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现代企业中,管理者出于各种目的对企业实行盈余管理。而会计政策的选择,是企业盈余管理的必备条件之一。本文在对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并对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选择 盈余管理
一、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
近年来,企业管理当局为了得到满意的财务会计结果,借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等多种手段,多计或少计收益、少计或多计费用与成本,对企业会计利润进行操纵。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在合法的前提下寻求于己有利的财务后果,实现其盈余管理的策略。
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共性在于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之一就是会计政策选择,而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会影响到公司的盈余。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区别,盈余管理除了采用會计方法外,也可采用非会计方法,其主要区别在于管理当局的动机。盈余管理是一把利弊兼施的“双刃剑”,其存在具有多种动机,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一方面,会计准则制定者要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另一方面,公司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只能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超越会计准则的规定。
二、会计政策选择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包括变更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占得比例越高,折旧率的杠杆作用就越大,降低折旧率对增加利润的影响也就越大,盈余管理就越容易。其次,固定资产折旧费在企业营业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折旧费的变化对营业利润的影响较大,利用折旧费用增加营业利润,会让报表使用者误认为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和持续获利能力提高。另外,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错综复杂,使得企业管理当局很容易找到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理由去进行盈余管理。
2.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选择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投资企业可能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盈亏情况,适宜地增加或减少持股比例,借助持股比例变动更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在成本法与权益法之间进行选择,以达到对当期盈利进行管理的目的。
3.资产减值准备方法选择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可收回金额确定的主观性强,会计政策的选择性依然很强,会计估计仍有被滥用的可能,资产减值制度的实施在客观上也为企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盈余管理留下了空间。
4.无形资产确认方法选择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企业研发项目支出分为两个阶段,对于不同阶段的支出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于还处在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还处在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资本化,不符合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但这些条件中对于开发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是否能证明开发的新产品是否具有有用性;是否能可靠计量该无形资产在开发阶段的支出。这些问题的确定都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很大的操作空间。
三、合理选择会计政策及规范盈余管理的对策
1.加强会计信息披露,增加会计政策透明度
要减少企业管理当局的机会主义选择行为,规范盈余管理,就必须要求企业遵循公开原则,加强会计信息披露。可建立专门的信息披露电子化系统,以综合衡量和测定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务以缩短信息披露的时间,动态监管公司。此外,我国各监管机构均应各司其职,不断加强监管力度,防范不当盈余管理。
2.设计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
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所有者还应针对企业高管设计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要承认高管的管理人力产权,使高管能充分得到与其经营业绩相匹配的收益和荣誉;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股东会、监事会的内部监督作用,并强化外部监督,加强审计监控。
3.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企业应推进各种形式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对于会计人员适时进行后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法律法规,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选择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叶建芳,周兰,李丹蒙,郭琳.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9.
[2]渠岸榕.会计政策变更与企业盈余管理[J].山西财税,2010.
作者简介:
赵琳璐(1993—),女,山西运城人,山西财经大学2015(会计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