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芝兰
[摘要]在自主创新的背景下,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模式会产生新的变化,如何实现高校企业的均衡利益,携手发展是本文探讨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对校企合作现状和理论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在开放式自主创新背景下,建立校企合作的模式的新策略。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选择;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06- 0010- 04
高校和企业存在一定协作性和互补性。当企业和高校联系性较低时,对于高校和企业的进步发展都会造成不良影响。校企双方存在对彼此的利益需求。如高校无法将学术理论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企业缺乏人才支持,也会拉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校企合作能够实现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尤其是在市场竞争力大,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校企合作有助于高校和企业实现共同发展。另外,实现校企合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水平提高的过程中,企业会加快拓展利益链条,因此在社会中的各个角色联系性必然加强。如高校与企业实际上是教育和生产两种社会关系。教育和生产往往是紧密相连的,教育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又会推动教育的进步。我国提jJ,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见教育对于生产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开放式自主创新的背景下,开展校企合作有助于实现教育和生产的共赢。如何在新形式下完善校企合作的模式,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只有制定符合企业和高校自身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才能真正发挥出校企合作的优势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理论与现状
(一)校企合作基本理论。校企合作早在十九世紀的德国便已提出,校企合作也可以看作为一种合作教育模式。合作教育指的是在学习学术理论和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的实践。就是常说的将课堂的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实践取得报酬。并且在此过程中在可将实践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带回到理论研究上,周而复始。这也是校企合作的基本理论流程。
校企合作双方是企业和高校,是二者共同参与的合作模式,二者为独立的组织机构,是两种机构的互相合作。促使校企必须加强合作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当前科技发展迅速,社会分工具体化,生产力水平较高,高校的人才教育理论需要不断与时俱进,而且这个“与时俱进”还是一个速度要求极快的过程。尤其是在开放式自主创新的背景下,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社会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紧张。因此校企合作存在必要性十分具体。
(二)我国校企合作模式现状及问题。当前校企合作模式已经产生多种,具体采用什么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理论认知,二是企业和高校的自身需求。
(三)基于理论认知的校企合作模式。认识校企合作模式的角度不同,所建立的合作模式也会产生不同。国内关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究,可以进行详细的归类分别。首先,从社会角色上来看,企业和高校分属于生产者和教育者。因此可融入产学合作研究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类。可以将产学研合作模式归纳为:机构间协调模式、双向联合体模式、多项联盟模式、合作办学模式。或者还可根据校企合作关系的异同,将校企合作模式分成‘共建实体、联合开发、技术转让的三种模式,在国内,通常基于理论认知制定的校企模式主要是校办企业、行业办学以及合作办学三种合作模式。
二、基于双方利益的校企合作模式
在此条件下,企业和高校合作模式功能可分为生产经营型、研究开发型以及人员培训型三种模式功能。站在对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条件上来看又可以将校企合作模式分为企业培养、学工交替、资源共享、授权冠名这四种合作模式。还有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制定出的校企合作模式,该方法将校企合作创新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即外部化模式、半内部化模式和内部化模式。当前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大学和企业之间合作的创新网络形式,通过网络形成了技术协作,契约合作、校企一体化三种合作模式。国内常见的典型模式的校企合作有,大学科技产业园区模式,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模式、工程研究中心模式等等。
