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没有赢家

2018-05-21 10:49《求学》编辑部
求学·文科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施暴受害者校园

《求学》编辑部

提起校园欺凌,你会想到什么?是触目惊心的欺凌画面,还是严厉的法律制裁?是欺凌者稚嫩却狰狞的面孔,还是受害者委屈无助的眼神?在校园欺凌事件中,被欺凌者身心都会受到伤害,而欺凌者则会受到相應的惩罚,总之,当事人及其家庭都是这场悲剧的承受者。

校园欺凌事件一般会发生在哪些群体中呢?2017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对2013—2015年各级法院审结生效的100起校园暴力刑事案件进行统计,数据显示: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高中生及职高身份的未成年被告人占比较高。

高中是未成年人迈向成年人的关键时期,我们该如何抵制校园欺凌,还校园一个清静的环境?

·最前线·

案情回放:2017年2月28日,北京某职业学院女生朱某因心情不爽,伙同另外4名女生在宿舍楼内随意找了2个女生进行殴打、辱骂。其间,5名女生还脱光了一名被欺凌女生的衣服,并用手机拍摄了羞辱、殴打她的视频,事后在自己的微信群内进行了小范围传播。据悉,一名被害人当天先后被殴打了3次。

判决结果:鉴于5名被告人实施犯罪时均未满十八周岁,在被羁押后均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并考虑到5名被告人的父母积极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且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法院依法对5名被告人从轻处罚。最终,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朱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被告人赵某、李某、霍某、高某犯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这一判决表明,未成年人实施暴力伤害,同样不能逃避刑法的制裁。

判决结果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表示“大快人心”,因为欺凌者受到了法律严厉的制裁。但我们不要忽略了这件事背后还有更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受害者的心理创伤如何治疗?如何让欺凌者改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如何预防校园欺凌?……法律制裁的最终目的不是将欺凌者送进监狱,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维护学生的安全和校园的宁静。

我们只有理性认识校园欺凌事件,深入了解欺凌者和受害者,才能从中获取更有价值的经验教训。

·认识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某些学生在有明确欺凌意图的前提下,通过语言、文字、肢体动作等方式对其他同学实施骚扰、抢夺财物、恶意戏弄、排挤、孤立、殴打等行为。目前,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比较频繁,已经影响到部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10个省(区、市)的5864名中小学生调查的数据显示,偶尔被欺负的学生占32.5%,有6.1%的学生经常被高年级的学生欺负。

(2)当自身遭受欺凌时,45%的学生选择不向老师、家长或警察报告;看到他人遭受欺凌时,有59%的学生选择不向老师、家长或警察报告。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同学遭受过欺凌,但将近一半的同学选择了隐忍,而看到别人受欺凌时,更多的人选择不理睬。也许我们都知道沉默无济于事,但又苦于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听之任之。当然,抵制校园欺凌也不是以暴制暴这么简单,我们要深入了解欺凌者和被害者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

·深度解析·

校园欺凌的背后

杨永龙

校园欺凌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随时有可能伸向你或者你身边的同学,由于多方面原因,不是所有的欺凌事件都会被发现。有的人欺凌别人而毫无羞愧感,有的人被欺凌了却不自知或忍气吞声,然而,暂时的“风平浪静”很有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风暴。我们必须看清这些校园中的不良现象,寻找解决的途径,才能 还校园一份宁静。

接下来,让我们从欺凌者和受害者两个角度来看看校园欺凌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欺凌者

1. 欺凌者施暴的背后

欺凌者的心理一般包括冲动施暴和蓄意施暴两类。

(1)冲动施暴是指欺凌者在遭受挫折的当下立即爆发出来的侵犯行为。青少年把跟同龄人之间的交往看得极为重要,当感觉到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受到阻碍、挫折,或者失去了面子时,有些人会激烈地“反抗”,表现之一就是侵犯别人。尤其是高中生,面临巨大的高考压力,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的状态,在学业方面表现不好的学生,这些压力和挫折更易使其自信心受损。有的人在内心积蓄愤怒,一旦找到爆发点,便会立即将情绪都发泄出来。这就属于冲动施暴。

(2)蓄意施暴是存心对别人进行欺凌,事先有心理和行动准备的行为。这类欺凌者一般都具有自尊心强、心胸狭窄、报复心比较强(个别欺凌者则是内向、敏感、多疑、自卑、孤僻)等性格特点。他们往往会怀疑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看法,如果被别人指出其缺点或嘲笑,他们就容易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2.对欺凌者说

