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思维——认清矛盾的是是非非

2018-05-22 07:49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观点事物预测

知识积累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

技法指津

一、用全面的观点分析事物

事物往往有正面,有反面;有主流,有支流;有成绩,有问题;有长处,有短处。一个问题总有两个方面,甚至几个方面。说理议论时,如果只说一面,而忘记了另一面,就会犯片面性的毛病,写议论文最忌讳的就是这一点。因此,我们要养成全面说理的能力,只有整体把握事物,全面分析问题,才能避免说理的片面性、绝对化。

【片段示范】

预测往往代表着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希望与憧憬,有了预测,就有了目标与方向,这样,越渴望成功,就会越努力拼搏,越努力就会离自己的目标更进一步。就像《为学》中的那个穷和尚一样,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行动证明了立志求学的重要性,与那个只会雇船却没有实际行动的富和尚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说明了光有预测是不行的,实践才是走向成功的关键,而预测最多可以化为你去实现目标的动力罢了。预测很多时候都等同于另一个词——空想,空想可以有,但不能只有空想。

所以,我们得在预测中有所行动,走好自己的路。首先,我们得坚守初心,“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只有严于律己的人才可以不忘初心。其次,我们也得乐观地面对一切。天有不测风云,月有阴晴圆缺,很多我们所不能预测到的事情会突然造访。就像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一样,一切来得都那么突然,我们唯有乐观地面对,重整旗鼓坚持走下去。再者,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也尤为重要。很多时候,做事不仅需要你全身心地投入,还要找对方法,对症下药,才能提高成功率。

——2017年高考上海佳作《脚下的路,是走出来的》

◆点评

这段文字谈有无必要预测。考生这里所运用的就是全面的观点,既看到预测的重要性,也看到预测的局限性。该生肯定预测的重要,同时也指出,如果没有行动,预测就失去了意义。为了凸显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考生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以自身和古今的代表性事例予以充分的阐释说理,体现出辩证统一的思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事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所以,我们要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由此及彼地分析事物。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正确把握是进行辩证分析的前提,只有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才有可能认清事物的本质。

【片段示范】

走遍中国乡村,田间依旧存在的蛙鸣见证了美丽乡村的嬗变。古人有诗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从关注“三农”问题到精准扶贫,时代的巨轮飞速向前时,中国广大乡村并不曾被抛下。它以非凡的活力实现了自身的蜕变,呈现出一幅山水美、人情美的淳朴画卷。

从微观层面上来看,无数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人成了时代的先锋。毕业于耶鲁大学的村官秦玥飞带领乡亲率先走上信息化的道路;支教三十多年的女教师以芳兰振蕙叶之姿,使“支月英”这个名字镌刻在两代乡村人的记忆之中。鲁迅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正是因为人们对乡村有着最深沉的眷恋和责任,这方土地才成了无数人难以割舍的牵挂。从宏观层面上看,国家在向前发展时也从未遗忘农村:湘西十八洞村的发展经验至今还在传播,精准扶贫体现出对农民的关怀,“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理念深入人心……

——2017年高考湖南佳作《蛙鸣伴驼铃》

◆点评

这段议论分析充满辩证色彩。考生緊密围绕“乡村的变化”,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由果溯因,深入发掘“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两方面的因素,揭示个人的奉献精神和国家的政策理论对农村变化的深远影响,分析细致深刻,议论周密严谨,论证有条不紊。

三、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事物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事物发展是一个始终运动、变化的过程,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只有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我们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向作出正确推断。

【片段示范】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回望近几年的中国,“一带一路”的发展历历在目。追溯历史,唐宋时期,大漠孤烟中的声声驼铃指引着中国商人在丝绸之路留下足迹;郑和下西洋时,中国之威随“海上丝绸之路”传扬四海;今时今日,“一带一路”搭起了连接中国传统与现代、本国与沿线国家相互联系的桥梁。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深入参与全球治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携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如一位诗人所说:“小小流萤,宇宙间所有的光亮都是它的亲人;它冲破了黑暗的束缚,仅仅因为服从了内在的力量。”而中国的这种力量,正体现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共享单车、京剧之上;正体现在由此展现出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腾飞之势上。相信我们中华民族必将在光明之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2017年高考河南佳作《爱我中国,全面腾飞》

