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并举提高传记类文本教学质量研究

2018-05-22 11:02王迪
成才之路 2018年9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王迪

摘 要:每篇文本被安排在教材中,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对于名人故事类课文来说亦是如此。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关注到文本独特之处,就能发挥文本的育人价值。要借助资料收集,丰富解读维度;借助留白补充,深化解读效益;借助类群文本,强化课后延伸,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记类文本;资料收集;补充留白;类群文本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9-0095-01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苏教版五下的一篇课文,编者在本单元编入的四篇课文全是赞颂名人可贵精神品质的,属于人物传记类文本,这篇课文与其他三篇写人类课文有明显不同:它篇幅很短,全文共四个小节却描述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的一生,就连突出文章中心的第三自然段,也仅用了简短的几句话和一处心理描写。而另外三篇课文都借助典型事例,紧扣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刻画人物形象。学生在学习这三篇课文时,通过细节的刻画都能轻松走进人物内心,也很容易感知作者的写作方法。然而像本课这样的短小文本,又没有细节描写,教师该怎样制定学习这类课文的过程结构和学习方法呢?

一、借助资料收集,丰富解读维度

人物传记类文本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人物,尤其是人物的精神品质,从而对其发自内心地敬佩。然而教材文本的篇幅相对简短,学生仅依靠文章中有限的语言资源,很难对人物形象形成深刻的印迹。因此,教师必须补充课外资料来充实形象。这些资料除了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补充外,更为重要的来源是学生的课前搜集,需要学生对丰富的资料进行合理的筛选、提炼。而这一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避免学生大海捞针,教师布置查找资料时不妨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缩小查找范围,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的能力。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最需要学生理解的是司马迁遭受了怎样的酷刑、为什么说“飞来横祸”。这些内容的知晓对于理解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是很有帮助的。在教学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查找司马迁为什么受刑,受了什么刑,当时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在谈论为什么这次酷刑是飞来横祸中,对酷刑有了清晰的了解,转而都十分关注司马迁受刑后的内心痛苦、绝望。此时大家都感同身受,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文本情境,走进了司马迁的内心世界,为更好地体验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学生正是在课前资料的搜集中,了解了相对陌生的酷刑,才深切体会到司马迁内心生不如死的痛苦和绝望,才能顺利地进入文本主旨的深入感悟。

二、借助留白补充,深化解读效益

作者往往在文本表达时留有空白,而这些留白不仅为读者的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更是阅读教学中孕育学生想象能力的最佳教学资源。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在文本空白处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认真揣摩、大胆想象,借助课前资料和文本情境的想象,再现文字背后的细节,从而丰富人物形象,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如课文第三段有这样一句话:“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此句语言精练,写出了当时司马迁受到酷刑后的真实感受。但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学生显然难以走进文本的内在世界。这里需要关注的是:司马迁为什么“悲”,为什么“愤”,又为何几次想了此残生。这一切正是他发愤写史记的动力来源,可是文本中却没有详细描写。此时,教师可以借助这一契机组织学生进行想象练笔,以写促思,学生必定會对“发愤”一词的理解更加深刻,自然也就能解开困惑:他为什么能坚持13年,用整个生命谱写这部巨著;同时也与下文的“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形成了自然链接,展现了司马迁内心完整的斗争过程。文本留白处的想象补充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学生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借助自身的经验认识,展开思维的翅膀,遨游于想象的时空,与司马迁邂逅,与历史碰撞,触摸到了司马迁那痛苦而伟大的灵魂。

三、借助类群文本,强化课后延伸

这类短小的名人故事类课文,编者在每册教材中都有所编排,教材文本中对这些名人的描写,都是从一定的视角出发,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成就展开的。阅读教学一直都倡导“课内得法、课外得益”的理念,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以教材文本中的人物为中心,拓展补充关于人物的其他事迹材料,引领学生在统整的过程中进行感知,更好地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奠基。如学完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之后,很多学生对司马迁忍辱负重的精神都有了深刻的体验与感知。随后,教师则引领学生拓展了关于司马迁的其他故事并进行阅读,如司马迁从小勤奋好学以及游历过程中的一些趣味逸事,让学生对司马迁形成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更能引导学生着力对比了不同文本下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形成理解和表达的双重丰收。

四、结束语

总之,每篇文本被安排在教材中,都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对于名人故事类课文来说亦是如此。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关注到文本独特之处,在阅读方法指导上下功夫,就能发挥文本的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金立义.《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1(05).

[2]巫新秋.此身虽异性长存——《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记[J].江苏教育研究,2009(02).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