首先,正确认识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总要同其他人进行接触和交往,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好感、赞赏,否则,就会感到孤独,甚至丧失生活的希望。欺凌他人虽能逞一时之快,但也会被社会大众所孤立,久而久之你将感到寸步难行。

其次,多从正面看待人和事,多注意他人的优点,并有意识地与他人多接触,争取融入集体之中。比如参加体育活动,一方面你可以在活动中释放压抑的情绪,另一方面可以以自己的行为表现获得同学的认可,增强自己的集体认同感及自信心。

最后,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尽最大可能改掉那些令他人生厌的语言和行为,并使之习惯化。如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呢?比如,在欲发怒时转移注意力,可以用舌头在嘴里转10个圈,或用橡皮圈弹击自己以示提醒,或者做点别的事,暗示自己“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样对制怒有一定的效果。

受害者

1.受害者被欺凌的背后

一般来说,遭受欺凌的学生有以下特点:内向、胆怯、沉默;在同学之中不受重视,朋友很少,十分孤单;缺乏与同辈交流的技巧,容易引起同学的不满和反感;有身体障碍或智力障碍。正是因为具有这些特点,他们看起来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容易沦为他人嘲笑、排挤的对象,最终成为校园欺凌的目标。

很多学生在遭受校园欺凌之后,出于恐惧或者好面子,并不会选择向教师、家长报告,而是自己默默承受,这也使得欺凌者更加为所欲为,肆无忌惮,最终导致校园欺凌的不断升级。

2.对受害者说

首先,要增强你内心的力量。一般来说,缺乏自信的人更容易被欺凌,所以你可以经常进行自信心训练,练习步骤如下:挺胸抬头,双眼大胆注视前方,假设欺凌者就站在你面前,大声说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勇敢地对不合理要求说“不”。这种练习要持续进行,并且要不断变换情境,形成习惯反应。

其次,增强你的社交能力,多与人沟通,遇到矛盾不要回避,耐心去解决。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不断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过程中调节自我,这样才能得到成长。

最后,掌握缓解心理压力的各种办法。①改变情境,主动脱离引起挫折情绪的环境,通过郊游、体育等活动放松身心,摆脱挫折感。②通过倾诉、放声大哭等发泄情绪的方法释放内心的压抑。③升华情感,把精力投入到更高层次的追求中去,以转移对当前挫折的注意力等。

有些同学被一些社会不良习气所影响,效仿甚至联合一些暴戾之徒在校园里逞威风,这是价值观不正、思想幼稚的体现。“古惑仔”表面桀骜不驯、自命不凡,背后其实隐藏着极度脆弱的心理,容易做出极端的行为,伤人伤己。高中生逐渐步入成年,应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切勿盲目崇拜别人,或者找社会上的“小混混”来解决校园纠纷,否则很容易导致人员伤亡,受到法律的严惩。

事发急救贴

(一)当你遭受身体暴力时,你可以这么做:

1.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

当对方提出无理的要求时,你应适当予以回应,比如暂时答应对方的要求,“成全”欺凌者想对你建立心理优势的目的,稳住欺凌者的情绪,拖延时间,以便找机会向别人寻求帮助。

2.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如果你被欺凌者单独留在了教室里,可向窗外抛掷自己身上的衣服或者随身物品,以引起路人的注意;如果是被困在密闭空间里,可通过击打能发出较大声响的脆裂物品释放求助信号;如果发现周围有人经过,你可以大声呼救,建议不要直接喊“救命”,而是有针对性地求救,如可以喊:“外面路过的那个人,过来帮帮我。”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3.把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要轻易激怒对方、与其搏斗。

欺凌者一般都自认为自己处于优势地位,假如遇到言语争辩或者反抗的举动,他们只会变本加厉,以维护自己“高高在上”的形象。所以,尽量不要与其发生正面冲突,可以巧妙地从对方的言语中找到可插入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尽量减少对方对自己的伤害,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过后再采取补救措施。

(讲述人:卜宗晖)

(二)面对语言暴力,你可以这样机智回应:

一是沉默以对,完全不理會或假装没听见;二是幽默以对,例如当欺凌者说“你好笨”时,被欺凌者可以回敬“笨蛋不止一个”这样的话;三是不论别人说什么,都回以“多谢指教”四个字,这会让欺凌者完全搞不清楚状况,发现他们伤害不了你;四是断然以对,例如抬头挺胸,带着自信的表情,清楚而坚定地警告欺凌者停止欺凌行为。