三、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
国内校企合作发展仍存在不少不利因素。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有一定的阻力。对于校企合作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一)校企之间缺乏共同利益点。很多高校中的校企合作是在学校内部开展或者是短期实习的模式。这种小规模的校企互动无法实现真正有效的校企合作。造成这种问题的只要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高校是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于校企合作存在认知上的不足,不能完成高校就业导向。第二是受到高校经济模式影响,缺乏市场观察能力,高校缺少寻找与企业利益互通点的能力,难以引起企业注意。第三是高校学生自身素质的原因。知识面狭窄、技术能力与企业需求不一致、实践能力差,社会经验低等问题都会制约校企合作的发展。
(二)校企合作缺乏动力。虽然广东省各大高校为加快形成校企合作,通过推行工学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面向成人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成效。但是由于企业缺乏对高校的了解和沟通,导致很多高校实现深度化的校企合作存在一定难度。有部分高校几乎是以靠关系的方式,来联系企业。企业面对校企合作的冷淡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校企合作的动力。
(三)校企合作制度缺失。教育主管部门之间存在利益纠葛,导致各教育部门根据自身立场,进而对教育资源产生保护倾向。导致很多高校在教育资源,实训基地上难以实现共享。造成了极大的教育资源浪费和不公平现象。此外,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人员和高校人员之间缺乏必要沟通和了解。一些实训基地名义上由企业管理,实际上企业未能完全参与人才培养,包括与学校人员合作交流中,企业方没有参与到高校的教育改革。导致部分校企合作形同虚设。
四、开放式自主创新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分探析
(一)开放式自主创新含义概述。开放式自主创新思想被提出之后,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过多次定义,一般指的是企业通过均衡企业内外部资源,来打破封闭创新方式,通过引入外部创新能力的手段,同时利用内外部市场渠道提供创新动力,以此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不可能仅仅依靠高成本的内部创新活动来支撑企业的创新性进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开放式自主创新理念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创新的主导模式。
此创新模式能够将创新目标既停留在传统的产品经营上,又融入了外部技术支持,该创新模式通过技术买卖。战略联盟、企业合作、校企合作、风险投资等商业模式方,进而获得外部支持。在开放式的创新理念下,研究成果能够穿越企业的边界进行扩散,其他公司可以通过许可的方式利用它们,进而创造一个双赢的结果。
(二)开放式自主创新下校企合作模式特点。在开放式自主创新下,校企合作取得有效进展的关键在于有一套适合双方的合作模式。能够将自主创新理论和技术有效扩展到实践中去。既然是校企合作,那么也说明了合作就要有利益索取,高校和企业之间实现合作模式的基础是双方能够取得共赢。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因此合作模式的选择和应用就变得更为复杂。在开放式自主创新的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可以看做是行业对接,人才对接,和科技对接。上文也介绍了校企合作模式的几种模式,说明了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因素是千变万化的。
1.知识交易。知识交易就是校企合作中的知识与技术对接,高校和企业通过市场,对知识和技术进行交易。获得彼此所需利益。这种合作模式较为常见,就是常说的知识产权交易。企业可通过一次性的购买活动完成交易合作。该合作模式较为简便也较为常见。一般不需要额外对合作进行管理。合作成本较低。一般情况下,该合作模式不需要企业提供内部技术,一般适用于核心竞争力较低的中小企业。这种模式能够将产品开发的风险降到最低。不过该合作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格外注意。如,企业所购买的知识或技术未必能够真正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进行知识交易中应该重视先前考察论证。其次校企合作中的知識交易,需要企业方重视对知识技术成本的预算分析,掌握好利与弊。另外,知识交易未必得到真正的知识产权,企业也不一定能获得技术研发能力。因此知识交易能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充满未知。
