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江苏需要全方位创新发展

2018-05-23 11:07张志丹
唯实 2018年4期
关键词:江苏科技发展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阐述了创新发展的新发展理念。落实创新发展,需要充分理解和把握创新发展的内涵,明确创新发展的方向,增强问题意识、战略意识、时代意识,聚力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此驱动江苏全方位的发展,率先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江苏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铺平道路。

新时代以来,江苏确立了“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即“聚力创新,聚焦富民,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激情擘画了未来五年江苏发展的新宏图,吹响了江苏征程的新号角。“两聚一高”已成为网上高频词、热门词,成为江苏发展的崭新旗帜,这一理念突出了新的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坚持与发展相统一”的主流意识形态创新特点[1],贯彻了党中央的部署要求,顺应了百姓期盼,为在新起点上推动江苏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指明了方向。接下来笔者将围绕“为何要全方位创新发展,全方位创新发展的内涵以及如何推进全方位创新发展”三大问题作一些分析探讨。

一、新时代江苏需要全方位创新发展的原因

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的当代表述,是谋求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思想指南。新的征程呼唤新理念,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的发展新思路新谋划,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凝聚了思想共识,确立了行动指南。五大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既体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又体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包括创新发展在内的新的发展理念。这就意味着,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不能没有创新,不能简单低水平重复过去的发展方式,不能搞“路径依赖型”的发展。江苏作为全国建成全面小康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排头兵,应该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谋划自身的创新发展,以全方位创新来驱动江蘇新发展,推进江苏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新时代江苏为何要全方位创新?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这是解决江苏改革开放以来长期积累下来矛盾的需要。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取得了惊人成就,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各种“深水区”、“攻坚性”问题依然盘根错节,十分严峻,诸如民生、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区域协调、城乡协同发展、体制机制等突出问题依然存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需要重构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宏观层面需要依靠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而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以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微观层面则需要依靠企业从模仿转向自主创新,而良好的激励和适当的竞争是加快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保障。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和落实改革举措,坚定不移地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纠正资源错配,为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以及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条件。”[2]破解这些问题,没有全方位创新,只靠零敲碎打是难以完成的。

其次,这是解决经济新常态下江苏发展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的需要。进入新时代,在经济新常态下,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如何破解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引领发展转型升级,是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摆在江苏面前的重要课题。江苏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的“新常态”后,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点有所转变。从动力机制转换上看,要由过去的“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从产业发展角度看,要从过去的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3]在“四个全面”整体推进的攻坚期,创新理应成为江苏发展的新驱力,并贯穿于全省各项工作中,成为新时期江苏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再次,这是实现“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江苏梦的需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江苏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攸关人民利益,宏伟蓝图激扬发展豪情。这个“高水平”涵盖“经济发展更高质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化发展更加繁荣、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社会治理更加完善”六大方面。这是江苏省委立足江苏实际提出的新的目标。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实现这一科学的目标定位,离不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江苏精神,否则实现“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江苏梦,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和开启江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势必就会落空。

二、新时代江苏全方位创新的含义及其内涵

实现“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江苏梦,“创新”是关键,“富民”是核心,“高水平”是目标。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富民”、“高水平”目标的实现。坚持全方位创新,驱动江苏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江苏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到全省一切工作之中,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可见全方位创新发展是反映江苏实际,具有江苏特色的新发展定位,不是全国的所有省市自治区的发展定位,因而在把握全方位创新发展概念,需要深入领会江苏发展实际、发展动态、发展后劲、发展目标等,另外需要明白这是江苏全省各个层面的要求,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发展的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各层面各维度都需要全方位创新。

其一,这种创新是“全面整体性创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矛盾在积累。发展起来了,积累起来的问题未必比没有发展起来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进入新时代,江苏乃至全国在改革攻坚中所面临的问题的复杂性,矛盾的综合性,关系的全局性,“倒逼”创新必须相应地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协同性、系统性,绝不能搞修修补补、零敲碎打、单兵突进式的创新。为此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打造“万众创业、全民创新”的“创新江苏”新局面,实现创新在全社会全领域全覆盖。特别是新科技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为我们调整结构、加快转型提供了难得契机,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因此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其二,这种创新是“问题导向型创新”。“全面整体型创新”与“问题导向型创新”并不矛盾,前者突出的是创新涉及面要全面而不要窄化,后者突出强调现实针对性和矛盾导向性。“问题导向型创新”就是不能等量齐观、平均用力,而应该针对新时代江苏发展的实际,聚焦重点、突破难点、抓住高点、搞出名堂、搞出亮点。比如加快江苏发展,缩小苏北、苏中、苏南地区的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也即是创新发展中应该着力的重大问题。另外如何打造全国领跑的苏南制造,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也是一个江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问题导向型创新”首先必须盘清江苏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号清发展脉搏,实现精准发力,“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可见新时代江苏的全方位创新发展,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如果问题一错,制造了大量的伪问题,必然耽误发展时机,贻误“战机”。为此必须依托智库,聚智研判实践问题,提出突出问题。

