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
[摘要]异化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影响并阻碍着其主体的发展,甚至分裂出主体的对立面,反过来对主体进行控制。本文即是从异化的角度出发,分析概括了当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奖惩工作实施的现状,并分析了异化问题出现的多方面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高校学生奖惩工作异化问题应当遵循的几点原则并引发思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奖惩;工作;异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06- 0082- 02
异化一词,源于德文Entfremdung,表示转变、远离、脱离等含义,通常指主体在某一特定时期,发展出它的另一个方面,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影响并阻碍着主体的发展。
马克思就曾经指出人的劳动产品异化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又统治着劳动人民。现时期,人们为了锯决某一问题、研究某一现象、提高某一认识而发明创造出许多方法、技术、手段,然而这些方法、技术、手段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又异化出对立面,反过来控制并影响着整体。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奖惩工作亦是存在于教育管理之中的一个典型的异化问题。
一、研究背景
高校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系列方法、手段、措施,对受教育者施加有计划、有目的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高校所有的-作都是圍绕着教育人、培养人而进行的,奖惩工作亦是如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奖惩就是教育者根据相关制度和法规,运用奖励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予以正面的肯定和激励,运用惩罚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予以否定和鞭策,以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方式。
虽然近些年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奖惩制度与规范已趋于完善,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思想行为的改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奖惩工作中,异化现象却越演越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已逐渐异化了最初的奖惩初衷,徘徊于为了奖励而奖励,为了管理而惩罚之中,导致了一系列异化问题的产生。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奖惩工作现状
(一)复杂的奖惩工作被异化为简单的积分累加。奖惩工作作为高校教育的一种方法,目的是为了教育人和培养人,使其成为满足社会要求的综合人才,奖惩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全面、复杂的过程,教育管理者不仅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相应的奖惩,更要注重观察学生的道德品德以及心理情感的变化情况,做出相应的判断并予以奖惩。而现阶段,科学、复杂的奖惩工作已被异化为简单的积分累加,教育者依据相关规章制度,根据学生日常行为,满足学校相关管理条例的规定即加分,违反相关管理条例即减分,最终导致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要求变得简单化和低标准化,甚至是短期化、表面化。这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奖惩工作的异化现象使高校奖惩工作严重偏离其设立的本意,也达不到预期目标。
(二)明确的奖惩规则异化出学生的欺、瞒、隐、骗行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现如今人们处于一个受着现实化、物质化、利益化思想观念引诱的时代,导致了许多高校学生对荣誉、物质、利益越来越向往,并采用多种方式去追求。而高校实施奖惩工作的方式是依据学校管理条例进行,奖励与惩罚的方式方法均可以在学校管理手册中或学校网站上查询到具体的实行方式,何种行为可以受到奖励何种行为会遭受到处罚一目了然。因而,此种奖惩工作的实施过程被不断地异化,以致向着反方向进行。高校学生根据学校规范条例,为了获得奖励或逃避处罚,利用欺骗的方式去获得奖励,运用隐瞒错误的方式去逃避处罚,以此形成的思想行为导致高校奖惩工作违背了教育人、培养人的初始目标。
(三)奖惩工作异化成为教育管理者的管理方式。高校奖惩工作,初衷是为了培养、塑造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中心是育人,其次是管理。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不论是高校奖励还是惩罚均已异化为管理手段,育人初衷鲜见其中。例如,在奖惩工作中,部分管理者依据受教育者参加了的活动、会议、讲座进行加分,不参加即不加分或相应的减分,以保证活动、会议、讲座的顺利开展。最终期末的时候依据平时分数的高低来评优秀、评奖励,完全以一个管理的姿态来实行奖惩制度,开展奖惩工作。这种形式化、教条化的依据规章制度管理日常教学的奖惩方式,已经偏离了奖惩轨道,告别了奖惩初衷。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奖惩异化原因探究
(一)时效性不强。据了解,高校规章制度制定完成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不会有所改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所有的条例。然而发展是永恒的,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地发展之中,不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个人,一定时期的规章制度运用到下一个时期就会有许多的不适应,从而导致异化的产生。
