大局。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注意处理好三种关系,教师与学生个体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关系,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的关系。课堂教学是三者的循环交流,教师应时刻铭记面对的既是学生个体,也是学生全体,要随时照顾大局。例如,当向一个学生提问时,教师不仅应注意该学生的反应,还应注意其他学生的动静,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如前面的同学答得不全时,可让后面的同学补充或做出评价,从而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确保提问的有效性。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
语文课堂中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真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才能主动学习,教师的良好情感才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流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时的教学中,学生才能有勇气和信心地投入自己情的学习活动。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教师要把微笑带进教室,以自己的微笑来赢得学生的微笑,一副慈爱的眼神,一次次轻轻的抚摸,一份小小的礼物,都会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时雨。只有这样,师生才会成为朋友,学校才会成为乐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总之,为使提问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优势作用,教师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所提问题要明确,寓于启发性,难易适当,问题之间应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提问的对象要普遍。要按计划进行提问,事先拟就提问提纲,针对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迸发出理想的智慧火花,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