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青
前不久,我回了趟高中母校,那栋破旧的实验楼已被夷为平地,食堂旁边的一幢新建筑物拔地而起,校园里许多地方修葺一新,变化不大的只有那幢“高三生專属”的红楼。
我偶遇三三两两抱着一大沓复习资料的学弟学妹,他们竟如此相似,顶着或深或浅的黑眼圈,脸上看不出表情,脚步匆匆。我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记忆犹如画卷般一一展开。
顶楼通透凉爽的阳台,塑胶跑道旁的圆桌,荷花池边的石凳,都藏着我当初的身影。总结起来,我的高三离不开一个关键词——了解。围绕着这两个字,引出两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我了解高考吗?”。
记得那年高三开学时,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个问句,短短六个字,我却用了一段很长的时间来回答。可能是学习枯燥到使我提不起兴趣,成绩一落千丈,所有科目在短时间内都很难有所起色。我一度踌躇、徘徊,久而久之演变成想逃避的心理。我甚至把自己学业上的失败归咎于老师讲课不够生动有趣。
我萌发了退学的冲动。我把自己锁进房间,待了整整十个小时,一遍又一遍自问道:“我了解高考吗?”答案是否定的。学霸们熟练地运用知识,得心应手地将知识迁移到考试之中,我却连老师讲到第几页都要问一下周围的同学。班长曾坚定地说,考试取得佳绩可以让他爸妈更顺心些。对我来说,高考又意味着什么呢?
高考宛如一望无际的沙漠,堕落成“废铁”的我置身其中,看不到任何穿越它的希望。但我知道,在全然不了解高考的情况下,随随便便否定自己的话,就会变成一个失败者。
想通了第一个问题,紧接着是第二个问题:我了解自己吗?
我是基础薄弱、动力不足、努力太少,还是已经很努力了仍未见效果,抑或是心态出了问题?我把疑难杂症细化,再对症下药。
高校的官网总是竭尽全力地展示其最好的面貌。在背书背不下去时,我就会先去浏览一所二流院校的官网,再浏览重点高校的官网,对比一番,然后告诉自己:“不同院校的师资力量、校园环境、教育资源差别很大,好的学校才能给予我好的平台,才是我的梦想学府。”每每这时,我便全身热血沸腾,斗志昂扬。
我是以优异的中考成绩考取重点高中的,基础还算扎实,好底子怎么能说浪费就浪费呢?我主动交出手机、吉他和一麻袋的课外书给妈妈暂时保管,嘱咐同桌一看到我上课打瞌睡,就用力掐我大腿。我浮躁的心渐渐平静,成绩也渐渐提高。
一向成绩尚可的同桌接连几次考试失利,几乎崩溃,她边哭边问我:“为什么最近考试的题目总跟我作对?我是不是不适合参加高考?”我不置可否,但我心里明白:一般情况下,只要方法得当,足够勤奋,考试成绩就能有所进步,从来就没有合不合适一说,只有够不够努力。
备考如同种树,从把心仪的大学种进心里的那一刻开始,我一路上给小树苗浇水、松土、除草、晒太阳,与它共同经历风雨,静候收获的季节。在这个种树的过程中,我也曾遭遇失败,但不管怎样,我都邂逅了一个比之前更强大的自己。好多人以这棵树的长势来区分谁是歪瓜裂枣,谁是天之骄子,然而,决定这棵树是什么样子的,唯有我们自己能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