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肃妹,林 扇,刘曼华(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阳江 529500)
间质性膀胱炎(IC)是一种膀胱壁在无明确诱因导致纤维化炎性反应的泌尿系统病症[1]。其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尿频、尿急以及耻骨上区及会阴部等疼痛不适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膀胱充盈时疼痛加重,排尿后疼痛减轻。主要特点是膀胱壁纤维化,伴有膀胱容量减少。有报道显示,间质性膀胱炎逐年呈上升趋势,并在女性人群中较为多见。其病因病理均未明晰,当前治疗方案均是以缓解病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实践中,以多治疗方式进行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76例,其中男28例,女48例,年龄28~59岁,平均(42.66±9.28)岁,病程12~120个月,平均(69.20±35.11)个月。患者入选标准参考采用美国糖尿病协会、消化协会及肾病协会(NIDDK)的诊断标准[2],排除其他原因引致的下尿路症状疾病。所有患者按入院次序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男14例,女24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年龄分别为(42.76±8.68)岁,(42.55±9.96 )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5 9,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病程分别为(68.66±37.67)个月和(69.74±32.85)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P>0.05)。事先与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了解详细治疗过程、注意事项及可能治疗结局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膀胱水扩张,所有患者采用硬脊膜麻醉置入外鞘的膀胱镜,其中并使用0.9%NaCl溶液进行灌注。一般首次灌注量较少,以后逐渐增加灌注量并维持。稍后再次进行扩张,所有患者均在术后采用尿管滞留。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给予透明质酸灌注,其中所有患者均通过尿管进行灌注。治疗前后均行尿频评分(PUF)、膀胱容量测定、症状评分(ICSI)、问题评分(ICPI)、生活质量(QOL)评分[3]。
1.3效果评价:治疗后1个月进行ICSI评分,判定标准参考相关文献制定[4-5]。具体为患者是否有需要小便的感觉、两次小便有无间隔2 h、夜间小便次数和有无膀胱烧灼感等临床症状在1个月内是否改善。如显著改善或消失,ICSI评分下降>7者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ICSI评分下降未达到7者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者为无效。其中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经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达89.5%,而对照组仅为71.0%,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
2.2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PUF、膀胱容量、ICSI、ICPI和QOL结果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PUF、膀胱容量、ICSI、ICPI和QOL的结果,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患者的QOL、膀胱容量均得到显著提高,ICSI及ICPI均得到减弱。详见表2、图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著有效无效总有效对照组3814(368)13(342)11(289)27(710)试验组3822(579)12(316)4(105)34(895)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时间PUF膀胱容量(ml)ICSIICPIQOL治疗前2213±327937±1761566±2311131±1582238±289治疗后1154±186①2613±348①793±125①783±104①4639±492①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
图1 间质性膀胱炎治疗结果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期间,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有8例和3例出现肉眼血尿,经对症治疗后消失;分别有5例和2例患者呈现腹胀感,治疗结束后症状消失,余无明显异常,均能坚持完成治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间质性膀胱炎是泌尿系统疑难病症之一,其存在诊断困难,治疗也存在一定困难。有研究认为其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自体免疫、过敏、细菌感染等很多因素有关。该病呈慢性发作过程,表现为非细菌性膀胱炎症病变。临床易见到尿频、尿急、夜尿,膀胱区或会阴部疼痛,并呈进行性加剧。该病发病情况是女性多于男性[6]。本文的临床实践结果也符合这一规律。其可能原因是男性的误诊率较高。
鉴于本病病因、病机制均未明确,因此当前治疗是以减轻患者痛苦和改善患教师生活质量为主要治疗目的,以对症治疗和多种治疗方式综合治疗为主。在本次临床治疗实践中采用膀胱水扩张联合透明质酸钠灌注综合治疗的方案。临床治疗实践结果表明,采用综合治疗后,治疗有效率高达89.5%,显著高于对照组。这揭示这一治疗方案对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有效。
膀胱水扩张、膀胱灌注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主要手段。鉴于间质性膀胱炎易复发,临床多采用联合治疗[7-8]。
当前间质性膀胱炎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膀胱水扩张,它同时也是该病的重要诊断方法。文献报道其临床有效率最高可达70%[8],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相近。其治疗有效一般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①膀胱扩张后对神经系统存在一定影响,表现为神经末梢被破坏,患者感觉病症减轻;②尿中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增加,而抗增殖因子(APF)减少,从而有助于膀胱黏膜的生长;③与膀胱微血管的改变有关;④这可能是膀胱扩张后,对膀胱壁造成刺激的刺激物减少、浓度变稀,患者感觉病症减轻[9-10]。但从治疗过程可知,其只能具有短期疗效,这在文献也获得了证实[11]。因此需要辅助其他治疗方案。我们在本次临床治疗实践中加用了透明质酸钠。
透明质酸是一种的线性聚糖,在本次研究采用其钠盐[12]。结果证实其临床治疗有效率达89.5%。透明质酸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①可有效修复膀胱上皮细胞缺损;②能阻止刺激物、如自由基或其他毒性物质对膀胱组织的刺激;③在治疗过程中与膀胱水扩张术起协同作用,从而使其直达病灶发挥作用,以不同方式减少对上皮下神经末梢的刺激[13-15]。本文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两种治疗方式联用后,不但总有效率显著增高,不良反应也较少。
将膀胱水扩张联合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能有效提高临床总效率,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获得显著改善,不良反应小,而且生活质量也获得提高。这一治疗方案为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思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陈 华,高小兰,赵 壁.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对疾病认知、态度和自我照顾行为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4,28(9A):3110.
[2] Metts J F.Interstitial cystitis: urgency and frequency syndrome[J].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01,64(7):1199.
[3] 卢宝健,尚芝群,张 卫,等.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5,30(5):425.
[4] O′Leary MP,Sant GR,Fowler FJ Jr,et al.The interstitial cystitis symptom index and problem index[J].Urology,1997,49(5A Suppl):58.
[5] 郑 伟.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0):101.
[6] Eisenberg E R,Moldwin R M.Etiology: where does prostatitis stop and interstitial cystitis begin?[J].World Journal of Urology,2003,21(2):64.
[7] 王 锐,高靖达,张 卫,等.索利那新联合三联药物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疗效分析.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6,22(4):341.
[8] 李东魁.中西医结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7): 27.
[9] 王树敏.膀胱水囊扩张后行药物灌注治疗膀肌炎临床疗效分析,2015,15(10)114.
[10] 王世禄,陈瑾瑜,范康业.膀胱水扩张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8):1004.
[11] 程 斌,邵 丰,吴海媚,等.膀胱水扩张联合肝素碱化利多卡因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44(3):216.
[12] 朱国辉.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胧炎效果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4,15(3)228.
[13] 叶少波,史 明,常江平,等.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研究[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4,17(3):185.
[14] 肖 川,王 勇,易正金,等.透明质酸钠和肝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效果比较[J].中国药业,2014,23(9):69.
[15] 索 毅,席 楠,许社鹏.钾离子敏感试验对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疗效顶测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