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琪 茹巧荣 陈一岩
摘 要 毕业设计时检验高职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结合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但是,目前毕业设计现状是师生比例失调,抄袭严重,质量下滑,毕业设计的选题偏难,题目陈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毕业设计 比例失调 选题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对于高职高毕业设计来说,存在一些对问题的共同认识。基本都是源于院校的基础设备、师资力量和学术资源达不到学生的理想目标,近几年院校招生规模逐步扩大,让高职毕业设计的组织遇到更大的困难;对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当一部分指导教师简单的认为毕业设计只是学生的一项基本任务,不能够正确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没有对毕业设计答辩要求太严格,以至造成学生本身也失去了认真学习完成的动力;还有一些教师因为本身的教学任务、行政职务以及科研项目比较繁琐,精力分散,对毕业设计没有尽到责任和重视。另外,高职的学生本身就是理论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也是造成高职毕业设计产生问题的根源所在。
教育部在2004年4月公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提纲挚领的指出:毕业设计是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劳动实践与知识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不可或缺的。通过毕业设计能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有助于学生的就业实习。但是尽管上级教育管理部门这种要求很长时间,实际效果很差,毕业设计的现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绩,不合理的地方依然存在。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毕业设计抄袭现象非常严重,毕业设计的质量非常低,大部分同学都是应付了事,甚至有好多同学毕业设计互相抄袭。究其原因是老师的个人原因还是学校的管理制度不符合当前的现状,还是学生本身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当前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现状我们做了调查,并且对调查的结果做了简要的分析。
1高职毕业设计的现状
1.1当前高职毕业设计的特征
当前高职毕业设计的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毕业设计有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有老师出题目,学生先差资料,然后再进行文字的书写,这种毕业设计与外界完全没有任何的联系,是一个的封闭系统。可以说是老师和学生自娱自乐,自导自演,这样的毕业设计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经过市场调研,最后的毕业设计结果可想而知,基本都是流于形式,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不能对职业教育做出任何的贡献,就是现在已部分高职院校还在这种形式的毕业设计。
其次,毕业设计在时间安排上也是容易引起矛盾。毕业设计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中期或者后期,这段时间一般都是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环节,培养学生的时间素质,也是预就业时间,重要性可想而知。然而同时进行的毕业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学生的时间和静力,学生既要干好工作还有做好毕业设计,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基本都是都是敷衍应付,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也能理解。
再次,就是高职毕业设计的评价不受学校的重视,大部分学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监管缺失,甚至有部分院校完全放弃毕业设计环节,在当前互联网发达的年代,要让学生完全投入精力做毕业设计,学校做不到,老师做不到,学生能做到吗?
1.2毕业设计现状
1.2.1教师学生比例失调
过去的十年是我国高职院校飞速发展的十年,高职教育快速的扩张,学生呈现爆炸式增长。教师的数量、结构和素质都没有跟上,高职院校最终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技能型、实践型的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专业技能知识,以及市场对人的需求,了解企业用人的标准,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在就业中找到合适的工作。然而,当前在高职院校高学历的教师非常多,但是真正掌握技能的教师比例非常低。虽然相关管理部门也规定教师必须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但是对于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就参加工作,没有精力和时间在毕业设计上下功夫,因此毕业设计的指导必然力不从心。
1.2.2生源质量差
近几年高职学生的质量连年下滑,本科招生规模年年扩大,本来高中毕业生就那么多,本科生学生多了,分数就降低了,分数线年年降低。而且三本和二本的合并,造成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更低,这几年高职录取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高中差生,在高中阶段纪律松散,学习学不会的学生。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要比本科差一点,毕业设计环节,学生不会主动的与导师联系,毕业设计相当一部分都是通过互联网原封不动的照搬上去的,中间没有改一个字,东拼西凑,学生本人对写的内容都不知道是干啥的,质量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时间短。
1.2.3时间段,选题难
毕业设计开始的时间一般都是在9月中旬毕业论文的任务下达,选题等开展工作,时间总共六个礼拜的时间,结束后学生要去顶岗实习。在这这段时间学生还要参见企业的招聘,所以留给毕业设计的时间有限,学生也没有心思认真的装备整理。另外有些学校是采用“2+1”模式,大二结束就去企业定岗实习,指导教师只能通过电话、微信、qq、短信及钉钉等通讯工具与学生练习,没办法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指导教师对学生处于遥控指挥状态。还有一部分学生到企业之后就开始换练习方式,指导教师根本联系不上学生。有的学生工作不稳定,有的学生在家待业,对毕业设计更没有心思去整理毕业设计,所以对有的学生指导教师谈不上指导。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应突出办学特色了,针对实际生产需要,利用专业技术知识,开展技术创新和研究。然而实际是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课题和内容年年没有变过,缺乏创新和实践性。有的教师带的学生多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一个题目,而是一个班就一个题目,甚至一个题目坚持用好几届。有的指导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让学生去抄袭。这样就偏离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没有体现高职专业性和岗位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跨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1999(01).
[2] 邱欢欢.新时期对示范性高職院校教学秘书工作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01).
[3] 陈岭.“2+1”模式下高职毕业设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科技资讯,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