2.委托研发。该模式适用于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企业,当企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时,就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委托高校研发机构进行产品开发研究。该合作模式也是实现校企合作双赢的重要路径。校企合作委托研发模式具有一定优点,企业能够通过委托结构获得急需利用的技术或产品,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且该技术或产品能够成为企业的开发专利项目,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委托研发合作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其对企业的技术水平要求虽然不高,但是依然存在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因此该合作模式是有一定的,门槛限制的,而且创新的技术具有不确定性,是否能够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还需要企业不断地进行发展和完善,加以验证。因此委托研发合作模式对于企业一方来说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3.合作研发。校企合作中的合作研发模式就是指企业与高校等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开发一项科技项目或产品等。合作研发模式有利于降低企业研发风向和投资风险。一般来说,合作研发模式是校企合作中最为合理的合作方式。能够促进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性加强,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该模式能够增强校企合作的紧密度。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强了合作研发模式的稳定性。另外,合作研发模式能够提高企业和高校对彼此的信任程度。以这种合作研发模式的校企合作,能在合作过程中取得共赢的目的。当前,合作研发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协调好合作关系。保证合作的稳定性。企业和高校双方必须努力协调好各方责任利益。保证校企合作的持久稳定,以此实现高校和企业双方的共赢。
五、校企合作模式指标分析
校企合作模式的确立基础之一,就是基于双方的利益索求。因此探究校企合作模式必须对合作模式的需求指标进行细致分析。
(一)优势互补。校企合作的一大目的就是先双方的优势互补,以此带动自身的发展,这需要高校与企业都必须充分地了解对方的优势与自己的劣势。这也是展开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因此选择合作方和合作模式,必须要对优势互补的指标进行详细摸索,寻找最佳合作伙伴,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利益。
(二)信誉度。信誉度在行业竞争中尤为关键,因此信誉度也是校企合作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校企合作而言,企业和高校之间在合作中必须履行合作义务条款。维护信誉度。减少合作风险。反之,如果合作一方信誉度较低,就会增加合作风险。因此合作双发在进行合作时,必须重视考察对方信誉度,谨慎选择合作方。在进行合作时要明确对方的所享受的权利和所需承担的责任,并监督遵守。
(三)投资能力。校企之间展开合作是需要一方或双方进行资金等投入地,因此在进行校企合作时,必须要增强投资风险意识。在高校和企业合作过程之中,企业方面要不断地创造机会,为人才培养建立环境良好、设备齐全的实习基地,并且与高校或者相关研究机构共同进行研发、培训。
(四)配合度。校企合作很重要的一点是双方能够展开有序、良好地合作。保证双方能够在一个和谐地合作环境中共同开展工作。因此双方的配合程度是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认证指标。在合作中,需要高校和企业双方能够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尽最大努力解决和避免矛盾和摩擦,双方做到合作的兼容性。比如校企双方文化互相交融,相互配合、相互兼容,。或者是校企双方在资源上进行优势互补,完善工作配合。此外,校企双方必须由同一奋斗目标,保证双方在战略目标上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一致性。这将有利于校企合作的进步和发展。
(五)办学合作理念。校企实现合作需要企业对高校办学理念的认同,高校办学旨在通过开展成人教育,校企合作必须实现招生、就业双重指标的提升。
(六)合作成本。校企合作的评价指标还在意对合作成本的控制,合作成本可分为投资成本和费用成本。企业的目的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因此对于成本的把控十分重要。而高校也需要尽可能地降低合作成本,便于科研工作的开展。因此,在校企合作中,成本控制成为了校企合作模式重要的指标之一。当高等院校确定进行校企合作以后,必须快速从各类人才市场、相关咨询公司来确定自己的合作企业。在这当中需要通过企业咨询、网络媒体、工商管理局等多种渠道获得。在这当中必然会产生较多的成本,如工作人员的通讯费、差旅费、工资和其他用工成本等费用。
(七)其他合作成本。
1.风险成本。风险会贯穿于合作的始终。因此校企合作中,风险成本是指不包括合同成本与机会成本的其他所有因为风险因素所导致产生的费用。而机会主义成本的含义为在合作模式中,由于机会主义行为所导致产生的成本。一般我们把机会主义成本和风险成本。
2.监督管理成本
在校企合作中,高校需要加强监督管理,以此保证在合作过程中,企业能够按照既定的合同进行相关合作,因此高校在合作过程中需要支出一定的成本费用。
六、校企合作模式选择
(一)模式选择方法。校企合作模式的選择能够决定校企合作是否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高校之间,所采的模式也是不尽相同的。通过上文指标分析可以看出,再进行校企合作模式选择中,必须综合考虑合作方的信誉、技术水平、成本等因素。实际上校企合作是存在一定选择标准的,标准也是模式选择的一种原则。具体原则有一是信誉度高;二是一致性强;三是实力匹配性好;四是互补性好:五是互惠共赢原则,概括来讲就是要遵循成长性原则、信誉性原则、对等性原则、兼容性原则、互补性原则、信赖性原则。企业和高校在进行合作时必须充分研究相关对策,总结以往合作的成功经验教训。
