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教育实践也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而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老师有依赖心理,缺乏主动钻研和探索精神。他们总是希望老师详尽地展示解题步骤,然后进行模仿、硬套。这样我们的学生好像“会做”了,但却“不会想”,导致同一类问题,变了问法,这时就好像遇到了新的问题,学生就不会做了。从现状来看,个人认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那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呢?
关键词:数学;思考能力;课堂教学
一、 给予思考时间,培养数学思考能力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老师提问的话音刚落,接着就说:“做好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当时所有听课的老师都笑了。在“笑”的同时,我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为了完成安排好的教学内容,我也舍不得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其实数学活动的核心是数学思考,在新知的探索和研究中,离不开有效的思考活动。我们要善于将教材内容转化成适于学生探索的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经过自己的酝酿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课堂交流和讨论时才能深入,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明白算理,我原本想通过多媒体展示摆小棒或利用计数器理解计算方法。但在一个班实践下来,觉得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最后决定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小棒和计数器,课堂上利用小棒、计数器等教具摆一摆、拨一拨,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操作理解算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本身就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至关重要。
二、 引导有序思考,提高数学思考能力
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所谓“教学生学”,就是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学会思考的重要性不亚于学会知识,它将使学生终生受益。这种思考是“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的思考,也可以称为“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肯定会发现只有教给学生正确思考方法,使思维做到良好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小朋友要靠老师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对他们进行有序思想方法的培养。如:教学“2~5的分与合”时,教学4的分与合之后,我提问:刚才我们研究了4的分与合,那么5又可以分成几和几呢?一共有几种分法呢?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一个不漏地找出5的所有分法呢?我设计的问题有意识地引导进行有序思考。在我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的思考就变得有条理起来,就呈现出了这样的分法:首先把5分出1和4,接下来,依次从4这个部分中拿出1个到另一部分,依次得到5分成1和4,5分成2和3,5分成3和2,5分成4和1;还有的学生这样分:5分成1和4,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得到另一种分法,5分成4和1,然后5分成2和3,5分成3和2;学生对5的组成也变得一目了然,也让接下来数的组成教学变得水到渠成。这样的教学,促进了学生的有序思考,让学生透彻理解新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最后的结果,而且学会了如何有序地进行数学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学生的思考与理解能力会不断提高,解题能力也会不断提高,而且也能够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
三、 组织合作交流,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在建立师生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要精心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活动氛围,组织学生开展多向的交流活动。不同的学生对某一知识、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理解,通过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
比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列出“13-9”之后,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么算。在学生交流时,我巡视指导学生思考。由于有了各具特色和不同层次的思考,在小组交流时,学生畅所欲言,且表达很有条理。在全班交流時,学生时而凝神倾听,时而会心微笑,不同的想法自然引发了碰撞与共鸣。方法一:10-9=1,1+3=4;方法二:13-3=10,10-6=4;方法三:9+4=13,13-9=4;方法四:13-10=3,3+1=4;面对学生这么多的方法,我没有就此打住,而是组织学生进一步思考:比较这些方法,你觉得怎么算比较简便?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优化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这种交流,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总之,数学思考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我们的责任。只有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在课后,鼓励学生常写数学日记。久而久之,我们的孩子,在我们耐心的熏陶下,数学思考能力会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卢良芳.建立合理生态场发挥小组合作效益[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6).
[2]刘志松.班级管理从“心”开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3).
作者简介:
杨金花,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南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