◆点评

在这里,考生很好地用发展的观点去分析事物。考生重点抓住“一带一路”的渊源和发展轨迹,既有纵向的分析,又有横向的比较,对于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不是停留于静止的表面进行解读,而是着眼于现实与未来之间的联系,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评析,精准把握发展趋势,指明未来愿景,充满自信与希望。这样的说理就比较辩证深刻,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误区警示】

1.不要偏于一面。世界上有许多的关系在表面看来是对立的,而实际上却是对立统一的。如果仅仅从一个方面去考虑,就有可能得出偏颇的结论。请看下面的文段: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需要我们勇往直前。古人云:博学而不穷,笃学而不倦。人生毕竟是充满冒险的,你将永不知道前方等待你的是荆棘小径还是宽阔大道。只有坚持不懈,不停地走下去,不顾一切地走下去,才能到达成功的终点。

——《走与停》

从表面上来看,这段文字观点鲜明,通顺流畅,也有一定的气势,但细读就会发现,这些论述具有较大的片面性,如“只有坚持不懈,不停地走下去,不顾一切地走下去,才能到达成功的终点”就片面强调了“走”的作用,而忽略了“停”的价值。而实际上,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些“停”还是必要的,适当的“停”是为了后面走得更好。如果用辩证的观点去看问题,就不会得出这样片面的结论。

2.不要态度骑墙。有不少考生将辩证分析简单地理解为对所讨论的问题各打五十大板,或在表述观点时含糊其辞,不作明确的判断,这是对“辩证”内涵的误解。辩证分析并不反对论点鲜明,辩证思维首先应该体现在作文论点的正确与鲜明上,如果观点模糊,态度不明朗,含混不清,似是而非,就谈不上是真正的辩证分析。请看下面的文段:

有机遇,必然会有风险、有挑战,现实生活就是如此。炒股票有风险,炒房地产有风险,商战可能失败,企业可能会倒闭。面对这些,有人发了财,有人惨败,有人晋级,有人下岗,这就是客观规律。然而,机遇,可以把握又不好把握;风险,可以回避又不好回避;挑战,可以應对又难以应对。这些,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十分清楚。

——《也谈“机遇”》

在上面文字里,我们看不到考生的明确态度和对现实生活的准确判断。文中写道:“机遇,可以把握又不好把握;风险,可以回避又不好回避;挑战,可以应对又难以应对。”这里表面看起来很辩证,实际上是态度骑墙的表现:作文议论的是什么?观点是什么?这样的作文让人读了以后不知所云。这是辩证分析之大忌。

3.不要讲“过头话”。过头话不能讲,讲了过头话就很有可能使论证苍白无力。请看下面的文段:

如今,书店的书目和数量越来越多,但都是为了迎合人们的“特殊胃口”。如“戏说历史”“正说野史”等书籍充斥着书店,就是为了赚取钱财。还有一些所谓的“励志”书籍,在打造一种如花似雾的成功学,让人们追求虚无缥缈的成功。更可怕的是那些“文学名著解读”,用一些莫名其妙的眼光和手法把名著中的人物戏剧化、丑恶化,改变人们心中的名著印象。可以看到,这些书籍对青少年精神毒害十分严重,如此下去,必将消磨人的意志,使人变得腐化堕落,从而摧毁民族的精神。

——《警惕文化危机》

这段文字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揭示出文化危机,但在说理上存在着武断、绝对和片面的倾向,说话严重“过头”,不顾客观之事实,竭尽“夸大”之能事,凸显出辩证分析的严重不足。这样的作文,肯定是没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

【本版由王学华供稿】

猜你喜欢
观点事物预测
无可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观点
奇妙事物用心看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