通过上文归类总结可以发现,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发展战略。它们之间展开的合作存在共同利益,也存在不同的方向。尤其是对于合作模式的选择,其在组织结构上存在差异,这导致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各自的战略部署、实施具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对于校企合作的双方而言,进行合作模式的选择必须构建一个选择模型。一般来说,模型包括校企合作中的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成本因素,成本因素包含了寻找成本、交流成本以及谈判成本等等。第二个就是竞争力因素。校企合作中企业一方致力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含了兼容性、声誉、资源互补等一系列因素。总之,无论如何选择合作模型,模型都要体现出以下几点要求:
1.合作双方处于平等地位。合作双方必须具有完成合作项目的能力。保持双方平等的利益关系。保证校企双方利益的高度一致,维护了校企双方的办学积极性和更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2.有完整的合作体系,保障合作-l -作的有序开展,确保校企合作能够得到法律制度的有效保障。只有确保校企合作在制度和法律的规范约束和监督管理下,才能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
3.模型必须要实现合作双方的优势互补。合作方必须有另一方需要的优势,只有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才能够更快更好的找寻合作方。 4.模型必须表现合作成本的最大优化。成本的管理控制是实现校企合作发展的必要措施。主要是由于合作的双方都不希望高成本合作。因此建立的模型中要体现的低成本合作,并以此作为合适的合作对象。
(二)委托研发合作模型分析。委托研发模式是企业委托高校进行科技产品或技术研发的合作模式。在委托研发模式中,校企双方需要对一些资金和成果以进行有效协商,以此避免日后纠纷的产生。这种模式是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企业作为主要委托方,而高校作为被委托方或是代理方。实际上,很多委托研发合作模式都需要增强监督管理,避免道德风险问题的产生。作为委托方的企业必须提前制定好监管机制,对高校代理方进行激励和约束,促使代理人能够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能够委托人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确保合作实现双赢。以为是企业和高校的委托开发合作模型的公式:
ZE=v[(1-e)r]-P-C+ Y(eY)
ze =P-(1-e)T+U(eT) - Y(eT)
在此公式中,T是高校对科研产出-个预期的投入,P为高校的实际经济效益,所得经济效益来自于合作企业。E为高校在研发过程中的具体成效,成效包括研发成果和研发速度等。如果的除恶的E值为0,说明高校按照企业要求完成了合作项目,当E等于1时,代表高校和科研机构没有科研任务完成情况较差。因此当E为1时,该公式就必须进行再次计算。高校没有完成合作项目,就必须提升其工作力度进行弥补。公式中Vx是一个函数。V代表高校的投人为企业带来的效用,x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投入,。进而可得m以下公式:x=(1 -e)T;U(x)。该公式表示高校正常情况下在研发项目上的投入情况。计算出的x具体数值就是高校改变项目投入所使用的资金。且当函数V(x)满足V(x)>O且v(x)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本模型中,企业和高校在进行合作时起着相互制约的作用。尤其是在决策上有明显的先后顺序,可对该模型进行两个阶段的截取分析,首先是企业给出委托任务,即第一阶段先由企业给出P、Y(x)及T,当企业得到所需求的科研成果,则T值确定;第二阶段是高校接受委托任务,进行不同效率的研发工作,高校研发效率的高低决定了e值大小变化。因此,可以用到用逆向归纳法对模型进行最终的求解。
设企业委托任务为P、Y(x)、T首先对高校研发进行最大化利益计算,即对e的取值。得到公式如下:
通过计算,在任何条件下得出的ZC最大值即是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e的取值变化就代表了高校对研发投入程度。实际上当e=0时企业的收益最大。
七、开放式自主创新环境下校企合作的管理策略
(一)健全合作管理机制。企业和高校双方可以共同打造一个能够合理分配利润的协议,以此降低利润收益矛盾,提升合作的公平性,促进双赢。双方需共同建立一种和风险共担机制。校企合作必须坚持合作共赢的基本理念,保证合作双方的平等地位,因此校企合作必须健全合作管理机制,保证公平的分配利润,并按照双方收益,分配风险承担义务。促进校企合作的长期稳固。
(二)建立有效的惩罚机制。建立有效惩罚机制是为了防范机会主义行为的出现,有效提升合作双方的合作意识和法律意识,培养合作双方的契约精神,促进合作的进步和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当前校企合作存在一定的机会主义现象,如不及时加以制止势必会影响到校企合作的整体进程,甚至造成合作失败,对合作双方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建立合理的惩罚措施十分必要的,能够有效避免合作一方产生机会主义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使得合作雙方能够顺利从合作中得到应有的收益。对于惩罚额度和方式的制定上,合作双方可以采取签订协议的方式,对合作工作进行监督,通常要大大高于代理方利用委托方给予的便利条件从事合同规定以外的其他行为所可能得到的利益。总的来说,惩罚机制具有高度的约束性和监督能力,能够有效避免委托方和代理方之间出现的消极问题,促进合作T作的有效进行。于企业来讲还是对于学校来讲,都能够利用惩罚机制维护自身的利益不受侵犯。对于企业发展和高校发展来说都是一项有益的制度。
