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做合一”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

2018-05-21 02:46张烨
读天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课堂实践教学做合一小学数学

摘要:“教学做合一”是我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指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教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老师,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做是学的中心,做是教的中心。”它与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而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从而掌握数学方法和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教育

一、 联系生活情境,在教学方法上体现“教学做合一”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学校里面先生都有笑容,学生也有笑容。有些学校,先生板了脸孔,学生都畏惧他,那是难免有逃学的事了。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事。”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现象,再结合教学内容,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上课伊始就兴趣盎然,促使学生主动追求知识、自主探索知识的奥秘。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创设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生活中的问题了解数学知识。上课一开始,我就问:“同学们都有坐过车吗?车轮是什么形状的?你见过马路上有车轮不是圆形的汽车在行驶吗?为什么车轮一定要设计成圆形的呢?”这些出现在学生身边的问题,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这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做车轮模型,并试着在桌子上滚一滚,想象一下自己坐在车上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课堂顿时沸腾起来,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问题的探究。根据以上实验,我组织各小组讨论:“为什么所有车轮都要设计成圆形?”“车轴应该装在哪里?”“如果圆形轮子的车轴不装在圆心又会怎么样?”等现实生活中的车轮问题,并以此来引入新课。这样的导入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生活知识,而且很好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有效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 教学内容注重操作和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生活方法。在方法方面,它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不然,便要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了。在又一方面,它也是生活的说明: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系统性太强,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太少,致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脱节,无法达到同步,这也导致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搞题海战术,反复机械训练,严重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把教学归属于实践,归属于生活。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反复强调“在劳力上劳心”,注意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比如我最近上的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个内容,不管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是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我都让学生利用剪好的图形,自己拼一拼,摆一摆,然后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探索出图形的面积公式,这些活动让学生自己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到了操作的必要性,课堂上的一些思考和操作让學生“活”了起来,使他们“动”了起来,对于原本枯燥的公式,因为学生自己有了更深的体验和理解,所以就没必要死记硬背了,事实证明动手动脑才能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研究、并解决问题,然后创造出新价值。这也印证了英国博物馆中的那句格言:“我听过的就忘记了;我看过的就记住了;我亲自动手的就理解了。”相信在原生态的课堂里,我们的师生都能够学有所得,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 课后练习多样化,生活化,在练习中体现“教学做合一”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数学。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捕捉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数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的课程标准中就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探讨等具体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快乐体验。

例如在学习了“24时记时法”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记录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并算出自己每天在校学习的时间,做家务时间,晚上睡眠的时间,看看这样安排合理吗?怎样安排才最合理、最科学?如何成为时间的主人?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在用。

陶行知先生又说: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教师不能只管自己教,要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要学生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陶行知这一思想不就是我们所要倡导的“因材施教”吗?

在“教学合一”的理论中,陶行知先生还强调:先生不仅要拿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他认为,教师不是贩卖知识的,教师自己的知识也会陈旧的,自己也要进步。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另一方面都是也要不断研究学问,就能时常找到新理。陶行知这一思想不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教学相长”吗?

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以行求知,路才会走得更远,我们的课堂才会更精彩!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在新课程背景下,陶先生的这些教育理念对于我们的教学实践,永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立平.美国小学数学内容结构之批评[J].数学教育学报,2012(04).

作者简介:

张烨,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南沙小学。

猜你喜欢
课堂实践教学做合一小学数学
大学英语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学、导、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情景模拟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