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近视矫正方法在延缓学龄期儿童近视发展方面的临床分析

2018-05-23 11:50周进华
中外医疗 2018年5期
关键词:近视

周进华

[摘要] 目的 探讨单光镜、角膜塑形镜、渐进多焦点镜在延缓学龄期儿童近视发展中应用效果。 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该院150例學龄期近视患儿依据矫正方法分成A组(普通单光片框架眼镜,50例)、B组(角膜塑形镜,50例)、C组(渐进多焦点镜片框架眼镜联合翻转拍控制,50例)。2年随访,观察3组患儿近视眼度数增长幅度差异及眼轴长度和屈光度的变化。结果 B组患儿近视度数平均增长(51.56±7.37)度,与A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26.13,tC=12.75,P<0.05)。 结论 角膜塑形镜延缓近视发展效果优于单光镜和渐进多焦点镜,是矫治学龄期儿童近视的可靠选择,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学龄期儿童;近视;单光镜;角膜塑形镜;渐进多焦点镜

[中图分类号] R7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2(b)-0105-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single vision lenses, orthokeratology lenses, 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nses in delaying the development of myopia in school-age children。Methods A total of 150 cases of school-age children admitted in Nanjing Gulou Hospital Group Yizheng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October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averagely divided into 3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yopia correction method: group A (50 cases of ordinary single-piece frame glasses), group B (50 cases of orthokeratology lenses), group C(50 cases of joint flip control with 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nses). And the 2-year follow-up was perform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 to observe the growth rate and the degree of the myopia eyes, and the changes of the axial length and diopter. Results In group B, the degree of myopia increased (51.56±7.37) on average, and compared with group A and group C,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A=26.13, tC=12.75, P<0.05). Conclusion Orthokeratology is better than the the ordinary single-piece frame glasses and the 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nses and it is a reliable choice for safe and effective correction of myopia in school-age children,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School-age children; Myopia; Single vision lenses; Orthokeratology; 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nses

近视眼指屈光静止前提下,远处物体于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所导致的视觉变形和视物不清,属于屈光不正的一种[1]。我国是近视高发国家,学龄期儿童人群患病率8%~55%,居世界第二位[2]。佩戴矫正镜是现阶段临床非手术控制近视发展的主要方法,文章现以2013年1月—2016年10月该院150例学龄期近视患儿为例,对临床常用3种矫正镜的近视矫正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门诊诊治的150例学龄期近视患儿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告知目前矫正近视的方式以及利弊并由患儿父母充分知情同意并自主选择矫正方式的情况下,依据矫正方法不同将入选患儿分为3组。A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平均(10.73±1.62)岁;平均等效球镜(-2.91±0.62)D。B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10.82±1.37)岁;平均等效球镜(-2.87±0.59)D。C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10.77±1.50)岁;平均等效球镜(-2.90±0.63)D。3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

纳入标准[3]:①双眼等效球镜-0.5~-6.00 D的低中度近视;②规则散光<1.50 D;③眼压<21.0 mmHg;④最佳矫正视力<0.10是否为最佳矫正视力>1.0;⑤持续有规律的完成一个随访周期(2年),随访资料齐全;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4]:①斜视;②眼球震颤;③假性近视;④既往慢性眼病史、眼部外伤史或手术史;⑤近期接受过控制近视发展的相关治疗;⑥戴镜禁忌证;⑦合并系统疾病、眼部疾病或近期药物治疗史等可能影响戴镜及屈光状态者;⑧1个随访周期内,连续超过30 d以上未佩戴眼镜者。

1.3 方法

3组患儿均常规进行医学散瞳验光、裂隙灯显微镜、测量眼轴长度及角膜厚度、眼底镜检查、角膜地形图检查、眼压检查等眼科检查,根据视力、屈光度、以及患儿父母的自愿选择等来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完成验配。

A组视力矫正采用普通单光片框架眼镜,B组视力矫正采用角膜塑形镜,C组视力矫正采用渐进多焦点镜片框架眼镜联合翻转拍控制。3组均由专业验光师验光配镜,镜片设计和制作均严格遵照验配程序及标准化流程。B组戴镜前,指导患儿及家长正确的戴镜、取镜、护理和清洗方法,嘱坚持每天夜间戴镜8 h以上,戴镜后第1、3、7天复查,1个月内每周复查1次,半年内每个月复查1次,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复查内容包括配适状态、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屈光度、角膜健康状况等,并嘱患儿戴镜期间如有不适随时来诊。A组、C组戴镜前,告知患儿及家长日常戴镜注意事项,嘱坚持每天坚持戴镜,每6个月复查1次,复查内容同B组。同时,医院为患儿建立档案,详细记录患儿复查结果,用以研究和分析。

1.4 观察指标

3组均以2年为1个随访周期,观察末次随访时3组患儿近视眼度数增长幅度差异及眼轴长度和屈光度的变化,统计3组并发症。

1.5 统计方法

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标准差(x±s)表示,结果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结果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近视眼增长幅度差异比较

1个随访周期后,3组近视眼增长幅度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t=26.13,P<0.05;A组与C组比较t=14.08,P<0.05;B组与C组比较t=12.75,P<0.05),详见表1。

