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的坚守与创新

2018-05-23 10:24杨祖恩
大学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坚守媒体融合创新

杨祖恩

[摘 要]媒体融合发展对新闻传媒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新闻传媒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新闻传媒教育要提高生存能力,必须适应时代变化对人才的要求,锐意改革,做到坚守与创新同行,既守住根与魂,又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既有深厚的传播学知识功底,又有现代传播知识与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传媒教育;坚守;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3-0114-03

媒体融合被称之为新闻传媒行业的“核聚变”,是新闻传媒产业的一场革命,它使新闻传媒产业遭遇亘古未见的变化,给传统的新闻传媒产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媒体融合这场革命也极大地影响着高校的新闻教育与人才培养。“新闻院系教学方向和教学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素质。”[1]面对这场革命,新闻传媒教育应该何去何从?这是今天的新闻传媒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必须准确判断形势,积极应对,应当锐意改革,做到坚守与创新并存。

一、新闻传媒教育的坚守

所谓坚守,就是新闻教育要做到发展不能忘记根与魂。新闻教育的根,是新闻知识的传授和新闻意识、新闻能力的培养。新闻教育的魂,是新闻观的培养和树立。新闻传媒教育必须牢记,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媒体如何发展,我们始终应该是知识的传播者、能力的培养者、观念的引导者,既要传授知识给学生,培养他们的新闻思维和新闻能力,又要成为他们成长的引路人。知识与能力犹如鸟之两翼,是人才必备的素质,也是新闻教育中应当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重點。

(一)夯基础强能力,打牢新闻传媒人才的根基

根壮才会叶茂果实。练好内功,才能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有的人感慨传统媒体人在新媒体冲击下没有出路,陷入媒体消亡论和职业消亡论的迷思,却没有发现,在新媒体上圈粉无数的,很多都是以前的传统媒体人。”[2]今天的新闻教育工作者应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不管媒体怎么发展,扎实的新闻传媒知识与操作能力是媒体人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虽然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筒,人人都是记者,但自媒体几乎丧失了实地采访的功能,人们看到的往往是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传播的新闻。这些新闻往往粗浅、片面,质量低劣,甚至来源不明,可信度差,可读性低。媒体融合时代人们依然期盼那种“粘泥土”、“带露珠”、“有温度”的高质量新闻。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候,只有把内容做好,才能赢得受众。扎实的理论是新闻质量的基础,良好的新闻采编播能力是新闻质量的保证。新闻教育要坚信,传播学是一门科学,有其旺盛的生命力,需要坚守;同时,传播学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新闻能力是新闻作品的质量保证,也是媒体发展的竞争力。因此,新闻传媒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永远是新闻传媒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关键点。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铸就人才的灵魂

魂在神才在,灵也才在。当今中国新闻人的魂,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教育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师生的头脑。首先,要培养学生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牢记“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结中外、沟通世界”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情感,培养他们爱党、护党、为党,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自觉,让他们听从党的召唤、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其次,要培养学生求真的品质。笔者曾在一次影视作品的评比活动中看到一个广播电视台选送的名为《蹲点》的作品,作品对今天的一部分新闻传媒专业的学生不愿意到基层,严重缺乏吃苦精神的现象进行了有力批判。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深入基层进行实地采访是新闻真实的根本保证。真实的新闻需要新闻工作者第一时间赶到第一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源。新闻工作者不能仅凭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信息发(转)新闻,范长江、邹韬奋、巍巍等一批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无一不是坚持新闻真实原则的典型代表。新媒体时代,新闻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培养学生到基层去,到老百姓工作、生活的现场去获取新闻的习惯和精神。

二、新闻传媒教育的创新

所谓创新,就是新闻教育要探索新时期新闻教育的新内容、新方法和新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时代是理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有人说,媒体融合是传统主流媒体‘自我进化的过程,本质上是一场自我革命。传统主流媒体的对手并非是新媒体,而恰恰是自身。”[2]“坚持改进创新,提高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能力和水平”这是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要求,也是对新闻教育工作的希望。媒体融合对于新闻传媒教育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以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顽强的意志投身于这场革命的洪流之中,才可能抓住机遇,化危为机,让这场革命成为新闻教育的强大动力,推动我国的新闻教育快速发展、科学发展。“高校新闻教育改革必须顺应时代需要,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融合起来,培养一代能力强、素质全面的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3]

