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慧慧
摘 要有效的心理活动课需要班主任转换视角,从“俯视”转向“平视”“仰视”,从关注课堂“规则”转向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提升自身的心育观念;提炼活动内容,设计系列课程,从开启、表达到坚定自我知觉,培养学生的自我知觉能力。在有效提升心理活动课效果的同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活动课;心理咨询
G41
A
2095-1183(2018)04-00-03
关 键 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编码
文章编号
多年来,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面临不少困难,在心理活动课中尤其如此。学校在心理活动课前测调查中发现,班主任心理辅导理念滞后,看问题的视角比较单一,忽视自身情绪体验对学生的影响;缺乏良好的辅导技术等问题,导致心理活动课实效不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立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引领教师以提升辅导理念为目标,学生以培养“自我觉知”为导向,探索心理活动课的有效教学策略,促进师生的健康发展。
“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达到理想效果的先决条件。”[1]班主任要提高心理活动课教学效果,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辅导理论。为此,学校为班主任购买相关心理辅导书籍,并组织了多种交流学习活动。班主任通过学习认识到,有效的心理活动课需要建基于良好的咨询关系,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等方法不可或缺。由此,班主任一起制定了心理活动课转换视角的具体操作要领(见右表1)。
1.从“俯视”转向“仰视”:强调“尊重”
尊重、热情、真诚可以使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之具有改变自我的力量;有利于营造安全、自由的氛围,使学生愿意敞开心扉,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心理活动课必须强调“尊重”的价值,师生应该是像朋友一样。教师与学生平起平坐(平视),在某些方面教师还要向学生学习(仰视),而不再追求居高临下、绝对权威的师道尊严(俯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秉持“平视”乃至“仰视”的理念,时刻注意学生与自己是平等的,要通过倾听和非言语行为等,表达对学生的关心和想要帮助的愿望。由此,营造安全、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心理活动成为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交流过程。
2.从关注“规则”转向关注“情绪”:强调“共情”
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关注课堂“规则”,注重维持课堂秩序,缺乏对学生情绪、情感的关怀。通过学习心理咨询理论我们认识到,有效的心理辅导必须实现“共情”和积极关注,站在学生的立场体会其心情,并将这种感受传递给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在心理活动课中,班主任必须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角度),转而进入学生的参照框架(角度),感受学生的情感体验,将视角从关注“规则”转向关注学生的“情绪”。通过共情和积极关注,帮助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的内部和外部世界,看到自己的长处,进而对未来充满希望,树立成长信心。
由此,班主任嘗试在心理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心育理念。通过尊重、热情、真诚等方式,力求从“俯视到平视再到仰视”,实现视角转换,有效激发学生潜能。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共情和积极关注的学习,激发其前进的内在动力,帮助求助者挖掘自身潜能,促进其向着咨询目标前进(见图1)。
自我觉知是个体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观察而获得的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活场域的扩展,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自我意识等方面,难免会遭遇各种心理困扰或问题。如果学生拥有良好的自我觉知能力,就能够“跳出自我”,观察自身的心理状态及身处的情境,从而很快走出困境,获得成长。
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我们以此为依据,并根据小学中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尝试在认识自我、情绪调适、人际交往、个性品质四个方面,设计了系列心理活动课程(见图2),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觉知能力。
认识自我、情绪调适、人际交往、个性品质四大内容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是人格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相关主题心理活动课时,我们强调从引导自我觉知到表达自我觉知,再到坚定自我觉知,层层深入,从而培养学生自我觉知能力。
1.引导自我觉知
在心理活动课中,我们倡导班主任综合运用鼓励、共情、引导等方法,先开启学生的自我觉知,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从而启发学生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情绪辅导课《解气汤》教学片段】
师:我看到你在卡片上的涂色,代表你向身边的人发脾气。你向谁发脾气了呢?
生:打我的那个人。
师:你一般是怎样向他发脾气的呢?
生:一般都是打人。
师:你打他的时候怎么想的?(引导)
生:如果打他了,他以后就不会打我了。
师:结果怎样呢?
生:没用的,他打得更凶了。(自我觉知)
师:看来这个方法不太管用哦。谢谢你的分享。
2.表达自我觉知
在日常班级生活中,学生发生冲突时往往习惯将对方看成是自己的对立面,表达时常常会用“你讯息”来指责对方。这容易致使矛盾升级,表现为争吵,甚至打架。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我讯息”,真诚表达事情的经过和结果以及自己的感受,冲突就更容易得到化解。从更深的角度来看,冲突实际上就是彼此关系的深入。通过 “我讯息”表达,让对方了解自己的心理体验,是对自我觉知后的一种准确表达。
【人际交往课《“我讯息”我表达》教学片段】
活动环节之认识“我讯息”表达,教师出示两句话:
芳芳说:“兰兰,你刚才叫了个帮手才撕掉我的名牌,我也不服气。这次不算,我们重来好吗?”
兰兰说:“我刚才叫帮手赢了你,让你很生气,不好意思啊。我们重新玩,好吗?”
师讲解:前面一句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后面一句是商量该怎么做。今天,咱们主要学习前一句的表达方式。相对于“你讯息”,这就是“我讯息”表达。(把“你讯息”变成 “我讯息” )
我们今天学习的“我讯息”表达分两步:事情的经过和结果,还有我当时的心情。(出示:事情+心情 )在这两步中,大家需要注意,表达事情时不要加任何评判,最难的一点是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心情。
3.坚定自我觉知
意志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自觉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小学生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的限制,还不习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了太多的关注和照料,很少有机会独立面对困难。而拥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个性品质课《和坚持交朋友》教学片段】
活动:“金点子”征集赛
师:同学们,我们来一个金点子征集大赛,帮助这两位同学想想办法,看看怎么才能让他们坚持下去?这里有“写字”或“爬山”两种选择,请每个小组自己决定。讨论时,一个同学来说,想出尽量多的辦法,然后,将小组最好的一个点子记录在这张卡片上,可以用一个简短的词语来概括表达。
(小组讨论)
小组1:家长检查、自我奖励、欣赏他人作品、自我修改。
小组2:小步小步走,天天练下去总会成功。
师: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呢!(鼓励)请你向大家具体解释一下“小步小步走”是什么意思呀?
生:每天不要练很长时间,他本来计划每天练一小时,时间太长,每天练习一刻钟就好。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自我觉知的三个阶段中,常用的视角转换方法是引导和鼓励。我们总结了具体的操作要领(见表2)。
班主任视角转换后的心理活动课堂是鲜活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体验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对心理活动课充满了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52.
[2]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302.
(作者单位:嵊州爱德外国语学校
浙江绍兴 312400)
责任编辑 王清平