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宝林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与此同时高校青年教师队伍随之扩大。众所周知,人才培养的根本在于教师。青年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学识和观念,而且蕴含着不可估量的生机与潜力。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青年教师的成长潜力,高校必须关注其特征,并遵循教师成才动力的规律,进而构建科学和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最终高效调动青年教师工作的热情及积极性。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动力;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12-06
首先,高校青年教师以“80后”为主体,学历都很高,七成以上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同时该群体教师个性化极强,而且思维活跃,在探索未知和最新知识领域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均明显超过中老年教师,而且体力充沛,表现欲望强烈,发展优势十分显著。其次,该群体还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同时缺乏实践的磨练,易受到社会物质享受的干扰。因此不愿受条框规定管束,在繁重的工作和家庭压力下对现行体制存在一些负面情绪。最后,高校青年教师多具有较高的人生追求,一旦理想与实际情况发生背离,就会造成人才的流动。因此,挖掘青年教师才能、智慧和潜力,创设健全的激励机制才能确保其为学校做出贡献,进而推动学校的良性发展及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1.对教师绩效考核机制研究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虽然都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但是从考核的标准、内容来衡量,其对教师的引导和评价是不全面的。例如,多数高校在考核标准中过于强调科研成果、论文数量以及教学工作,这在无形中给了青年教师无形的压力,而高校教师本身精力有限,很多青年教师不得不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成才质量大打折扣,基于此,对现有绩效考核机制进行改革十分必要。只有遵循成才动力原理,并制订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2.激励措施和制度尚未健全
青年教师是一群有思想且活力十足的群体,因此激励机制的构建要符合这一群体的特征和规律,然而多数高校领导管理者却并未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是采取“一视同仁”的管理措施和手段,在青年教师的心理需求、发展环境和业务培训等方面并未形成针对性的氛围和机制,因此青年教师的进取心和积极性很难激发。
3.激励措施缺乏实践检验
高校在开发激励措施中,应该加大实践动力效果的研究,然而目前实践检验分析与学校自身青年教师实际情况出现背离,激励效果很难保障。因此高校要加大对青年教师激励体制的研究,逐步建立高效、经济和适用的成才激勵体系。
成才动力的源泉来自其成才发展的目标,当然这需要教师将各类需求辩证统一,并充分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合力因素。其中这些要素不仅包括个人的素养、目标和需要,同时其态度、行为也关系成才动力的持久。此外,成才动力的生成机制包括需要催生、目标诱发、精神激发、环境涵养以及实践强化。由于高校青年教师具有高层次性,因此在成才动力方面也体现出特殊的动力属性。首先,作为生存的第一要素,自然动力是最基本的奋斗目标。由于年收入在10万以下的教师群体占据总人数的49%,受生活所迫,很多教师不得已从事兼职工作。其次,在精神动力方面,青年教师不仅需要热情,还要得到学校和师生的认可,并以此提升创造性,并潜移默化地表现出对未来教研的憧憬和专注。最后,社会动力也是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的重要因素。人作为社会的组成因子,与社会发展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而且影响并支配着教师的意志和动机。综上所述,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动力既是各因素影响的合力使然,又是相互作用下的必然产物,只有在教学和科研中不断激励自我,开拓创新,才能形成成才目标的核心驱动力。
1.目标指引
高校青年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立足于实际,将教书育人作为崇高事业为之奋斗。以此同时,摒弃腐朽的名利主义,严谨治学、潜心育人,立志做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此外,高校还要积极制订和落实适宜激励,并与青年教师客观实际需求相符合,而且要为青年教师设定具有挑战且符合客观情况的目标,在激发教师积极性的同时,确保教师能够通过可及性的奋斗进而实现。当然激励机制的构建重点在于掌握和了解青年教师的首要需求,以采取多元化的激励方案全面满足青年教师的高层次需求。
2.制度保障
高校在制订成才动力和激励机制的方案中,一方面,要加大调研力度,广泛地征求意见,进而通过专家组进行综合性讨论和反复审议,确保考评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针对性。而且激励制度的重点要紧密围绕评教学、评科研、评职称这三个方面。同时注意定量和定性相互协调,并从长远出发,最终实现考评激励机制的透明化及规范化目标。另一方面,制度保障要让青年教师有展现自我的舞台,有价值提升的期盼,用成绩说话,以业绩立身,这样才会真正发挥制度的效能和优势。
3.环境营造
高校要想确保青年教师成才动力的持久,必须为其提供尊师重教的氛围,同时力争校园竞争环境的公平、竞争、和谐,这样青年教师才会有成就感,进而严格要求和督促自我,以成才为使命,高效地投入教学科研中去。此外,建立民主评价机制,大力推行“师徒”制,让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发挥楷模和带头作用,进而深深感染身边的年轻人。同时良好的教育环境还应该确保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定权,这样教师才会提升认同感、归属感。
4.发展激励
青年教师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全身心投入事业中去,进而实现人生的价值。因此高校要遵循和重视青年教师的成才规律,为其创设良好的发展平台,使其潜力得到全面的激发。此外高校还要制订系统的培训计划,创新培养和管理理念,使青年教师不断在实践锻炼中成长,最终确保形成具有系统化、层次化和特色目标的可持续发展人才体系。
总之,高校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更关乎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充分重视青年教师的付出与需求,并为其创设和谐贴切的成才和激励机制,才会体现出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推动人才强校战略的贯彻落实。当青年教师有了前进的目标和动力,教学过程的前前后后才会有足够的积极主动性,最终为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全部能量。
参考文献:
[1]车京辉.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1.
[2]倪海东.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动力及激励机制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5).
[3]荆卫东.教育课题与研究型教师成长:教师专业、职业、事业及学术之路[EB/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4]曹淑江,尹若晨.我国研究型大学激励机制的误区和解决对策[J].江苏高教,2012(3):47-50.
[5]王睿喆,张天军.基于激励理论的高校青年教师成长模式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