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磊花 许超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高等院校正在响应创新创业的号召,为了能够满足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中,对于学生的教育更加注重理论教育,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实践能力,而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中缺乏一个完善的实践育人机制,这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造成了一定程度影响。在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将德育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观作为指導,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构建创新创业指导目标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包括培养创业能力、树立创新创业意识以及激发创业精神等多个方面。并且创新创业指导的课程体系中还应该包括创业专业课程、创业理论课程以及创业实践课程,而创新创业指导保障体系中还应该包括学校师资情况、创业环境以及实践平台等包括。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高校;创新创业;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06 - 0005- 03
2017年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概念,这就表明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了推动高等教育继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高等教育能够为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服务作用。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高等教育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紧紧围绕当前社会与时代对相关人才及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要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加大了对高等教育中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的重视程度,我国政府为了能够进一步激励大学生积极创业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方案,出台了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虽然近年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创业指导的起步较晚,目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脱节状况,尚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因而还需要对其进行长时间的探究与摸索才能形成一个科学且系统的大学生创业指导体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属于我国发展的战略决策,这不仅是我国知识经济时代的创举,同时也符合我国岗位紧缺且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因而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可行之路。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该秉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抓住机遇,更好地完善社会与国家所赋予的高等教育任务,最大限度地为大学生实现其人生理想做好相关的指导-作。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马克思哲学的基础理论,其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把握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基础条件,除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人实现自身价值与人类哲学思想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认识以及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而在人类在对自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不仅改变了我国认识与改造的客体,同时也改变了主体。这一过程可以称之为主体的客体化与客体的主体化,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就是通过某些劳动工具以及中介手段将有意识的主体对象化到客体中,以重塑客体的社会性活动。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指导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目标体系
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其内容包括大学生创业指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的支持。但由于我国目前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未形成一个科学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因而尚不成熟,这些因素均会导致我国高校在创建创新创业指导体系的过程中缺乏一个较为明确的目标体系。而尽管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更加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但其无法离开创新创业的精神支撑与创业意识导向等要求。现阶段我国创业指导的形式还较为单一,没有重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与目标,同时也没有重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动力。因此,这就要求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思想政治的教育目标,明确育人方面的目标体系。
(二)师资力量不足
现阶段在我国的高校教师中,大部分的创业指导教师均为兼职教师,这些教师主要来源于从事思政工作教师或者辅导员,他们中的大部分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创业培训,缺乏丰富的创业经验。除此之外,传统教育中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中没有重视对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没有重视到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这些因素的存在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质量,从而使创业指导成果展示达不到预期效果。同时由于创业指导教师自身缺乏创业经历,因而便导致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不能给予学生实践方面的指导,仅仅只是局限于理论知识。
(三)缺乏良好的创业指导环境
一般来说,创新创业指导环境除了包括校园环境外,还包括了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但由于现阶段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中,成功率较低,且真正投入到创业环境中的学生非常少。加上创业没有得到社会与家庭的支持,传统的就业观对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造成了一定影响。除此之外,社会上对于创业的大学生仍然具有旧观念,认为其是就业不成才退而求其次,选择创业,认为其属于不务正业的态度。尽管目前我国政府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是由于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国具有非常复杂的程序,因而在学生创业中并未起到预计效果。
(四)缺乏健全的创业指导评价体系
目前对于创业信息的反馈上,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均缺乏一个较为独立的信息平台,因而就导致在对于学生创业实践效果及创业情况上,无法对其进行正确地评估,最终便使得高校在对学生创业成功进行考核的过程中,缺乏一个准确且具体的考核标准。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可行途径
(一)国家层面
为了能够在根本上促进我国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工作,就需要我们从国家层面对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寻找最为有利的政策以及发展机遇。我国在逐步迈入知识经济时代后,创新已经涉及到我国未来发展中的各个方面,为了鼓励及推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我国近年来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大学生个人及其团队的创新,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大学教师的个人创新。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创新与创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改革开放后,我国面临着多个行业及多个岗位严重紧缺的状况。而随着我国人民教育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就业难题上高校便承接了大部分压力,其中就业问题最为严峻的为普通高校的在毕业生。为了能够尽快地缓解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就业紧张局势,就需要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及创新的引导T作。现阶段,我国已经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优惠政策,并且还给予大学生一定的技术支持与资金支持,主要目的在于尽可能地降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本。
(二)社会层面
相较于国家层面对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所给予的各项政策支持,社会层面主要是竭尽全力地配合及监督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与开展。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其不仅需要面对社会给予其的各種挑战,同时还要学会拒绝各种诱惑。因此,为了能够让高校学生在毕业后尽快地融人社会中,就需要确保大学生于在校期间尽可能地接触社会,并且结合目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形势来开展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从而才能够更好地确保创新产品为社会所用,最终产生其应有的价值。
(三)学校层面
采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能够对大学生创新刨业活动的最高思想和行为动机起到指导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变迁与经济的发展,在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上高等院校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人才需要能够适应社会与国家的需要,从而才能够为人类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共享价值。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而言,应该将其定位在如何更好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方面,这就要求高校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较为强烈的创新精神与创业的激情,同时还需要拥有较强的创业实践能力,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现。除此之外,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需要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继续向前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地开展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和培训,这不仅仅是教育发展的必须要求,同时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自觉性与积极性、正确三观创造了环境。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与师资相配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专业性与理论性。需要保证能够确保开设马克思主义课程以及完成相应的课时量。由于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较多,除了文科类学生,其他专业的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内容知识的掌握情况较为浅薄,为了能够使高校大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就需要高校根据学生专业情况以及理解程度适当地增加课时量。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建设一支更为强大的师资队伍,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确保高校学生思想上的创新得到理论支持,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高校而言,还需要出台更多的政策产学研结合起来,实行导师制,能够在科研中让导师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同时高校还可以创办创业实训平台,具体方式是高校学生自主开办其感兴趣的微型企业,所有的交易任务均在学生中完成,学生再根据最终成果对创业经历进行总结并改良。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在对创新创业指导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还处于初步探索与研究阶段,但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开展已经逐步成熟。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发展中的必然趋势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探索并构建大学生创业指导体系,但是构建一个科学且系统的创业指导体系属于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在创新创业指导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地发挥教育功能,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最终促进大学生具有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参考文献:
[1]徐婷婷.大学生创业指导体系构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3):97 -98.
[2]余晓玲.实践育人导向下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与路径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8(3):38 -41.
[3]顾现朋,刘麟.基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通道[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4):24 - 26 ,37.
[4]张亿罕.马克思主义科学人才观视阈下的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3(2):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