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红楼梦》,没有记下宝玉的多情,也没有记下十二金钗的美貌,唯一记住的,是林黛玉那一双眼泪长流不断的眼。
为父母早逝流泪,为寄人篱下流泪,为孤独无依流泪,从秋流到冬,从春流到夏,林黛玉整个就是一个泪人儿。宝钗失父,但有母亲呵护,有哥哥撑腰;湘云“襁褓之间父母违”,但出身侯门,伯伯哥哥权倾一方。比别人,看自己,她总觉得自己是最不幸的人。在“花谢花飞花满天”的春日美景中,宝钗在花丛中扑蝶嬉戏,湘云在芍药下畅快地午睡,连“槛外人”妙玉都在用贮雪烹茶自享其乐,唯独她,手持花锄,独守花冢,泪水和着“红消香断有谁怜”涌出,叹息伴着“他年葬侬知是谁”飘荡……
看到林黛玉的那双泪眼,总让人联想到“樊悦书们”。最近,复旦女生樊悦书的一篇题为《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的文章,引发许多大学生的共鸣。樊悦书写道:“进入复旦后,我发现光考上好大学是没用的,再努力也买不起上海的一套房子,而上海土著的同学家里都有两套了。”那些从家乡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樊悦书们”纷纷跟帖,叹息自己缺少家庭背景支撑,没有任何人脉关系,甚至有网友留言道:上策投胎,中策婚姻,下策读书。这群天之骄子与泪眼婆娑的林妹妹何其相似乃尔!
《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平底小帆船上钓鱼,已过去了八十四天,没逮上一条鱼。他也有过年轻时的辉煌,但是现在他却成了一面古老破败、伤痕累累的旗。他在与大鱼的搏斗中鲜血直流、伤痕累累,还得与饥饿、困乏进行搏斗。但是,他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毁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就是硬汉精神,可以被毁灭,但绝不流泪,绝不叹息!
我们感谢古今中外的文学家们,他们创造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让我们比较、鉴别和取舍。悲愁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思维方法。想流泪总有泪流,眼睛总盯着伤感的斑点,而对快乐的世界视而不见,你就永远无法微笑。其实,幸与不幸是相对的,愁苦常常是自找的。你把自己的目光从伤感的斑点上移开,就会发现世界的美好。正视快乐的世界,常开笑脸,生命会因此而更美丽,世界也会因此而更美好。
林妹妹,你超凡脱俗,冰清玉洁,你是美丽的。如果你收起眼泪,笑对人生,你将更为美丽。
◆点评
作文抓住林黛玉“流泪”这个的特定行为展开议论,先叙述林黛玉经常流泪的客观原因和心理状态;接着联系现实,述評“樊悦书”事件,指出这些大学生与泪眼婆娑的林妹妹的相似之处;然后联系《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评述硬汉精神,指出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流泪,绝不叹息”;再分析悲愁的实质,指出解决办法;最后回扣开篇,点击中心。考生借《红楼梦》人物来议论人生心态问题,借用相似联想和对比联想来进行论证,以小见大,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刘步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