(二)缺少监督管理。高校学生教育奖惩工作以学期或学年为一个周期,奖惩工作评选公示之后,本学期或学年的奖罚工作也就意味着告一段落。然而在之前由于各种原因,评选工作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合理、不公平现象,例如评选同学的欺、瞒、隐、骗;教育管理者的记录失误以及主观心理的驱使等等,都可能引起奖惩工作的不公正。然而当这些情况发生后并没有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进行处理,久而久之,广大师生也就很少会去实行监督的权利,任凭奖惩工作顺其自然的发展,也增加了学生欺、瞒、隐、骗的侥幸心理。
(三)多种意识形态的冲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观念也都有了日新月异的改变。然而,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些不和谐音调的出现,例如“拜金…‘现实…‘利益”等声音此起彼伏,这些新生理念也在悄无声息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高校受教育者也不例外,在利益与经济的追逐中迷失了方向,在高校奖励的争取之中迷失了自我。以致高校奖惩工作向着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本着育人为本的教育奖惩异化成了一个培养“利益追逐者”的基地。
(四)不同群体机制间的价值取向相互冲突。每一个受教育者都会同时处于不同的群体机制之中,家庭,学校、社会等等。然而每个群体对于奖励和惩罚的评判标准往往不同,很多时候同样的一件事在不同的群体之中的评价会相互矛盾甚至相悖。同时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又处于不稳定期:一方面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对新鲜事物的理性判断。因此面对此种情形时,高校受教育者就会显得无所适从,致使各个群体之间的奖惩时效相互抵消,甚至出现“负值”。
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奖惩工作的完善原则
(一)实效性原则。发展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社会各方面都处于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之中,一成不变的制度终将会影响甚至阻碍其前进的步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奖惩工作亦是如此,如果不能紧随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终将会影响甚至阻碍其目标的实现,甚至会培养出有才无德的“异类人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奖惩工作要紧随时代的步伐,根据社会的需要,及时的修改制定符合时代的奖惩制度,使其能够不断地引领奖惩工作走在时代的前列,培养出时代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二)创新性原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奖惩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其面临的对象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既有外在显现的可以直接观察的学生行为,又包含內在的隐形的难以直接观察的学生思想、心理的现状。因此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奖惩工作而言,就不能和其它工作一样,依照规定执行条例,而应当有一种创新性的新思维,针对奖惩对象的特点以及奖惩目标的指导,制定出一系列适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奖惩工作的规章制度、方法措施。
(三)科学合理性原则。任何一项-作若想实现预期的目标,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其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沿着预先设计的轨道前行,即使在前进过程中会出现偏离轨道的情况,也能通过监督管理机制及早的纠正改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奖惩工作同样是这样,需要一套监督管理机制进行实时监督,确保奖惩工作能够按照预期目标进行,不会因为教育管理者的主观因素或其他因素的冲击而缺失了其客观公正性,同时也可以对被教育者的虚假表面行为进行震慑。
(四)整合性原则。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代大学生亦是处在一个复杂的关系之中,家庭、学校、社会乃至国家。然而如果每个群体的奖惩评判标准、原则和方法存在根本性的不同甚至相悖,就会对被教育者产生相当大的矛盾影响,这样一来不论是家庭,社会还是高校的工作和目标都会受到冲击。因此,高校制定学生奖惩制度的计划和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究其他团体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明确主流价值观,分析整合出一套相对于各个群体间的内在统一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奖惩规则。
五、引发的思考
英国学者帕金曾经说过:“大学对一切都进行研究,就是不研究它们自己”这是早期学者对大学的尖锐批判,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大学校园内也出现了不同层次的体制改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大学校园已经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开始进行自身的完善。然而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是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的,是需要经历挫折和磨难的。异化问题在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在所难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奖惩工作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异化问题同样如此,因此需要广大学者能够予以关注,集思广益,共同解决。
参考文献:
[1]辞海:中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郭增琦,郑江艳.议高校学生奖惩问题的完善之道[J].继续教育研究,2009(6).
[3]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朱永新.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