(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合作在于沟通交流,没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合作将很难进行下去,因此校企合作需要加强双方的沟通交流,完善合作方沟通机制,畅通沟通渠道,以此营造和谐的合作氛围。在信息化大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企业和高校。可以借助当前技术优势,建立其信息共享机制,能够使企业和高校在进行合作任务时,能够做到及时沟通。共享信息。保证双方对合作的满意程度。促使使企业能够将关于研发成果的具体要求有效对高校等科研机构进行阐述。同时高校、科研机构在从事研发时遇到的具体问题可以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增强了校企合作的效率和科学性,能够大大提升项目合作的成果。此外,在开放式自主创新的大环境下,信息的畅通变得更加重要。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能够保证相关合作在有序科学的情况下进行。以此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
(四)增强校企战略互信。信任是合作的基础,实现合作双方互信是促进合作取得网满成果的重要措施之一。没有高度的信任不可能促成合作,校企合作的基础就是合作双方的必须保持高度的战略互信。由于信任是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够构成的。一般情况下,企业和高校第一次合作时难以取得绝对信任,不过在合作成功后,双方一定会增强互信,进而展开更高级别,更加广泛的合作。信任越深,合作就越大,成果就越丰富。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此,增强校企之间的战略互信成为扩大合作,延伸合作的基础。企业和高校应该建立一种合作互信意识,并在合作过程中做好自身任务,对合作方保持高度的负责任态度,增强企业和高校的社会信誉度。并以此带动校企合作的扩大、延伸以及进步。
总之,在开放式自主创新的大环境喜爱,企业必须着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产品、科技研发和创新,重视人才战略,加强校企合作,协调好社会合作关系和利益关系。企业在建立同高校的合作中,形成了委托方和被委托方的合作形式。实际上二者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通过本文论述,影响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以及最终成果的获得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企业切实需要,企业、高校自身实力。合作成本收益等等。
除此之外,道德风险是影响校企合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通过对委托开发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在进行科技研发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最终会对企业造成严重损失,校企合作就会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为此,本文又提出了建立校企合作有效管理机制的相关建议,如要建立合理的惩罚机制,建立高校的信息共享机制,增强战略互信等等。此举能够将使代理方的消极合作率降到最低,保证双方都能够从合作中获得满意的效益,达到共赢的目的。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国内校企合作的进行了研究,说明了校企合作模式选择的问题。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是,怎样选取最优合作模式以及细化的选择指标标准。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一定的争议,需要相关人员对其进行不断的深入研究,以此促进校企合作达到新的高度。文章对提升开放式自主创新环境下增强校企合作进行了探究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合作成功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马彤兵.装备制造企业提升管理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
[2]张金波.知识联盟视野中的产学合作体系构建[J].理论与实践理论月刊,2009 (1):79 - 81.
[3]王崇伟.校企合作模式探究[J].教育新技术新产品,2009(16):238.
[4]刘保利.“T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09(6):163 - 166.
[5]霍丽娟.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校企合作关系的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33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