(一)创新培养模式,培养新型人才

“不同的教学模式服务于不同的培养要求。”[4]媒体融合对新闻传媒专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迫使新闻传媒教育必须探索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媒人才培养模式。这一点已经引起新闻传媒教育界的共鸣,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新闻传媒人才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要实现这一目标,课程设置一是要体现以专业为特色,以交叉、复合为共性,服务于“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媒体融合对新闻传媒教育的冲击极大,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既要培养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又不能培养“万金油”式的毕业生,因为“万金油”式的人才没有竞争力,更无持续发展能力。二是要强调应用性。应适当减少理论课程、增加实践性课程,减少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要建立从一年级开始,由低级到高级、由校内到校外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要体现时代性。可以开设信息技术类课程,尤其要根据新闻传媒行业的变化和需求,适时更新课程设置,增加时代性强的新课程。四是要建立一支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师资队伍来适应和推动新闻传媒教育的改革。

(二)创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新闻传媒学科知识激增,新的知识令人应接不暇。新闻教育需要在理论教学方面不断地增添时代性强的教学内容,使其具有时代性。比如,新闻采访与写作课过去分得很细,但今天的新闻工作却是“一次采写、多种生成,多端传播”。一个新闻要编辑成适时发送的在线网络新闻,又要编辑成电视新闻,甚至是手机新闻,其写作要求差异很大,这就要求新闻采写课的教学要综合化。笔者在与相关媒体的接触过程中听到两个案例,一个是一位报社的社长(总编)说,该报社曾经引进一位重点大学的新闻专业研究生,社领导对这位研究生高度重视。一次,社领导派这位研究生去采访一个在当地举办的高级别的会议。这个研究生非常认真,记了很多相关材料,到晚上需要审稿排版时却拿不出新闻稿,第二天晚上才交出洋洋洒洒几千字的稿子,这样既没有时效性,更无实效性。第二个是一个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到广播电视台实习,工作非常認真,第一天采访后就写成了800余字的电视时政新闻稿。考究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过去的新闻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导致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只会纸上谈兵。要改变这一现象,新闻教育必须“实现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向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转变,从注重知识的验证向注重问题的解决转变”[4]。内容是王道,技术是霸道。新闻教育必须明确,新闻传媒专业是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新闻传媒专业的大学生要提高社会的适应力、就业竞争力必须具备新闻传媒产业所需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闻教育应当把大学生能力培养放在重要地位,“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5]。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效率。新闻传媒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上要摒弃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实现传授与案例相结合。高等教育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相关知识,同时帮助学生学会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案例教学通过案例的剖析、师生的共同探讨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性知识,又可以为学生提供示范,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认识。在教师的构成上,应实现教师与“师傅”相结合。高校教师往往理论知识丰富,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较强,但是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在教学中他们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认识只停留在理论上,缺乏实际操作。所谓“师傅”就是行业专家,他们可能理论知识欠缺一些,但是实践经验极其丰富,可以现身说法,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教学生怎么做,解决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师傅”相结合,既能帮助学生获得理性认识,又能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让学生能在课后作业与练习上实现作业与作品的结合。在实践教学上,要实现教室、实验室、工作室的结合。实验教学是新闻教育教学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新闻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首先要用好用活课堂,尤其是第二课堂,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凝聚一批兴趣相投的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实验室的建设要紧跟新媒体发展的步伐,提高使用率。工作室是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锻炼的高级阶段,是学生在“师傅”的带领下开始作品创作的阶段。新闻传媒院系的工作室可以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为学生增加实习、见习的机会;也可以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工作室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基地,教师只发挥指导作用。此外,还可以与媒体共建工作室,充分发挥媒体专业人员的工作经验,帮助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结语

培养既掌握基础理论又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高校新闻传媒院系是新闻传媒人才的摇篮,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既决定着自身的生存能力,又影响到国家新闻媒体的发展状况。问题倒逼改革。媒体融合的变化决定了当今新闻传媒教育改革的方向,同时人才的时代性、专门性特点又决定了新闻传媒人才的培养必须做到坚守与创新并存。最快的脚步是坚持,新闻教育要守住根与魂,培养学生良好的新闻意识和新闻精神。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新闻传媒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具有时代性,让学生成为能满足媒体融合需要的合格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438.

[2] 陈凌.融合发展,激发媒体生产力[N].人民日报,2017-08-18(05).

[3] 白贵,刘念念.应用复合型传媒人才的内涵及培养体系建设[J].采写编,2017(1):11-13.

[4] 潘海涵,汤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再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12(2):104-106.

[5] 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7):61-64.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坚守媒体融合创新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中国留学生“坚守”克里米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