(讲述人:方颖)

对旁观者说

除了沉默,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卜宗晖

有的人看到同学遭受校园欺凌,往往采取不理睬的态度,一方面是出于对自己可能会遭受报复的惧怕,另一方面则出于“我自己力量薄弱,估计也帮不上他”的习惯性认知。然而,受害者越孤立无援,欺凌者越容易变本加厉,看客的沉默本身其实就是对欺凌行为的一种纵容。

看到校园欺凌时,与其沉默,你不如这样做:

1.表明自己不认可的态度。实际上,作为目击者,我们完全可以在制止欺凌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有的欺凌者喜欢自己的行为被人观看,由此产生扭曲的“成就感”,而如果目击者表示对这个行为并不感兴趣,或者不赞成这个行为,就会减少欺凌者欺辱别人的兴趣。

2.转移欺凌者的注意力。目击者也可以通过大声呼喊的方式将欺凌者的注意力引开,但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安全,然后及时向可靠的人寻求帮助。

3.及时安慰受害者。被欺凌的人遭受伤害后,更需要目击者及时的安慰和理解,因为他们对于在场的人有求助愿望,也更容易相信他们能理解自己当时的处境。

总之,在目睹校园欺凌时,请向受害者伸出你的双手,哪怕不能做保护他们的双翼,也请给他们一个拥抱。

那些曾经被孤立的同学,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在学生时代,每一个人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过孤立或者排挤别的同学。

那些曾经被排挤、被孤立的同学现在都过得怎么样了?他们对那段岁月释怀了吗?他们和曾经在深夜哭泣的自己握手言和了吗?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人物一

小学时,因为我脸上长痘,被同班男生叫作癞蛤蟆,几乎被全班同学孤立。上了初中,我用了三年时间去努力,最后考上全市排名前五的高中。偶然听到那些曾经嘲笑过我的人都在过无所事事的生活,我并没有什么感觉。说句实话,你对一个人最好的反击就是比他过得好。

人物二

现在想起来也没什么,只是比很多人都过得好了而已。毕竟在没有多余的社交的学生时代,我有了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并且始终活在知识的世界里。

高中毕业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被别人排挤和孤立过了,但是仍旧不喜欢社交,还是喜欢过自己的生活,结果被别人说“高冷”。呵呵,我是会怕你们评论的人么?后来,我考上研究生,日子就更好过了。现在我研究生毕业了,在省级单位工作,以前的同学考研究生还来求我帮忙。

其实,有些同学真的很势利,他们听说我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就经常想约我见面,要开同学会也会跟我讲,有时候他们来个小团体聚会也会跟我打电话。然而,我一点都不想去!本宝宝从来就不是需要靠迎合他们而生活的人。

有时候好想回到过去,给过去的自己一个拥抱,告诉那个不知道如何是好的自己:“没事的,你会过得更好的。”

人物三

高中时,我以为努力读书就够了,所以不修边幅,看上去就是“胖丑+性格孤僻”的人。因为心理比较敏感,隐隐感觉到自己被一部分人孤立了,还受到男生的嘲笑。这导致我再也不想回那个城市去,从没参加过同学聚会。

现在我过得不好不坏吧,没赚大钱,还是一个普通人,但会打扮了,没以前那么难看。我现在只想让父母过得好。其实,回想起来,我遭受到的伤害都不算什么,还有比我更惨的,他们在青春期受到的伤害永远无法被弥补。

就让这些故事随风远去吧,努力生活就够了。

诚然,我们大多数人的身边发生的孤立和排挤,只是多数普通人对待少数不讨喜者的一种方式。我们避免与之交谈,我们排斥着心目中认为的“不良不善”者。然而,有多少人能够靠客观条件而不是主观意识去判断情况,有多少人能够拥有自己鲜明的立场和观点,而不是盲目自大或者随波逐流呢?我们可以远离那些内心阴暗的人,可是我们不能让无辜的人受到伤害。

·编者后语·

在校园欺凌中,没有赢家。让我们从自身做起,抵抗校园欺凌,用理性战胜冲动,用勇敢战胜懦弱,为自己负责,为他人负责。

猜你喜欢
施暴受害者校园
正当防卫不捕不诉典型案例
“目睹家暴也是受害者”,彰显未成年人保护精细化
许鞍华的三次“施暴”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关注恐怖主义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