其三,这种创新是“战略发展性创新”。没有战略发展的定位和眼光,真正的创新就无从谈起,搞了也等于白搞。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4]有研究认为,我国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大量的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应用技术的问题十分突出。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尽管江苏科研实力和科技创新总体上领跑全国,但依然存在上述问题,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现象十分突出,因此科技发展必须把握创新驱动发展主线,围绕关系江苏全局与长远发展的关键领域,凝练科技目标,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全面提升科技核心竞争力。而且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陈代谢飞快,科技研发呈现大分化大组合的态势,新科技革命风起云涌。新时代江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具有务实性、前瞻性、时代性的战略眼光,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选准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前瞻布局、协同创新,实现关系国家全局和江苏长远发展的高端科技领域率先取得重大突破,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实现“两个率先”江苏梦,开启江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

三、新时代如何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江苏新发展

理念是灵魂。这里的理念,就是树立不断创新、创新第一的意识,就要有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紧迫感、使命感。聚力创新要立足实際找准突破口,摆脱路径依赖,创新思路观念,在强化科技支撑,积聚高端要素,创新体制机制上探索新路,着力打造风生水起的创新生态。在一些创新领域,江苏正在由“跟跑者”变为“同行者”甚至“领跑者”。但是国际国内全方位创新的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与发达国家、发达省市相比,江苏全面创新的基础还不牢固,创新水平尚存差距,有些领域的差距近年来有扩大之势。目前江苏经济正从数量追赶期步入质量追赶期,我们需要紧紧围绕“两聚一高”的主题,加快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步伐,让发展更有质量,让百姓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没有对于全方位创新理解的高度、锐度,就没有把握创新发展的灵魂,无法聚力“两聚一高”,引领江苏新发展。

项目平台是关键。聚力创新,关键靠项目平台,关键在项目平台。因此我们需要提出“项目为王”,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通过实打实、硬碰硬的举措,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无论是经济发展更高质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还是文化发展更加繁荣,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社会治理更加完善等,都需要项目平台建设。特别聚焦富民要拿出实实在在抓手,通过建机制抓项目来带动富民,聚焦“富民”项目着力、精准发力,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力求大作为、真实绩。江苏各市纷纷着眼“科技、创研、人才、创新”四个方面,通过打造四个平台,推进对镇台科技创新合作向纵深发展,即利用科教平台,建设创研平台,搭建人才平台,支持新型贸易平台。另外推进“创新江苏”改革开放要突出发挥载体平台带动作用,用好已经拿到的改革“牌子”,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着力完善开放平台功能,增强吸纳集聚资源要素的能力。

人才是根本。“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为此需要提出“人才为本”的战略目标,特别把优秀青年人才、高智人才源源不断地吸引到江苏来,全方位创新才会有希望。江苏创新浓度高、人才需求旺,到“十三五”末,全省人才需求量将突破1500万,迫切需要既通科技又懂市场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处于国内外学术前沿的高科技领军人才,能够突破发展关键技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人才,掌握绝技绝活的高技能领军人才。江苏未来要把招才引智、吸引人才放在创新工作、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位置上,下大功夫、花大本钱、做大文章,吸引各类人才来苏创新创业,从而把江苏变成各类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创新创业的一块热土。

制度是保障。制度完善与创新是推进江苏全方位创新的保障。有学者认为,创新发展应注重理论、制度、文化领域的软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但是不能把创新仅仅理解为科技创新。创新既包括科技创新,也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无疑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但如果缺少理论、制度、文化创新,科技创新也很难获得突破。因此推动创新发展需要解放思想,不仅要注重科技创新,还要注重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包括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会发现,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江苏的创新发展,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完善现有制度与及时制定一些符合实际的新的制度有机结合,打造服务于“创新江苏”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全省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江苏的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正如有些学者建议的,江苏应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创新转型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需要建立更加规范、更加透明、更加成熟、更加公平、更加法制化、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有效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需要合理定位政府职能,实现从政府主导、强势推动向通过制度设计,增强市场活力转变;需要进一步深化涉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需要积极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快实行“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境外投资项目管理模式。[3]

参考文献:

[1]参见张志丹.意识形态功能提升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0.

[2]沈坤荣,赵倩.创新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重构[J].南京社会科学,2017(5).

[3]张二震.“新常态”下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及对策[J].群众,2016(2).

[4]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张 杰

猜你喜欢
江苏科技发展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区域发展篇
图说江苏制造
科技在线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