2.2 3组治疗前后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变化

一个随访周期后,3组眼轴平均增长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A组与B组比较t=4.97,P<0.05,A组与C组比较t=4.17,P<0.05,B组与C组比较t=3.91,P<0.05)。3组屈光度平均增长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t=5.02,P<0.05,A组与C组比较t=4.13,P<0.05,B组与C组比较t=4.42,P<0.05)。详见表2。

2.3 3组并发症比较

戴镜期间,A、C两组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率0%,B组2例点状上皮脱落,0例角膜感染,与患儿不规范佩戴及护理角膜塑形镜有关,后经对症治疗均痊愈,并发症发生率4.0%,與A、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5,P>0.05)。

3 讨论

近视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受遗传、环境、不良用眼习惯等因素影响,学龄期儿童近视患病率增加,发病年龄也有所降低[5],部分甚至可进展为病理性高度近视,严重影响学习生活,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单光镜片指屈光状态没有球、柱同时存在的镜片,整个镜片度数相同,呈简单的新月形或环曲面,是眼科临床最为普通的矫正镜片[6]。渐进多焦点镜片是利用渐进多焦点原理,以屈光度循序渐进的变化方式将远用光区和近用光区有机连接在一起,是一种同时拥有看远距、中距及近距所需不同光度的镜片[7]。与单光镜片相比,由于眼镜度数循序渐进,对调节作用的替代也根据视近距离的缩短而循序增加,因此具有不会产生像跳、不易引起视疲劳、佩戴舒适等优点,配合视觉翻转拍控制训练,能加大调节幅度和灵敏度,促进视网膜成像精准,对近视的矫正效果优于单光片。

角膜塑形镜是利用高透气材料设计和制作的几何状态与人眼角膜前表面形态相逆的一种特殊硬质接触镜,是国家食品药品管理监督总局唯一通过认证的夜戴片。戴在眼表面后,角膜塑形镜能对角膜产生轻微压迫,缓慢改变角膜形状,促使角膜中央光学区变平坦,从而达到降低近视度数和散光度数的效果,矫治近视并控制其发展。其应用优势在于适用年龄广,无饮食及用眼禁忌证,使用方便、镜片适用寿命较长,近视屈光度降低效果好,能迅速矫治近视和散光,终止度数加深。有研究指出,中低度近视患者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8~10 h,次日可基本恢复正常视力,患者1~2周内基本可达5.0以上视力。该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B组2年随访,患儿近视度数平均增长(51.56±7.37)度,明显低于A组和B组,与文献报道的佩戴角膜塑形镜2年视力增长度数(47.5±8.1)度相近[8],患儿眼轴平均增长(0.33±0.02)mm,屈光度平均增长(0.51±0.16)DS,与文献报道的眼轴增长(0.31±0.07)mm和屈光度增长(0.53±0.12)DS的结论基本相符[9],肯定了角膜塑形镜在近视矫治中的作用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角膜塑形镜可引起角膜上皮点状脱落等并发症,与患儿不规范佩戴及护理角膜塑形镜有关,虽发生率(4.0%)与A、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同文献报道(5.6%)相近[10],但仍需于使用前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教育和指导,以科学使用角膜塑形镜,进一步保证疗效及安全。

综上所述,角膜塑形镜延缓近视发展效果优于单光镜和渐进多焦点镜,是矫治学龄期儿童近视的可靠选择,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郭曦,谢培英.青少年近视眼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七年的角膜厚度和内皮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14,50(1):9-13.

[2] 马薇,廖孟,金宏智,等.青少年近视患者夜戴角膜塑形镜后的视觉质量评估[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2,30(12):1104-1109.

[3] 姚卫兰,崔冬梅,李周越,等.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低中高度近视发展的效果[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7,38(4):532-537,555.

[4] 唐秀侠,孙宏霞,买志彬,等.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5):601-603.

[5] 王晓冰,张利科,邱迎红,等.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眼视力、眼压及生物测量参数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7,46(16):2204-2205,2208.

[6] 连燕,金婉卿,毛欣杰,等.框架眼镜与角膜塑形镜矫正的近视儿童脉络膜厚度差异比较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7,37(5):431-434.

[7] 黄杨利,王彪.不同隐斜类型近视患者配戴渐进多焦点镜片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7):829-831.

[8] 张春侠,李自芳,陈梅珠,等.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5, 33(7):724-727.

[9] 周敏,孙建楠,马佳,等.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少年儿童近视的疗效及依从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3,41(21):2540-2542.

[10] 李秀红,王敏,吕勇,等.不同光学矫正方式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效果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7,37(7):636-639.

(收稿日期:2017-11-15)

猜你喜欢
近视
儿童屈光不正特点及配镜处方分析
400名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的调查分析
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的疗效及角膜并发症研究
2014年菏泽市中小学生视力健康及发展趋势的抽样调查
益气聪明汤在眼科中的应用
视觉生理性手指操对预防青少年近视及控制发展的作用探讨
遗传对视力影响的研究
准分子激光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